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格調的優(yōu)雅?你偏愛用哪款手動鏡頭掃街與人像?

最近有些小伙伴私信我:福倫達50F2AA畫質好是好,但光圈還是有點小,最近新出的三個F1.2到底哪個更適合掛機掃街順便拍拍人像?
今天我就說一下自己使用這三枚鏡頭在掃街/環(huán)境人像時的感受,希望對朋友門有幫助。

首先,這三款鏡頭的濾鏡尺寸是一致的,均為58mm直徑。
35mm F1.2,40mm F1.2,50mm F1.2有了SE后綴,SE的全稱為Still Edition,專為拍照優(yōu)化精簡了結構,取消無極光圈,使用新外觀,所以長度與重量相比老版均有降低。



鏡頭本身的質感手感無需多言,精致扎實,全金屬的冰冷觸感,擋位清脆的光圈環(huán),更不用說改款后變得“更靚”的外形。三枚鏡頭中,40的長度最短,50的前玉最大,三枚鏡頭的重量均為300多克,更輕更小更靚,就是我對這三款SE鏡頭的上手評價。

它們都不是為近攝設計優(yōu)化的鏡頭,全開近攝能力并不突出(伴隨明顯的慧差與球差),
需要收一檔半光圈保證結像品質。
可一旦物距超過1.5m,就處于成像甜品區(qū),而1.5-3m又這正好是掃街的理想物距。




35是我拍攝室內靜物喜歡用的焦段,三者中最為強烈的空間感能強化氛圍。配合f1.2的淺景深,營造臨場感的難度變得很低。
35的缺點(特性),是由于視角廣,會收納很多背景元素而不利于隔離干擾,需要在構圖時多做機動與取舍。



與35相反,50的抗干擾是三者中最強的,但相對平淡(熟悉)的透視,會讓物件呈現(xiàn)更趨向“平和”,沒35那么容易產(chǎn)生立體感,需要調整角度與前后景。
所以我反而會利用這個“平”的特性拍攝各種線條感(形式感)強的場景,櫥窗與建筑外立面就是形式感很強的實體,f1.2的淺景深能讓櫥窗的倒影輕易成為明暗色塊,融入畫面,平衡視覺。




40是最為中庸的萬精油焦段,本著退一步35,進兩步50的說法,很多難以取舍35還是50的朋友最終會選它,通過控制物距,它能較好地兼顧35/50兩者的構圖。
我個人掃街出門只帶一枚鏡頭,且題材不限的話,必然會選40。
同時,它也是三者中最便宜,長度最短的。

至于拍攝人像嘛,三枚鏡頭的共同特性是在人像物距時,全開反差比較柔和,伴隨“很友善”的高頻損失(微反差再現(xiàn)),讓小姐姐皮膚看起來更潤,在我看來,全開是最適合拍女生的光圈(保留適量球差)。
收一檔之后,反差加大,銳度變高。(嗯,也可以理解為小姐姐的怒氣值),收兩檔?你有接受鐵拳的覺悟么?

即使退一萬步,F(xiàn)1.2的魅力你真舍得丟棄嗎?
35 / 40 /50 F1.2三枚鏡頭拍攝時的視覺感受差異如下:

可以看到在主體面積近似的情況下,三枚鏡頭的背景隔離能力是有微妙差異的。

35由于更廣的視角,很適合環(huán)境人像之類的氛圍表達。
在物距較近的情況下可以容納更多肢體動作,由于更強的透視,畫面呈現(xiàn)的空間感也更為舒展。擔心臉部畸變的朋友,只要不把小姐姐放在過于邊緣的位置,控制好俯仰畸變,基本就能及格了。


與35相對,50的背景隔離能力最強,面部的透視也更“正常”。這種差別在近攝特寫的時候尤為明顯,由于形變導致的構圖顧慮更少,但對物距要求更高,拍攝時要留意身后。
簡而言之,對于把控力沒太大自信的小伙伴,這枚鏡頭的呈現(xiàn)更親和。


40是通吃用戶的中庸選擇,戶外泛情景拍攝自由度最大(退一步35,近兩步50),
拍小姐姐時多琢磨下構圖就能兼顧視角與透視,是個很實在的萬金油焦段。


總的來說,喜歡帶小姐姐去咖吧書店餐館拍照(羨慕不來),同時兼顧日常掛機的,35就是三者中的最優(yōu)解。
如果你想體驗手動掛機頭的精致感受,而且是初入門的燒友,那么40或許是個不錯的起點,兼容性強,也最便宜。
硬在三者里選畫質最犀利的(私信里還真有不少人打算這么選的),50更適合你。
以上是文章的全部內容,希望我的這些體驗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