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改編,造就歌舞片中的奇葩——Chicago

今天要介紹的,不僅是歌舞片中的佼佼者~更是其中畫風最詭異,同時取得成就最高的…
那就是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

或許它可以被稱為歌舞片中的《黑暗騎士》:
該劇不隨大流走“唱個歌,跳個舞,談個情,說個愛”的主流模式,卻在熒幕上塑造了一個堪比哥譚的罪惡之城芝加哥,借著兩個女囚的視角諷刺地折射出了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
影片中一片歌舞升平,而驚艷表演更是塑造了能深入人心的人物

更難得的是,該片可謂是唯一超越了舞臺版的音樂劇電影!這可是包括《悲慘世界》、《劇院魅影》在內的諸多名劇都未完成的壯舉!


現(xiàn)場感是音樂劇的獨特魅力所在~在劇場,觀眾會與演員發(fā)生實時的感應,他們同處同一時空,非常容易走進同樣的心境…輔以舞臺上的聲光電效果營造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震撼,這種感覺是電影比不了的!
不過《芝加哥》在改編中,卻充分揚長避短,通過獨特的影視語言,使得電影在視覺上增色不少~影片的經(jīng)典片段《Cell Block Tango》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這一場景的展現(xiàn),遠遠超過了舞臺版…坦白說,筆者第一次看到該劇巡演版的現(xiàn)場時,對這一段的表現(xiàn)是感到失望的——就是6個女囚,一人一把椅子在臺上跳~監(jiān)獄欄桿呢?男伴舞呢?紅白絲巾呢?不談鏡頭切換和卡司等要素,編舞上似乎也是電影版的更勝一籌!

當年的音樂劇版repo,那輪卡司也是讓人一言難盡...
其實,這種反差恰恰側面反映了電影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面對著已經(jīng)是百老匯招牌名劇的舞臺版,主創(chuàng)們并沒有滿足于在熒幕上復制粘貼,而是冷靜地洞察并彌補了該劇的不足,努力使之更上一個臺階…這是以圈粉絲錢為目的的IP改編們所做不到的!
現(xiàn)在,一些舞臺版本的演出,反而從電影中學習,將Cell Block Tango的片段進行升級…似乎目前以非專業(yè)的表演為主,正式版因版權、制作的一些原因,不會輕易更改

彩蛋:這一場景的男版,也加了監(jiān)獄欄桿等道具,比經(jīng)典舞臺版更亦可賽艇!
在現(xiàn)在的大IP時代,跨領域的復制粘貼變得很普遍:不只是音樂劇改編為電影,電影改編為音樂劇,而是小說、游戲、舞臺版本、影視版本互相間改來改去…在這么多的案例中,《芝加哥》這種“衍生復制品”比“原品”魅力更大的顯然不多見
或許,這帶來的啟示就是:“忠實”是個大錯誤!
領域不同,各種表現(xiàn)形式的語言自然也不同,完全照搬其實很不接地氣…

《仙劍奇?zhèn)b傳》最初的舞臺版是一個典型的反例,它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了游戲的劇情,幾乎不做任何的改編刪減——這意味著把十多個小時的游戲故事,塞到三個多小時的演出中!
于是它一開始嚴重超時,被劇院罰錢后不得不臨時刪除一些次要戲份…結果變得很突兀,沒有了火鳳凰、麒麟獸支線,沒玩過游戲的觀眾根本就get不到阿奴怎么就突然拿著兩個靈珠蹦出來了?

當然,制作方不斷填坑,還差點出了個音樂劇版,也是值得鼓勵的
所以,改編也要按照基本法!哦不,是按照藝術形式本身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


由經(jīng)典電影改編的音樂劇《人鬼情未了》則非常成功~該劇是通過科技手段,在舞臺上再現(xiàn)電影中的標志性特效~而在劇本層面,則是由原著作者親自操刀,進行適合舞臺版的改編(比如去掉不易控制的通靈貓,替換舞臺上不易察覺的懸浮硬幣特技...
而這部90年的經(jīng)典IP,雖早已聲名顯赫,但也是直到近幾年才進行音樂劇的改編,就是因為原片編劇在等待技術成熟,在等待一個良好的團隊...試想,如果以90年代的技術水平來改編這部電影,會是多么的不容易:人與鬼之間的互動難以得當體現(xiàn),這樣故事的核心也不易體現(xiàn)~

所以說,一部IP的命運啊,當然要靠主創(chuàng)們的自我奮斗,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相信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卻或許很難做到:很多時候需要等待成熟的機會~
這點經(jīng)常會被忽視…被資本驅動的IP會說:“我們什么都有了,就差一個“碼農”(執(zhí)行方)了!~而往往,這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在各種IP改編的浪潮下,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精良的制作,恐怕是每一個主創(chuàng)需要學習和思考的...而在歌舞片中鶴立雞群的《芝加哥》顯然提供了一個典型范例,值得反復咀嚼~
PS:據(jù)了解,這部電影的版權目前在某鵝手里,有會員的小伙伴不要錯過哦><

TheatreBomb-劇燃:
特立獨行的另類劇場,逗逼中的轟炸機
長按掃碼↓載歌載舞步入歪門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