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的狼獾:意義不明的MPF
2015年“MPF”計劃啟動,該計劃旨在為美國陸軍麾下的IBCT提供一種30噸級別的可為步兵作戰(zhàn)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戰(zhàn)車。同時,這種戰(zhàn)車坦不僅要求要具備一定的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還要求可以使用C-17大型運輸機一次性至少運輸兩輛,以此來保證在未來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中的快速部署能力。(畢竟現(xiàn)在美陸給的突擊炮劃分,快速響應和快速部署是必備的)
作為二十年來美軍第一款主要的作戰(zhàn)車輛,M10“Booker”主打一個意義不明。
我們從IBCT談起:
截止至2017年底,美國陸軍現(xiàn)役部隊里一共擁有31個旅級戰(zhàn)斗隊。其中,卻有達到14個"步兵旅戰(zhàn)斗隊"IBCT,而傳統(tǒng)的機械化裝甲旅(HBCT)只有10個,裝備輪式斯崔克步戰(zhàn)車的旅(SBCT)只有7個。但在14個IBCT里,有包含5個空降旅(包含82師下面3個旅)和3個空中突擊旅(101師下面3個旅)。而國民警衛(wèi)隊使用的編制和美國陸軍的一樣,總共27個旅級戰(zhàn)斗隊里卻包含有多達20個IBCT步兵旅戰(zhàn)斗隊。(好在又準備改回師了)
編制:


IBCT作為摩托化步兵旅而言,它的摩托化水平又未免太低,到步兵營一級就只有步兵營武器連,和步兵連連部實現(xiàn)了摩托化,幾乎所有的步兵排和60迫炮分排都只能等待旅部調(diào)配機動載具(摩托化車輛或直升機),或者自己徒步行軍,作為摩托化步兵來說又不夠摩托化。人手少負重大,依賴車輛,載具通過性還差。在開闊地和主交通線上剛不過重裝,自己又離不開交通線,進不去復雜地形。(所以才又回滾編制了)
火炮方面,早期的IBCT甚至只保留2個105mm榴彈炮連,在步兵連一級也只保留可以單人操作的M224 60mm迫擊炮。一直到營級單位才出現(xiàn)120mm迫擊炮,這已經(jīng)很孱弱了。好在2013年補強后,IBCT首次擁有了一個155mm榴彈炮連,雖然還是改變不了火力匱乏既定事實。
輕武器方面,這就是IBCT最大的特色了。就以一個標準的輕步兵連來說,編制人數(shù)僅僅131人,卻擁有足足6套"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tǒng),備彈達到24發(fā)。即便是發(fā)射2枚導彈保證摧毀1輛坦克,一個步兵連都能單挑對面一整個坦克連;M240通用機槍、M2HB重機槍基本配備到車,編制內(nèi)的M240足足8挺,相當于"下放到班"。不光如此,美軍還能做到人手一具紅外瞄準器,編制表里還有62臺各型夜視儀、130臺供機槍/導彈使用的熱成像設(shè)備。LMR單兵電臺就擁有多達108部,還有18部班級電臺、15部排級電臺。60mm迫擊炮手也配備有手持彈道計算器,甚至還有配套的無人機。而一次性火箭筒、無坐力炮完全不占編制,這還能給連隊提供額外的中遠程直射火力。(信息化程度和夜視儀器、光學瞄具普遍程度上,IBCT的編制還是能超過大多數(shù)國家的輕步兵旅編制的,不過悲劇的是真的吃電池,補給不及時IBCT也就撐兩天)
說白了這玩意就是快速部署力量,打打治安戰(zhàn)還可以,遠距離部署飛機送過去接收海上預置艦隊的裝備就能投入使用了,作為大規(guī)模作戰(zhàn)的前期偵查還行,但是這個配置能活多久就純屬聽天由命了。所以美陸在2016年,開始有意識的將IBCT重整為突破反介入防線的先頭部隊,于是開始發(fā)展IBCT三大件:MPF輕型坦克(C17塞倆)、LRV裝甲偵察車(6人班)、GMV/ISV步兵機動車(9人班)。
但這也對美軍的運輸機機隊依賴性極大:2012版本的IBCT編制內(nèi)一共擁有3502人、1266輛各型車輛,總重量接近8000噸。而出于貨艙尺寸限制考慮,每架C-17都不會實打?qū)嵉匮b70噸貨,只能按照程序走。優(yōu)先考慮運輸車輛、物資的話,一共需要305架次的C-17才能完成整建制投送的任務(wù)。(換了新裝備只會更多)

我們的主角登場了? ? ——MPF計劃(“機動防護火力平臺”計劃)
出發(fā)點就是加強IBCT火力,全面轉(zhuǎn)向大國競爭。
在2018年,美國陸軍向參與競標“MPF”計劃的通用動力陸地系統(tǒng)公司與BAE系統(tǒng)公司授予了“快速原型車制造合同”。在這之后,通用動力陸地系統(tǒng)公司與BAE系統(tǒng)公司便進入了實車競標階段,并分別計劃提供原型車給美國陸軍進行試裝試用。其中,通用動力陸地系統(tǒng)公司提供的“MPF”計劃原型車,是在其此前研制的“格里芬”系列輕型坦克演示樣車基礎(chǔ)上改進而來,而BAE系統(tǒng)公司提供的“MPF”計劃原型車,則是在此前M8“裝甲火炮系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改進而來。2022年年初,BAE系統(tǒng)公司由于在“MPF”計劃里出現(xiàn)了“違規(guī)問題”被剔除了“MPF”計劃的參選資格,通用動力陸地系統(tǒng)公司成為了“MPF”計劃里唯一的招標候選者。(好了好了,最大的槽點來了)


下面進行一個比較
通用:
戰(zhàn)斗全重34.5噸,4人車組,無自動裝彈機手動裝填
火力:M35型105mm線膛炮
機動:1100馬力柴油發(fā)動機+綜合液力傳動+液汽懸掛,功重比接近32
防護:車體由獅鷲2步兵戰(zhàn)車改造而來,全鋁合金炮塔+貼花/間隙裝甲,可防御中口徑ke彈(
防護性能在北約5級-北約6級之間,即較小航向角防御30mmAPFSDS),可升級主動防護系統(tǒng)(目前未實裝)
C17可一次運載兩輛,無法由C130運輸,沒有空投能力。

BAE:
戰(zhàn)斗全重:1級防護狀態(tài)17噸,2級防護狀態(tài)20噸,3級防護狀態(tài)23.5噸。(熟悉的配方)三人車組,自動裝彈機。


火力:M35型105mm線膛炮
機動:800馬力柴油發(fā)動機,綜合液力傳動,扭桿懸掛,功重比34(三級防護狀態(tài))
防護:全鋁合金裝甲,三級防護狀態(tài)外掛NXRA模塊,防護水平達到北約5級(航向角±30度防御25mm脫穿),且擁有不錯的抗化學能彈能力,同樣可升級主動防護系統(tǒng)
C17一次可運輸3輛,C130可運輸1輛,有空投能力(雖然要取下裝甲)
通用他配嗎?通用他配嗎?通用他配嗎?
而更大的差別在二者對后勤和運輸能力的要求上,BAE MPF即使在三級防護狀態(tài)戰(zhàn)斗全重也不超過25噸,除了更容易進行空中運輸外,也可以由普遍裝備IBCT的M1088卡車配合25噸級的m172A1半掛車進行公路運輸,而通用MPF重量超過30噸,只能由只裝備于重型部隊的M1070卡車配合M1000重型半掛車進行運輸(原本用于運輸艾布拉姆斯的)。另外美軍現(xiàn)役的裝甲維修車也只有超過50噸的M88系列裝甲維修車。
你選通用這個方案想干嘛,IBCT機動性本來就爛得情況下再惡化?屬實看不明白。(狗通用你是不是又花錢打通關(guān)系了)
就這種被15式隨便狂暴鴻儒的鋁棺材還敢要1187萬美金一輛,相當于3輛99A或者兩輛半VT4。怕不是其中1145.14萬美金都是用來“疏通”后門的(好臭的數(shù)字)。一款從沒列裝過的裝備,首批訂單就多達504輛,手筆之大堪稱罕見。白宮、國會一致通過,采購計劃已經(jīng)安排到了2035年。兩黨均無異議,參眾兩院沒有絲毫爭吵,鴉雀無聲。軍方照單全收,其他只字不提。(基層裝甲兵:nmmd,c!)

但是不得不承認BAE方案保留了太多空降性質(zhì),更偏向于美軍傳統(tǒng)的騎兵戰(zhàn)車。稍微回顧一下:
從M3/5到M24、M41,這時候的美國輕坦還是傳統(tǒng)的偵察輕坦強調(diào)機動性,且具有一定的火力
用來裝備各類騎兵部隊,也會在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下作為主力坦克使用。
M551的出現(xiàn),美國輕坦開始向空降輕坦發(fā)展,進而融合了坦克殲擊車的屬性(吃我橡樹棍啦?。?/p>
之后AGS項目無疾而終,此后20年間美軍再也沒有搞過輕坦,因此美國輕坦的偵察職責被M3騎兵戰(zhàn)車給頂替了,現(xiàn)在的MPF輕坦反倒又融合了以M1128 MGS為代表的突擊炮的屬性,成為輕步兵旅(未來還有斯崔克旅)專屬的突擊炮/坦克殲擊車,跟傳統(tǒng)美國輕坦的騎兵戰(zhàn)車屬性其實已經(jīng)相去甚遠。
但是!但是!但是!
你通用還是不配,拿著主戰(zhàn)坦克的價格,配著主戰(zhàn)坦克的后勤,然后拿出來一輛看起來像坦克的M1128,血壓當場爆炸好吧。
這玩意代號還是M10,你指望這玩意重現(xiàn)狼獾和地獄貓的輝煌?想啥呢,這不妥妥一個M8茶壺的現(xiàn)代版。拆點工事就差不多得了,那這不就是裝甲下放嘛(惱)

美國陸軍一貫的基操是什么?
被包圍了?反正堅持15~20分鐘,要么直升機到,要么戰(zhàn)斗機到,要么一起到。
需要攻堅?反正堅持15~20分鐘,要么直升機到,要么戰(zhàn)斗機到,要么一起到。
現(xiàn)在好了,從治安戰(zhàn)轉(zhuǎn)大國競爭了。突然擺在白頭鷹面前兩個問題:①15分鐘挺不住怎么辦?②飛機直升機到不了或起不到足夠的作用怎么辦?
那就撐過15分鐘唄,結(jié)果你就交個這么個答卷。
就這?就這?就這?
還是老實回去把高超完善吧(無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