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應 14 天前抵達高考注冊地,臨近高考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1、高考提前45-60分鐘進考場
廣東:
此前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廣東省2022年普通高考防疫工作指引》,其中提到考前60分鐘起(規(guī)模較大考點可再提前),考點組織考生,沿體溫檢測通道,分散有序入場,保持間隔。
江西:
每科考前45分鐘,考生憑準考證、二代身份證在考場前門入口處排隊等候,并依次進入考場在視頻監(jiān)控下自覺接受監(jiān)考員的安全檢查、人臉或指紋驗證后對號入座,并將準考證、二代身份證放在課桌的左(或右)上方,以便查驗。
西藏:
建議至少提前45分鐘到達考點,避免延誤。按規(guī)定,每科開考15分鐘(外語科目開考前15分鐘)后不得進入考點參加考試。
2、6月7日提供考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原則上考場全程佩戴口罩
廣東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于近日發(fā)布《廣東省2022年普通高考防疫工作指引》,通知原文如下:
一、考前準備
1.所有考生須注冊“粵康碼”,提供考前48小時內(以6月7日開考第一科計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遵守考點所在地防疫要求。
2.為保障考生能安全順利參加高考,請目前尚在高考報名所在地以外地區(qū)(含省外及本省外市)的考生,在嚴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務必于5月24日前(高考前14天)返回報名所在地市(地級以上市)。此類考生須及時與報名所在地招生考試機構聯(lián)系,了解相關要求。由于考生個人原因,未主動報告目前狀態(tài)、信息造假、拒絕配合報名所在地招生考試機構完成信息摸排,由此導致不能按時參加考試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5月24日起,對所有考生實行考前連續(xù)14天健康監(jiān)測。所有考生須通過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微信公眾號每日申報個人健康情況和行動軌跡。省內學校應屆畢業(yè)生由所在學校負責從考前14天開始,每日體溫測量、記錄并進行健康狀況監(jiān)測,監(jiān)測記錄及出現(xiàn)身體異常情況的,由所在學校匯總,集中申報;省外學校應屆畢業(yè)生及社會考生由考生本人(或親屬代替)每天13點前通過省教育考試院微信公眾號申報。
4.有住宿條件的中學,建議考生從考前14天起統(tǒng)一在校內住宿。未在學校住宿的考生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防護,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區(qū)域流動、不到人群流動性較大場所、不前往中高風險等級地區(qū)。
5.對健康監(jiān)測情況不符合當地防疫要求的考生,不得安排與正??忌键c(場)參加考試。
二、考試實施
(一)考生入場、候考和考試
1.考前60分鐘起(規(guī)模較大考點可再提前),考點組織考生,沿體溫檢測通道,分散有序入場,保持間隔。考點入口負責體溫測量的工作人員要佩戴一次性醫(yī)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所有考生要求佩戴口罩,逐一檢測體溫,核查準考證、身份證、核酸檢測證明。臨時出現(xiàn)體溫異常的考生,可根據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指引,先在臨時觀察區(qū)進行復核評估后作下一步處置。發(fā)熱考生憑準考證、身份證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材料,經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評估后,具備條件的,由專人引導,前往備用隔離考場??键c入口體溫檢測通道主要核查考生身體健康狀況,應根據考生規(guī)模配置足夠數量的檢測設備和工作人員,同一條體溫檢測通道,應安排2人分別檢測考生體溫和核查考生證件,確保快速、準確檢測,避免大量考生在考點外聚集等候。
2.考生、考試工作人員進入考場前宜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或者洗手。
3.考生原則上應全程佩戴口罩。
4.考生進行身份核驗時需摘除口罩,不得因為佩戴口罩影響身份核驗。
(二)備用隔離考場考務安排
1.健康監(jiān)測未達到當地防疫要求、有發(fā)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及粵康碼為黃碼的考生,經考點衛(wèi)生防疫人員評估可以在本常規(guī)考點參加考試的,安排在備用隔離考場參加考試。
2.考生進入隔離考場前,必須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考試過程考生應全程佩戴口罩。
(三)考試結束
考生離開考場時要按監(jiān)考員的指令有序離場,不得擁擠,保持人員間距。考點可安排各考場錯峰離場。
3、一定要在6月7日前熟悉一次考場;部分科目不允許提前交卷;部分考生三天考場不同,別走錯考場!
廣東:
近日,廣州招考發(fā)布《廣州市2022年普通高考考試溫馨提示》(通知原文附后),其中明確指出: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科目不允許考生提前交卷。考生6月9日的考場與6月7-8日的考場不同,6月9日上午的考場與下午的考場不同。
也就是說,根據考生選考科目的不同,部分考生最多要在高考三天內跑3個考場。因此,考生進入考場前一定要檢查清楚考場是否與準考證上一致。
通知原文如下:
二、考前準備要做足
(一)考生可根據準考證上的考點名稱和地址,提前到考點熟悉赴考路線,測算出赴考所需時間以及最佳赴考路線和交通工具。赴考時要適當提前出發(fā),預留足夠的時間,防止因交通堵塞、暴雨等原因耽誤考試。每科開考15分鐘后(非英語科的外語科目考試開考前15分鐘),禁止遲到考生進入考點參加當次科目考試。家長如有接送考生的,應服從公安和考點工作人員管理,避免考點門口人群聚集。
(二)考生要提前準備好自己的身份證和準考證,如果赴考途中發(fā)現(xiàn)漏帶或丟失證件,請及時向班主任或考點工作人員求助,不要自行折返尋取,以免耽誤考試時間。
(三)考生要提前準備好考試用具,如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三角板、鉛筆刀、圓規(guī)、橡皮擦等。特別提醒考生要注意購買正規(guī)的2B鉛筆,并按規(guī)范填涂信息點。各種考試用品最好用透明文具袋裝好。
(三)開考信號發(fā)出后考生方可開始答題,考試終了信號發(fā)出后,考生應立即停筆,雙手放下,繼續(xù)答題將按考試違紀處理,切莫因小失大。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每科考試結束前30分鐘起,方可交卷出場,交卷出場后不得再進場續(xù)考,也不得在考場附近逗留或交談。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科目不允許考生提前交卷。
(四)考試考場別走錯。一般情況下,考生6月9日的考場與6月7-8日的考場不同,6月9日上午的考場與下午的考場不同。考生進入考場前應檢查考場是否與準考證上一致。進入考場后,須按指定的位置入座。未在規(guī)定的座位參加考試將按考試違紀處理。
推薦閱讀:
高考最容易碰到這16個突發(fā)事件,轉給13天后上戰(zhàn)場的高考生
相關閱讀:
2021年,包括廣東、福建在內的全國八省市同步啟動“3+1+2”新高考模式,與舊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多了更多重大變化。
其中,福建特別規(guī)定高考結束后,不公布高考試題和答案。除教育部規(guī)定的特定事項外,只能將考生的高考成績信息提供給考生本人及有關投檔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學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2021年福建省規(guī)定:
在去年公布的《2021高招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提到:全國統(tǒng)考、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及高校自行命制的試題(包括副題、參考答案)、評分參考(指南)等應按照教育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有關規(guī)定嚴格管理。不公布全國統(tǒng)考、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試題和答案,相關試題和答案將在錄取結束后提供給基層教研部門作為教研需要使用。
今年是福建省實施新高考的第二年,而今年公布的《2022高招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是↓↓↓
2022年福建省規(guī)定:
全國統(tǒng)考、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及高校自行命制的試題(包括副題、參考答案)、評分參考(指南)等應按照教育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有關規(guī)定嚴格管理。
不再提及“不公布全國統(tǒng)考、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試題和答案,相關試題和答案將在錄取結束后提供給基層教研部門作為教研需要使用?!?/blockquote>那么,《2022高招實施細則》刪掉去年的表述,是否意味著今年高考結束后,官方將公布試卷答案真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除了福建去年官方明確暫不公布高考試題和答案之外,其他省市尤其是廣東等其他新高考省市均無明確提及。
各省市會公布高考試題答案嗎?
那今年各省市會公布試題答案嗎?我們先來看看往年的情況:
可以看到,2019年和2020年的時候還是有部分省市會官方公布高考試題答案,但是從2021年開始,由于部分省份進行了新高考改革,所以較少官方會公布。
網友熱議
而去年對于不公布試題答案和成績的規(guī)定,網友也是議論紛紛:
上述選取的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網友評論,縱覽網友評論,總結出大家對于此事的三點擔憂:
1.對于當屆畢業(yè)生來說,擔心不能正確估分,影響提前考慮志愿。
2.對于下屆高中生來說,由于不能接觸到往年真題,擔心影響復習備考。
3.對于廣大師生家長來說,擔心由于不公布試卷,可能會存在社會培訓機構趁機借此炒作,而這種炒作,會直接影響當屆和下屆高中生。
對于這些擔憂,參照上海市目前的情況:
上海高考(包括等級考和春考)自2017年起,便不再公布:
2017年是教育考試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的一年,考試命題等發(fā)生重大變化。根據改革要求,外語實行一年兩考,并采取基于題庫的命題組卷方式,這也是將來命題改革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按國際通行慣例,基于題庫命題的所有試題均不對外。據此,對今年春季高考、秋季高考以及等級考試卷的發(fā)布形式,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正在積極論證,并將以合適的方式對外發(fā)布。目前考生可以參考已公布的命題文件備考復習。不過,上海作為最早實行自主命題的省份之一,它的影響范圍相對小一些,那大家對于不公布試題答案又是怎么看的呢?
其實小車認為,官方決定不公布高考真題和答案,想必也有自己的考慮。在距離高考僅剩13天之際,希望各位考生不要受此影響,專心復習,爭取取得理想的成績!加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