選 擇
古時歐洲有一個饑而渴的中年人,忽然瞥見柜中藏著汽水一瓶,面包一塊,他想先喝汽水,再吃面包。他正要動手的時候,主人說道:“你或者吃面包,或者喝汽水——隨便你。不過,我只準(zhǔn)你吃或喝;不準(zhǔn)你吃了又喝,喝了又吃。你是喝,還是吃?”
那中年人不能決定,他不知道是吃好,還是喝好。他想而又想,把面包捏捏,把水瓶動動,一聲不響地跑開了。詩曰:甲乙兩念,何取何棄?人在其中,全無意志。
故事之后,還有寓言:歐洲有一個講驢子的寓言,據(jù)說是皮利淡(Buridan)的原著,所以大家都稱它為“皮利淡的驢”。皮名祥(Jean),14世紀(jì)法國人。
那只驢子,已經(jīng)餓了一天一夜。他的飼者拿了兩把草,預(yù)備給它吃。那兩把草,一把放在它的左首,一把放在它的右首,各離驢子約二丈遠(yuǎn)。
驢向左看,又向右看。它想到左邊去,走了一兩步又回來。它又想到右邊去,走了兩三步,仍回原處。它這樣左顧右盼,東奔西走地過了三天,一口草都沒有吃到,竟硬生生地把自己餓死了。歌曰:有物不食——怪哉驢子!草難自至,當(dāng)然餓死。
我想那只驢子,不是不肯跑路,也不是不要吃草。它想要吃較好的草。一時打不定主意,所以有這種行為。
人心總是不定?!安欢ā本褪恰盁o力選擇”。古人說得好:“世界上最決定的事是不定。”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