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智慧:恰到好處的盡孝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孔子說:“現(xiàn)在的孝順,只是能贍養(yǎng)老人。即使是犬馬,都會得到飼養(yǎng)。對父母沒有孝敬的心意,又和動物有什么區(qū)別?”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孝,孔子說:“保持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很難。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隨便吃;這樣就是孝嗎?”
????每個人都會變老,都希望自己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時光,所以,子女在贍養(yǎng)父母和處理家事的同時,還要發(fā)自內心的尊重父母,對父母和顏悅色,提供經濟支持的同時,更要進行心理關懷。 ????父母年紀漸長,體力腦力都在衰退,家庭責任逐漸由子女承擔,子女更有家庭主導權。主導權的喪失會引起心態(tài)的改變,父母心理上不服老,可事實上卻需要子女的照料,難免有心理落差,子女雖然掌握了處理家事的主導權,但也要充分考慮父母的主觀意愿,根據父母的情況恰當的照料。 ????如果父母能夠自理,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所以盡量讓他們處于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這樣能夠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腦力衰退,就盡量選擇專業(yè)的智能產品,既要安全穩(wěn)定的起到輔助作用,又要不增加新負擔的情況下實現(xiàn)自理;如果通過智能產品無法實現(xiàn)自理,再考慮親力親為的照料;不過多的介入父母可控的領域,在父母的生活里子女也是輔助而已。 ????盡心處理家事,盡力提供經濟支持,讓父母感到物質生活的安全感,同時發(fā)自內心的尊重父母,讓父母能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用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讓父母感受到溫暖,事半功倍的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恰到好處的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