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喜事!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縮小到有記錄以來最小尺寸!

科學家們現在發(fā)現,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太陽有害的紫外線(UV)在那里穿透了原本遮陽的平流層,現在已經縮小到1982年以來有記錄以來的最小規(guī)模。

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信息顯示:通常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臭氧空洞(由含有三個氧原子分子組成的一層)增長到大約800萬平方英里(2000萬平方公里),比俄羅斯還大。南半球異常溫暖的天氣意味著,在9月大部分時間里,這個空洞只延伸了不到390萬平方英里(1000萬平方公里)。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Paul Newman)說:發(fā)生的這種變暖對南半球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臭氧將會更高,紫外線水平將會更低。其原理是這樣的:在南半球的冬季,平流層中形成云,平流層從地球表面上方約6至31英里(9.5至50公里)延伸。在那里,即使是最少量來自太陽的可見光也會將氯氣分解成氯原子;這些原子被認為是“活性的”,可以化學地破壞臭氧分子。

因此,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在南方冬季往往要大得多。當南極洲上空的溫度開始變暖時,平流層中的極地云就會消散,這意味著沒有地方發(fā)生那些破壞臭氧的化學反應。今年,異常溫暖的天氣讓NIX阻止了臭氧的破壞,使臭氧空洞保持在超級小的范圍內。這和在80年代早期看到的一樣小,臭氧空洞是如此之小,直到1985年才被發(fā)現。破壞臭氧的氯氣主要來自氯氟烴(CFCs),這些氯氟烴在美國從1996年開始實施禁令之前一直在制造。即

便如此,有些類型的氯氟化碳可以在大氣中停留100年以上。如果較高的溫度對臭氧層有益,這是否意味著隨著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空洞會變得更小嗎?也不完全是,事實證明,二氧化碳在平流層有相反的作用,就像它在離地面更近對流層中的那樣。平流層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然后將熱量排放到太空中,大氣層的這一層實際上正在冷卻。
博科園|文:Jeanna Bryner/Live Science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