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輕輕 怎么膝蓋就開始疼了!年輕人易得的膝前痛皺襞綜合征(Plica Syndrome)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會出現(xiàn)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嚴重的時候可以影響到行走等日常生活,而為什么有一些人年紀輕輕膝關節(jié)就開始疼?讓我們隨著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了解常見的膝關節(jié)疼痛——皺襞綜合征(Plica Syndrome)
皺襞綜合征
Plica Syndrome
皺襞是一條從關節(jié)滑膜囊延伸出來的厚纖維化組織帶。Plica 可以存在于多個關節(jié)中,本文將主要講解膝蓋中的皺襞,這是最常受皺襞組織影響的關節(jié)。由于過度使用或受傷,由于髕骨或股骨內側髁之間的摩擦,皺襞會發(fā)炎或發(fā)炎。當皺襞發(fā)炎或發(fā)炎時,會引起皺襞綜合征,即由皺襞引起的膝關節(jié)前部疼痛。
皺襞綜合征包含一系列癥狀,通常會影響 10 至 30 歲的男女?;颊呓?jīng)常提到膝關節(jié)前部疼痛、咔噠聲、沉悶聲以及在進行髕股關節(jié)負荷活動(例如下蹲)時有爆裂感。報告的皺襞綜合征流行率差異很大,在歐洲人口研究中從 3% 到 30% 不等;大多數(shù)研究引用的數(shù)字約為 10%。根據(jù)其位置,滑膜皺襞分為髕上、髕下、內側與外側 其中內側皺襞發(fā)生病變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皺襞的種類
在膝蓋中,根據(jù)膝關節(jié)腔內的解剖位置,可以區(qū)分 4 種類型的皺襞:髕上皺襞、髕骨內側皺襞、髕下皺襞和外側皺襞。最后一個很少見,因此,關于它的存在或它的確切性質存在一些爭議。膝關節(jié)的韌帶在結構和大小上都有所不同;它們可以是纖維狀或脂肪狀、縱向或新月形
四種類型的皺襞
大體檢查時,正常的韌帶是薄而柔韌的褶皺,纖維彈性結締組織周圍有滑膜襯里,伸入關節(jié)。相應的 MRI 表現(xiàn)是關節(jié)中的一個薄的線性低信號物體,它與滑膜襯里相連,通常由關節(jié)液勾勒出輪廓。
(1)髕上皺襞
髕上皺襞,也稱為髕上滑膜皺襞、上皺襞、內側皺襞、內側髕上皺襞或隔膜,是圓頂狀、新月形的隔膜,通常位于膝關節(jié)的髕上囊和脛股關節(jié)之間。它起自股骨干骺端前側的滑膜,下行至股四頭肌腱后側,止于髕骨上方。其游離緣在正常情況下呈尖、薄、波浪狀或鋸齒狀。這種類型的皺襞可以作為開口周圍的拱形或外圍膜存在,稱為 porta。它經(jīng)常融入內側皺襞。由于髕上皺襞在前方附著于股四頭肌肌腱,因此在移動膝蓋時它會改變尺寸和方向。
Zidorn 分類描述了 4 種類型:I 型是完整的隔膜,膝關節(jié)和髕上滑囊之間沒有交通;II 型是穿孔隔膜,帶有一個或多個開口(稱為 porta),允許液體通過;III 型顯示小的弓形皺襞,通常位于內側;IV 型代表完全沒有皺襞。
(2)內側皺襞
髕骨內側皺襞也稱為內側滑膜韌帶內側滑膜皺襞、內側滑膜架、翼狀隆起皺襞、內側髕旁皺襞、髕骨半月板或以其前兩個描述符命名為 Iion 帶或 Aoki 突。它位于關節(jié)的內側壁。它附著于下髕骨和下股骨并穿過髕上皺襞插入髕下脂肪墊周圍的滑膜中。它的自由邊框可以有不同的外觀。由于內側皺襞附著在覆蓋脂肪墊和髕骨韌帶的滑膜上,它也會在膝關節(jié)運動期間改變尺寸和方向。由于其解剖位置,已知內側皺襞是最常受傷的皺襞,并且在描述皺襞綜合征時通常涉及此皺襞。
A 型:滑膜壁升高
B型:呈架狀,但未覆蓋股骨內側髁前表面
C型:大架子狀外觀,覆蓋股骨內側髁的前表面
D 型:中央缺損的有孔皺襞
(3)髕下皺襞
髕下皺襞是關節(jié)鏡檢查中最常見的膝關節(jié)皺襞。它也被稱為粘膜韌帶、下皺襞、髕下皺襞或前皺襞。該結構從 ACL 前面的小股骨起點向前下方延伸,平行于 ACL 延伸至髕下脂肪墊,然后向上彎曲穿過髕下脂肪墊附著于下髕骨。髕下皺襞也可能部分附著于前橫半月板韌帶、ACL 或外側半月板前角
前內側半月板股骨韌帶可能類似于 MRI 上的髕下皺襞;這種結構存在于多達 15% 的人群中,在髁間窩的 ACL 前方走行,附著于內側半月板的前角和鄰近的脛骨。前內側半月板股骨韌帶不進入髕下脂肪墊或附著于髕骨。
根據(jù)形態(tài)分為四種類型,包括與ACL完全分離的“分離型”(60.5%);與前交叉韌帶分開并縱向分開的“分裂型”(13.5%);附加到 ACL 的“垂直隔膜類型”(10.5%);和“Fenestra Type”類似于帶開窗的垂直隔板類型(1%)。在 14.5% 的關節(jié)鏡系列中,髕下皺襞完全消失。
引起髕下皺襞扭傷或撕裂的急性損傷可導致關節(jié)積血、疼痛和鎖定感。不太常見的是,髕下皺襞可能會發(fā)炎并出現(xiàn)癥狀,但沒有急性損傷,類似于內側髕骨皺襞。由于分隔內側和外側隔室的完整隔膜導致的隔室化可能發(fā)生,但很少見。
(4)外側皺襞
外側皺襞也稱為外側滑膜皺襞或外側髕旁皺襞。它是縱向的,薄的,位于髕骨外側 1-2 厘米處。它沿著腘肌裂孔上方的外側壁形成滑膜皺襞,向下延伸并插入髕下脂肪墊的滑膜中。
這種類型的皺襞只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它的發(fā)生率遠低于1%。
臨床癥狀
Plica綜合征可引起一系列癥狀:
膝蓋前部疼痛(髕骨旁)
膝蓋彎曲時膝蓋內側有彈響感
咔噠聲、捕捉聲、沉悶聲、摩擦聲、砰砰聲
觸感柔軟
感覺皮膚下面有一條柔軟的帶子
膝關節(jié)積液、腫脹
下蹲時疼痛
鎖定、僵硬、讓路
它在青少年和年輕人中更常見,女性比男性更常見。
患者經(jīng)常報告在體育活動的早期階段沒有癥狀,但可以突然出現(xiàn)并逐漸惡化。它們通常伴有間歇性、鈍痛和酸痛感,并且在進行髕骨-股骨負重活動時會加重,例如上下樓梯、下蹲、跪下或將膝蓋保持在彎曲位置一段時間后。當出現(xiàn)這些癥狀時,它們不容易與其他關節(jié)內疾病和膝關節(jié)的膝關節(jié)紊亂區(qū)分開來。疼痛可能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伸膝時的髕上和髕骨中部區(qū)域。屈膝或伸膝時也可聽到噼啪聲走上樓、下樓或斜坡時有不穩(wěn)感。
Plica 綜合癥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直接創(chuàng)傷:對膝蓋的打擊,例如摔倒在膝蓋上或膝蓋撞擊儀表板
重復膝蓋運動:反復彎曲和伸直膝蓋的活動通常是膝關節(jié)皺襞綜合癥的罪魁禍首,例如跑步、騎自行車、上下樓梯
活動量突然增加:如果您迅速增加運動量,可能會導致滑膜皺襞超負荷,從而發(fā)炎
膝關節(jié)損傷:特別是扭傷、半月板撕裂或任何導致膝關節(jié)出血的損傷
長時間屈曲:長時間坐著或睡覺時膝蓋彎曲通常會導致滑膜皺襞疼痛
潛在的膝關節(jié)疾病:例如剝脫性骨軟骨炎、脂肪墊刺激或滑膜炎
肌肉無力:由于韌帶間接附著在股四頭肌上,股四頭肌無力會增加通過韌帶的力量,導致刺激和炎癥
注意鑒別診斷
髕骨股骨綜合征、髕骨二分、髕骨軌跡不良、退行性關節(jié)病、霍法綜合征、辛丁-拉森-約翰遜病、內側副韌帶扭傷、剝脫性骨軟骨炎、鵝足滑囊炎、半月板撕裂
Stutter 測試:患者體位坐在床邊,膝關節(jié)屈曲90度。檢查者蹲下至膝蓋水平,將食指和中指放在膝蓋骨的中央。動作:檢查者讓患者緩慢伸膝,同時將手指放在髕骨上,觀察其運動。陽性發(fā)現(xiàn):如果髕骨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結巴或跳躍,則表明有皺襞。它通常在 45 到 70 度的范圍內延伸。也可能感覺到髕骨捻發(fā)音。
關于治療
皺襞綜合征的一線治療是保守治療
阿日康復小知識
內側皺襞Sakakibara 分類系統(tǒng)很重要,因為 A 型和 B 型引起疼痛的可能性較低。另一方面,C 型和 D 型由于尺寸較大,可能會撞擊內側髁。A 型和 B 型對保守療法的反應比 C 型和 D 型好得多。因此,應鼓勵 A 型和 B 型患者首先嘗試保守治療
您可以選擇非甾體藥物治療緩解疼痛,冰敷對于您來說也有一定的鎮(zhèn)痛效果。對于愛運動的人群可以通過改變日常身體運動以減少重復的屈曲和伸展運動以及糾正生物力學異常(緊繃的腿筋、無力的股四頭?。﹣砀倪M活動,減少再次損傷的機率。
一旦急性炎癥減輕,就可以開始物理治療,旨在通過伸展運動和增加股四頭肌力量和腿筋柔韌性來減少壓力。
通常建議在初次檢查后的前 6-8 周內進行這種治療。
它包括加強和改善膝關節(jié)附近肌肉的柔韌性,例如股四頭肌、腘繩肌、內收肌、外展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康復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將涉及靈活性、心血管狀況訓練、強化和恢復日常活動。
阿日提示√
治療期間減少沖擊負荷類型的運動,例如跳躍、下蹲或弓步,這會加重皺襞綜合征的癥狀。
恢復伸展靈活性的練習是仰臥被動膝關節(jié)伸展練習,將毛巾卷放在腳踝下方。重力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伸展膝蓋。如果可能的話,你可以通過在膝蓋的前視線上放置重量來增加練習的難度。
股四頭肌訓練(注重股內側肌的鍛煉)
俯臥被動膝關節(jié)伸展運動,膝蓋放在長凳上(無支撐的腿)。
直腿抬高
壓腿機
小深蹲、步行計劃、臥式或固定自行車的使用、游泳計劃或橢圓機也是最成功的康復計劃。
當專注于加強直接附著于內側皺襞的股四頭肌,并避免引起內側皺襞刺激的活動時,康復計劃將取得最大的成功。
康復訓練
來自物理治療師的建議
膝關節(jié)出現(xiàn)間歇性疼痛、腫脹和彈響感的患者應懷疑為皺襞綜合征的診斷,這與涉及增加髕股關節(jié)負荷的活動有關。
非手術治療通常適用于早期或輕度疾病,或者晚期疾病與輕微癥狀相關的情況。保守治療需要患者的良好依從性,但通常足以減輕不一定會復發(fā)的癥狀。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為更明確的非手術治療方案提供更好的證據(jù)。在非手術策略失敗的情況下,滑膜皺襞切除術為大多數(shù)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結果和高水平的報告滿意度。
一項研究表明,內側皺襞與股骨內側髁之間的摩擦可能導致軟骨損傷,在一項針對 48 名需要全膝關節(jié)置換的嚴重內側間室骨關節(jié)炎患者的研究支持了這一點。在所有 48 名患者都有內側皺襞和鄰接皺襞的股骨內側髁上的軟骨損傷。
如果不及時治療,內側皺襞綜合征可導致 IV 級軟骨損傷,即暴露軟骨下骨頭。這些難以治療和預防 IV 級軟骨病變的發(fā)生突出了及時診斷和治療皺襞綜合征的重要性
關于我們
SPTA致力于通過物理治療師的實踐,教育和研究,提高社會對物理治療在國家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中作用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踐行物理治療行業(yè)愿景,改善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診療服務、健康科普以及術后恢復,請持續(xù)關注我們
向作者咨詢
微信號 | HL1032904229
公眾號|PT 黃魯
自媒體|物理治療師黃魯
(向上滑動啟閱)
相關文獻:
1、Casadei K, Kiel J. Plica Syndrome. [Updated 2022 Apr 30].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5362/
2、Lee PYF, Nixion A, Chandratreya A, Murray JM. Synovial Plica Syndrome of the Knee: A Commonly Overlooked Cause of Anterior Knee Pain. Surg J (N Y). 2017 Feb 15;3(1):e9-e16. doi: 10.1055/s-0037-1598047. PMID: 28825013; PMCID: PMC5553487.
3、
& Roofeh. (2008, Juli). The medical plica syndrome can mimic recurring acute haemarthroses. HAEMOPHILIA , pp. 862-862.
↑ , & Roofeh. (2008, Juli). The medical plica syndrome can mimic recurring acute haemarthroses. HAEMOPHILIA , pp. 862-862.
↑ & Roofeh. (2008, Juli). The medical plica syndrome can mimic recurring acute haemarthroses. HAEMOPHILIA , pp. 862-862.
↑ Tindel, & Nisonson. (1992). The plica syndrome.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 613-618.
↑ http://internationalskeletalsociety.com/getattachment/8906efba-8607-46de-b4a7-91245c98eabe/CR02.aspx
↑ http://internationalskeletalsociety.com/getattachment/8906efba-8607-46de-b4a7-91245c98eabe/CR02.aspx
↑ Tindel, & Nisonson. (1992). The plica syndrome.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 613-618.
↑ Jump up to:8.0 8.1 Tindel, & Nisonson. (1992). The plica syndrome.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 613-618.
↑ Jump up to:9.0 9.1 9.2 Kenta, & Khanduja. (2009). Synovial plicae around the knee. The Knee, 97-102.
↑ Jump up to:10.0 10.1 10.2 Kenta, & Khanduja. (2009). Synovial plicae around the knee. The Knee, 97-102.
↑ Kenta, & Khanduja. (2009). Synovial plicae around the knee. The Knee, 97-102.
↑ Jump up to:12.0 12.1 (n.d.) Retrieved 12 21, 2010, from Physiotherapy in banff for the knee: http://www/activemotionphysio.ca/article.php?aid=347
↑ Ihra, &Vrdoljak. (2003). Medial synovial plica syndrome of the knee: a diagnostic pitfall in adolescent athletes.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opaedics-Part B, 44-48.
↑ Schindler OS. 'The Sneaky Plica' revisited: morph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synovial plicae of the knee.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Feb. 22 (2):247-62. [Medline].
↑ Jump up to: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Dupont JY. Synovial plicae of the knee. Controversies and review. Clin Sports Med. 1997 Jan. 16(1):87-122. [Medline].
↑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08 Mar; 1(1): 53–60.fckLRPublished online 2007 Nov 27. doi: 10.1007/s12178-007-9006-z
↑ Jump up to:17.0 17.1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08 Mar; 1(1): 53–60.fckLRPublished online 2007 Nov 27. doi: 10.1007/s12178-007-9006-z
↑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08 Mar; 1(1): 53–60.fckLRPublished online 2007 Nov 27. doi: 10.1007/s12178-007-9006-z
↑ Yilmaz, Golpinar, Vurucu, Ozturk,& Eskandari. (2005, October). Retinacular band excision improves outcome in treatment of plica syndrome.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9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