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喜歡,需要和接受有關(guān)的觀念
我們要是看到一件物體并覺得它美的話,我們必然會先有美的概念,無論我們對自己的這一概念是否清楚.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我們都完全無法感覺到它,我們又怎么說某種東西有美呢?因此,我們實際上是在以自己感受到過的東西作為定性的標(biāo)準(zhǔn)。
以大部分人認(rèn)為的丑為美的人,它必然先有‘丑’是美的概念,以大部分人認(rèn)為的‘美’為美的人,它必然也接受了這樣的‘美’是美的概念。我們喜歡一個外表美麗的人,必然是因為我們喜愛美麗這一感受,而人的各種裝扮的手段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接近‘美’,所以美是獨立于人存在的。
因此,美先是被人感覺的東西,再被解釋出來,它不是一個人的表現(xiàn)之物,而是一個先于人們存在并能被人類感覺到的概念.同樣的,好,對,善良等概念均是如此.這些更早就存在的東西,不會單獨固定在一件物體之上,也就是說,作為整體的一個物體,無論它們在你看來顯現(xiàn)的如何,它本身是不可分裂的,它本身就存在著這些概念,我們看到的是物體和這些概念的結(jié)合體
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這點,就可以講述標(biāo)題的部分了
我前面提到了物體整體包含的概念,我們喜歡一件事物,是因為存在在它身上的不可分裂的這些概念吸引了我們,所以無論你是否清楚,我們都必然存在著一個‘自己’,這個能被我們意識到的自我是我們的根源,基礎(chǔ)。就算認(rèn)為大部分人類都是非常愚蠢的,需要教導(dǎo)的,他們想被‘教化’也需要他們自己能接受那被用來教導(dǎo)他們的理念,既然如此,他們就至少必須得得認(rèn)識到部分概念,能有‘自己’能進(jìn)行這個行為。因此,無論是怎樣的人,自我都是存在的,無論我們做什么,想什么,都能感覺到這一點,既,我在進(jìn)行一個行為。
當(dāng)我們的自我被一個物體吸引時,它必然是有理由的,所以我們對能感覺到的概念進(jìn)行解釋,區(qū)分,定義,因此,喜歡是一個由我們自己對不是我們的內(nèi)容進(jìn)行明確的概念①,由“我”向外。它是理解,自我對其他的解釋,無法被其他引導(dǎo)。然而,無論怎么樣,這種吸引是有極限的。如果一個人是在喜歡,那么進(jìn)行這些行為之后,他又怎能還被被明確事物的原先模糊感覺吸引呢?因此,這種對一件事物的模糊感覺產(chǎn)生的情感是無法長期保留下去的。實際上,喜歡本來就是向下的鑰匙,感覺通過喜歡這一過程更進(jìn)一步。
需要是一件分開的事,每個人都在感覺,但不是每個人都在喜歡,更不是每個人都超過了喜歡。任何人都有內(nèi)在的需要,這使他們被事物吸引,但不是所有人都在自主的理解感覺。許多人實際上是在反應(yīng),就好比一個人看到一個平常覺得不引人注意的人做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他們就會尋求不是這么做到的人本身的解釋,比如那是別人幫的,若是他們看到一個平??嫉牟缓玫娜丝己昧?,他們會說,抄的吧,若是有人發(fā)了財,他們就會說是不義之財,如果有人愛畫畫,他們就會說,畫畫干什么?有什么用?他們不是在需要,實際上,他們連喜歡都沒做到,他們是在被需要,事物,東西,概念等需要。他們期待一切是固定的,按他們的想法保持固定的,事物,人,物品都要保持成他們希望的模樣,他們要是反對一件東西,會說,我就是要反對它,若是清楚點,就會說它是不好,壞的,要是再清楚點,他們就會說是怎樣的壞,怎樣的不好,但他們卻絕不會解釋。他們的需要不是由自己而引出的,而是產(chǎn)生于對某些事物的情感,他們?nèi)羰钦f喜歡某人,他們喜歡的不是人,而是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東西,他們?nèi)羰钦f自己喜歡動畫,游戲中的某個人物,他們喜歡的也是這些人物表現(xiàn)出來的某種東西。也就是他們說自己喜歡是因為那個事物具有他們內(nèi)心所期待的東西,這連真正的喜歡都不是,又怎么能說是需要呢?
真正的需要,是對自己與已確認(rèn)的事物②之間關(guān)系的判斷,既對一個事物身上具有的東西具有明確認(rèn)識后,表明對它的看法,加以描述。已確實的事物要是仍然能吸引到我們,這意味著它們一定有什么對我們而言是特殊的東西,因此,我們意識到自己在渴望某些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它們,同時我們也將對這進(jìn)行理解。喜歡是我感覺到了,我想要它(接近),但要是分開又意味著什么?沒有,未完成喜歡,進(jìn)入到需要之前,那種情感不過模糊的東西,一但離開就會消散,無法維持下去。因此,真實的需要是,它是我所重視的東西,甚至以后我還會想別人講起它,就像,我以前遇到過這么一個人,我以前看過那樣一本書,我以前玩過一個極為好玩的游戲,它被銘記,盡管它不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先由自己認(rèn)識那個它(它們),再講述清楚自己對它(它們)的需求,描述自己與它(它們)的聯(lián)系.
反正我們來說第3點,接受.很多人對待他人總是這樣的,他們總是希望一件事物按他們的意愿成型,若是其他人愿意,他們就會以自己的行為作為威脅.這種情況是控制,是這樣的人內(nèi)心有支配的欲望。在考慮時提高自己這一方,降低另一方,將自己一方的要求作為必要的,等同于好的,要求人們按自己的來,要求人們接受被要求的理念,毫無保留的接受,卻又要求他們不能反對,因為會有‘后果’,這實際上是在讓其他人放棄自己的理念。支配不意味著接受,他們只是想控制他人。
接受,意味著包容,如果你要騎車,必然會有摔倒的可能,你要是玩游戲,必然會有一直輸?shù)目赡?,你要是與人結(jié)婚,必然會有感情破裂的可能。有些人的問題在于,他們害怕的不是發(fā)生的壞結(jié)果,而是這個壞結(jié)果發(fā)生的可能,于是他們就不愿意,不傾向于那么做,但每件事都有發(fā)生危險的可能。那么,這么想的是實際上只會看到一件事就想自己該不該做,事情不夠完美無缺,毫無危險就會猶豫起來,他們擔(dān)心,他們恐懼,所以小心翼翼,不敢真正去做一件事。他們被遮蔽,于是努力告訴自己,等到那最好的時刻來了,你再去,結(jié)果只是從不曾接近過任何真實。接受,意思是清楚知道與那個事物同在可能造成的后果,清楚知道那個事物缺點,但仍然愿意去接近它。既愿意為自己想做的事物付出,愿意容忍那個事物常被人提的缺點,愿意接受可能不美好的結(jié)果,只為和它在一起的感覺。而那感覺會是非常好,以至于不會有錯,和它那樣的事物在一起,本身即使一種快樂,喜悅。
在這里,我做個總結(jié),使那些看到這篇文章且認(rèn)真看了的人和我方便理解。一個人對一件事物不斷變化的聯(lián)系過程中,存在著3個層次:1.喜歡 認(rèn)識,解釋,理解對方。2.需要 明確,認(rèn)清自己與事物的深層聯(lián)系上的需求 3.接受,不關(guān)心其他,只是和那事物同在的美好感覺。關(guān)于一人對一物體完成這三者后產(chǎn)生的整體,我還不知道該怎么形容,我有考慮過一些稱呼,但我自己覺得因我沒思考太多,用它們不合適
到這里,全文結(jié)束了。我得說這一定很糟糕,特別是關(guān)于接受部分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內(nèi)在思考本來就有點模糊,自己寫下來還要更模糊一些,另一原因是因為它和前兩部分寫下的時間不同,我本該早點寫完的,時間造成了割裂,寫的時候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并且我還有個習(xí)慣,我寫的時候是邊寫邊看自己寫的,想到哪寫道哪,寫完后我就不再看了,因此一定會有錯誤,而且這也導(dǎo)致我也不能自己找出什么明顯的錯誤,如果有大的問題,我很抱歉。
1.需注意的是,這里,之前和之后所提的概念,感覺,明確,理解,解釋等是指‘人’的內(nèi)在自我主動,不是‘人’主動做。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一個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熱情,雀躍的內(nèi)心.
2.這里所提的事物和后面的部分代詞,實際上是代指所有可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