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深海》,中國動畫電影的極限?
特意去電影院看了深海,跟預(yù)想的一樣差強人意。
劇情非常一般
南河一開口就能知道是那個小丑,他說的“你肯定是餓了”這類前言不搭后語的話,很明顯是參宿把現(xiàn)實的片段挪進夢里,這些場景都有橡皮鴨出現(xiàn),因為本身的場景就五光十色的,制作組為了不讓鴨子埋沒,故意弄得很顯眼,反而很生硬。參宿進飯店打工的劇情讓我想起了千與千尋,但是千尋在打工過程中明顯成長了,參宿并沒有。海精靈和媽媽是個幌子,不過我覺得這一點倒是有點意思,本來以為是《海洋之歌》一樣的故事,還好沒按那樣寫下去。
人物塑造比較單薄
除了南河其他人都塑造不夠,包括參宿(參宿這個名字太重了,誰壓的住哇)。
首先爸爸阿金的行為成迷,能看出制作組想反映所有不關(guān)照孩子、對抑郁癥沒有了解、不夠開明的父母,但這幾句大話是不夠的。
參宿明顯因為抑郁癥的關(guān)系狀態(tài)很差,不太能動腦思考,顯得不太聰明。南河夸她懂事,我覺得一部電影宣傳這種“內(nèi)向=懂事”的印象是不好的,一部電影如果加強這樣的刻板印象,會讓人誤以為內(nèi)向的孩子都能照顧好自己。參宿掉進海里是因為在暴雨中把魚丟回海里,這叫天真浪漫,不叫懂事。她是對人沒多大反應(yīng),是活在痛苦中的狀態(tài),這樣的孩子是需要幫助的。
當(dāng)然這里不算電影的短板,只是我希望電影的立意能更高,不是譴責(zé),而是構(gòu)造一個更合理的世界,畢竟現(xiàn)實的苦已經(jīng)夠多了,沒嘗過這一種苦的人不會強迫自己去為體會別人而細(xì)細(xì)品嘗這一種苦,已經(jīng)嘗過這種苦的人需要一點甜頭,而不是祈禱別人也懂得這種苦。
臺詞寫得差
我們還會再見面的……對嗎?
這臺詞寫得不好!很尷尬。我看的時候祈禱“千萬不要說‘對嗎’”結(jié)果還是用那種語氣說出來了。
爸爸阿金的臺詞……之前說過了。
粒子效果:吹得稍微有點過頭了
有些鏡頭蠻好看的,但容易產(chǎn)生視覺疲勞。每個人抑郁癥的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我嚴(yán)重的時候看到太陽光就會吐,色彩斑斕對抑郁癥患者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健康的人看了都挺喜歡的,所以他們反而抓著夸吧。
一些刻意的塑造與實際表達
現(xiàn)實的世界塑造特別單薄,是參宿因為抑郁癥對身邊的事物不敢興趣,還是太小理解不了,亦或者是制作組為了凸顯夢境的美好故意做的效果?
參宿打工劇情的分量莫名其妙,是故意刪減還是制作功力不到位?
食物看上去都有一層粘液,是為了建模方便吧?《美食從天降2》與變得這樣了。
參宿見過后廚嗎?如果沒見過她是怎么夢到的?深海之眼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弄了那么多與現(xiàn)實的對照,就不能有遺漏的點!
情感強烈,硬塞給你
是制作的問題,好像抑郁癥一樣,先有情感再有事跡。通過色彩和聲音的沖擊讓你流淚,都引起我的偏頭痛了。
制作功力有限。
實際上沒有希望
參宿從來沒有和任何人深入了解過,除了南河,所以想象中只有動物。
南河的受傷,理性一點是可以避免的,讓人惋惜。
參宿的繼母花花阿姨是個好人,配爸爸阿金可惜了。
看來爸爸帶參宿去的醫(yī)院沒什么人啊,我瞞著父母自己一個人去精神科,看到別人就覺得自己沒什么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