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的過程和意義
從“過程”看書法

“書寫”,只是筆、手活動么?
寫,置物也,輸也。置者,置物之形;輸者,輸我之心。

不同的書體--心手不同
最早對“書寫”活動在實用之外的描述:東漢.趙壹《非草書》



草書:痛快淋漓
最浪漫、自由度最高的書寫 --草書
草書,實際應用價值小,但是暢快淋漓。
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fā)。 ?--周星蓮《臨池管見》
草書須意興爽然,形體和暢,如登吾嵩頂長嘯時光景,然后落筆,不然機滯,神不飛動,止可寫行書,有意無意,不可書草也。 ?--王鐸《杜甫瞿塘兩岸》自跋

道家在中國精神中,乃是太空人,無法局限在宇宙狹小的角落里,而必須超升在廣大虛空中縱橫馳騁,獨往獨來。 ?--方東美《中國哲學精神》
楷書:矜躁俱平
楷書(篆書、隸書相似)的“寧靜“
作書能養(yǎng)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shù)十字或數(shù)百字,便覺矜躁俱平。 ?--周星蓮《臨池管見》



觀念影響書寫
如,宋代的大儒朱熹:字被蘇、黃胡亂寫壞了,近見蔡君謨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




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論語.述而》

今后遇筆硯,便當起矜莊想。


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興所未嘗夢見者。惟米癡能會其趣耳。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徐渭書法,瀟灑天趣,獨特個性






臨古--改變自我的書寫
書法改變了我,我改變了書法
取法乎上--從古人游的書寫。




取法乎上(范本)指引著--心手。練字--練心
“心流”狀態(tài)(美國.米哈里)--全身心的投入,忘記一切

書法的書寫--在挫折中自造內(nèi)心的愉悅
一日不書,便覺思澀。 ?--米芾

心手雙暢--書寫的境界
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于精熟,規(guī)矩諳于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后,瀟灑流落,翰逸神飛,亦猶弘羊之心,預乎無際;庖丁之目,不見全牛。 ? --孫過庭《書譜》






自我實現(xiàn)
社會的人--個體的人(“真我”),我書故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