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三強玄同
錢三強的父親是錢玄同,對于這個人,我最開始是從魯迅的視角了解過。在看《覺醒年代》的時候,就一直抱著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來看他,總疑心他會叛變革命,竟沒想到他培養(yǎng)出來絕好的后代,對比另外的文人,再看到他反對用典的故事,對他開始有了新的想法。這個人,非常有意思,要開始了解一下。先從《錢三強》紀錄片開始,也許我也該看看《傅雷家書》,不是說要批判誰,只是就事論事,他們的后代確實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一個奠定了中國原子彈自主研發(fā)的基礎,一個在國外以演奏家的身份終老。華人演奏家是否值得,對我個人而言不重要,也許值得流傳的作品才更重要。
不知道為什么,自己兜兜轉轉,總是轉回了原來的語文課本,當思考錢玄同的育人之法,腦海內(nèi)突然浮現(xiàn)出一句話,“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不知道他是否有學過辯證哲學,新生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老舊事物的衰敗,他在新銳文化崛起時,有一種大無畏的氣勢,甚至不惜折損自己的名譽,也要發(fā)出石破天驚的呼喊,且不說他的觀點是否正確,這樣堅決的勇氣,深得吾心。想要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整個封建王朝,矯枉必須過正,必須要有這樣一群人物,在明知自己的功績會被歷史畫上大大一個叉,在明知到自己的道德會被后人大力抨擊,在明知自己實在不能成為普世意義上的“圣人”,仍義無反顧的去革命。就像是去醫(yī)院補牙,牙齒生了蛀蟲,恰到好處好地磨去被蛀掉的位置是不夠的,必須屏氣凝神地磨去每一個黑色的勾縫,直至把牙齒磨掉一個大洞,然后再填充上補牙材料才叫個補得好。若是第一次去除蛀牙組織得不夠徹底,還是要遭二次罪,非要把牙齒掏個大洞才罷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