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徐州【1】:曹操遠征
話說曹操派遣應劭去迎接自己的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應劭迎接曹嵩的時候,帶上了百兩輜重。陶謙派張闿的兩百輕騎兵(《世語》給出的數(shù)據(jù)是幾千)護送,暗中讓張闿去殺害曹嵩,來報復先前曹操對他的進攻。
張闿到達后,先在門口殺害了曹操弟弟曹德。毫無防備的曹嵩還以為是應劭的軍隊,沒想到是陶謙的軍隊,帶著自己的小妾躲在廁所里,還是被張闿他們殺害。張闿滅門之后,把財寶帶去了淮南。這件事是本系列的開端,先談談還是很好展開的,當然,這件羅生門事件的說法不一,我這里只列出一種可能性。
《后漢書·應劭傳》: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瑯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shù)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并殺之于郡界。
《吳書》:太祖迎嵩,輜重百馀兩。陶謙遣都尉張闿將騎二百衛(wèi)送,闿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
《世語》: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shù)千騎掩捕。嵩家以為劭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于門中。嵩懼,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于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
總之,曹操記恨于陶謙,以此為借口,進攻陶謙,一路上殺了不少百姓,泗水都斷流了。孫盛對此的評論是不認可曹操這種做法。而后荀彧也以這事勸曹操暫且不去攻打徐州,曹操也知道屠城的危害,同意荀彧的觀點。
《三國志·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戰(zhàn)。謙兵敗走,死者萬數(shù),泗水為之不流。
《曹瞞傳》: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shù)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孫盛: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軌;罪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三國志·荀彧傳》: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這樣的背景下,陶謙難以支撐,就大力資助劉備,畢竟劉備自帶幾千人馬前來相救。這幾千人馬的組成如下,自己的部曲幾千,幽州(可能是兄長公孫瓚給他的)那些騎兵(數(shù)量不詳),還有劉備在路上收編的幾千饑民。陶謙給了四千丹陽兵(精銳部隊),那么加起來,劉備的兵馬就有六千多(假設那倆數(shù)千當作一千來算)。
澄清一下,劉備收編饑民是比較準確的說法,畢竟那時候的饑民就只有一條命,別的沒有,能有什么東西可劫掠的?何況劉備不一定會壓榨饑民呢?
《三國志·先主傳》: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shù)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