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武當文脈》談太和樃梅道情

文/李華濤(漢江師范學院教師、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研究員、武當山道教學院道醫(yī)研究院副院長)

《武當文脈》紀錄片第十六集里,周義波先生講到了徐霞客先生云游武當時,想求得幾枚武當貢果榔梅果作為母親祝壽的珍貴禮品,恭祝母親福壽康寧,壽比南山。徐霞客誠心所致,最終如愿,內心甚是喜悅。觀看到這里,我心中很有些感慨,武當樃梅源于玄天真武信仰道經典籍,是玄天真武修道功成的瑞顯。

武當樃梅成為大明貢果,與明永樂皇帝大修武當緊密相連,相伴了武當兩百多年明皇室家廟的歷史輝煌,在武當道教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我作為武當文化研究者,有必要談下武當太和榔梅的道情。

一、典籍中有關樃梅的記載
武當山,又名大岳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景區(qū)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極拳的發(fā)祥地,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當山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于世,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是玄天真武大帝信仰的發(fā)源地, 有很多與玄天真武信仰有關的典故記載,如“黑虎巡山”、“烏鴉引路”、“獼猴獻桃”、“折梅寄樃”、“樃梅呈瑞”等。

關于武當樃梅,其源自“折梅寄樃”道經記載,宋代賦予它“預知年景”圣果,明代它成為“顯瑞呈祥”的瑞應之物,被稱為“古之神果”,被列為皇帝的貢品。 在武當道教《真武朝科》科儀中有這樣的程式,高功起吊掛:“真武玄天上帝同,當年修道悟真空。凈樂宮中辭父母,武當山上證玄通。插梅寄樃仙跡在,鐵杵磨針尚有蹤。四十二年功行滿,五龍捧圣上天宮”。。。。。。提科舉:“金闕化身天尊”。高功提綱“武當山上樃梅開,玄天上帝親手栽”表白接:“四十二年功行滿,五龍捧圣上天臺”。

據道經記載,樃梅樹是真武大帝親手嫁接而成。真武太子年少時在武當山修道,多年未果,心灰意冷準備棄道下山,途中在武當磨針澗受姥姆(紫氣元君化身)點化,太子頓時醒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之理,又堅定道心,復回山中繼續(xù)修煉,折梅寄于樃樹,并立誓:“吾若道成,汝當結實”。真武經過四十二年的艱苦修行終成正果,得道飛升,后果如太子其言,在真武修道成功之日,樃梅亦隨顯靈異,果然開花結果。 樃梅開花結果,它驗證著真武祖師在武當山立志苦修、功成果滿、白日飛升的典跡。

明代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樃梅,只出均州太和山”?!皩崱矚馕丁掣省⑺幔?,無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氣,消酒?!惫艜r武當山叫太和山,地理位置均州,今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在元朝,武當山就建有樃梅仙祠,《武當志》記載:樃梅仙翁祠,在五龍宮北,磨針石南。上百步有枯木一二、邊有一木參天,呼之曰“樃梅”。樃木,梅實,桃核杏形。耆舊相傳,“此木一枯,不出丈尋,一株復榮,真仙果也”。下有廟曰:“樃梅仙翁”。四五月間果熟之時,樹高不見其形、叩禱仙翁,移時自落,取而食之,味酸而甘。然亦罕得,似驗豐歉。豐年實多,荒年則無。傳云:玄帝磨針之悟,因摘梅枝插于樃木上,誓曰:“吾若道成,汝當結實”。是以靈根仙跡,萬古如初。

二、樃梅與明大修武當的淵源
在明朝,武當山的特產樃梅仙果、騫林茶、蜜制黃精、鹽干鷹嘴筍、鹿尾筍、衣帶筍、九仙子、隔山消被稱為“天真顯瑞呈祥”之物,是專供進獻皇帝的貢品。
李素希為明代著名道士,全真兼武當清微法脈,任五龍宮提點。

明永樂三年(1405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不久,“久無花實”的武當樃梅開花結果了,他認為這是豐年之瑞兆,便派徒弟易本中將數百枚樃梅果進獻給皇帝。明成祖朱棣皇帝萬分高興,認為他取得皇位是真武大帝的護佑,他的行為“精誠感格,祝厘國家,故能動高真降此嘉祥,以兆豐禳也”。于是,賞李素希四十錠大銀,彩緞衣服等物。認為這是高真效祥,降臨祝福,遣道士萬道遠捧敕諭賚香到武當山,焚香祭祀,以答神貺。還下令有關部門勘測武當山形地貌,準備建筑材料。

永樂四年(1406年),李素希再遣道士呂正中進獻樃梅仙果,又得賞賜。同年,李素希奉旨進京向皇帝謝恩,成祖皇帝賜坐便殿、詢問素希望理國治身之道。素希從道德奏答,禮待甚厚,賜還本山。
永樂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為答謝真武神黷佑之恩,御制祝文,大建武當,以答神貺。派遣大臣率軍工工匠三十余萬來武錄山修建宮觀,歷經一十二年之久,在武當山修建道觀宮觀九宮八觀、三十六廟巖、七十二庵堂。這一宏偉壯舉在武當歷史上是史無僅有、空前絕后。

永樂十九年(1421年)李素希道長羽化,終年九十三歲,葬于五龍宮古樃梅臺,被稱為樃梅真人。皇帝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命禮部左侍郎胡 為其立碑,將成祖賜給他的二道敕書刻石。
現在,李素希墓尚存有“龍居坎位千載盛,虎臥離宮萬代興”的墓聯一幅。

三、武當樃梅與樃梅派(武當派)
據明《大岳太和山志》載,孫碧云幼年天資聰穎,有慕道之志。遂出家于西岳華山投拜名師高道,得授黃老、《周易》秘傳。
孫碧云在華山修道有年,道德聲望日高。洪武初歸道武當,傳說從師張三豐。因師喜云游,孫即固侍香火,精務修煉。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朱元璋因夢兆不明,特遣張武等人至武當請孫碧云入京。是年十二月,于京數次詔見孫碧云。問及三教優(yōu)劣,孫碧云以“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心”之“門分三教,理歸一貫”的道理闡述回答,結合政治闡發(fā)了師門的大道理法。
朱元璋對孫碧云的演講佩服得五體投地,竟給予“朕便是軒轅,爾便是廣成”的高度贊譽。孫碧云離京時,朱元璋親自在奉天殿設宴餞行,贈禮甚厚,并賜居朝天宮。第二年又賜返游華山。

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明成祖永樂皇帝敕書孫碧云,賜封其為道錄司右正一之職,特準任游于四海之內。同年,因大興武當宮觀事又敕書孫碧云,讓他負責遇真、五龍、南巖、紫霄、玉虛諸大宮宇的選址和總體設計。特準孫碧云在南巖修行,任住持,開創(chuàng)了武當樃梅派,也稱本山派,傳承至今。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端坐而逝。孫碧云約生于元朝中期,享年八十有余。

北京白云觀《諸真宗派總簿》中有記載,“第九榔梅派,即武當派。碧云祖師,姓孫,名碧嵒,終南山人,武當成道。”留傳榔梅派,即武當山本山派。譜曰:碧山傳日月,守道合自然,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真靜常悠久,宗教福壽長,慶云沖霄漢,永遠大吉昌?!逼渲小袄啤弊之敒椤皹浮钡恼`寫;“碧嵒”當為“碧云”。

四、徐霞客與武當樃梅的情緣
樃梅果為明朝大修武當起了重要作用,明成祖朱棣把樃梅果列為貢品,每年由武當山進獻。樃梅因此成為宮中的珍奇。每逢大慶,皇帝則把它作為有功之臣的賞賜。廷臣們?yōu)闋幍没噬隙髻n的一顆樃梅神果,而覺得終身大幸,把它看成是一種政治榮譽,一種養(yǎng)命延年的仙果和一品美味。

在整個明王朝中,無數官吏、賢士、名人、騷客們,都抱著不同的追求和幻想,頻頻登臨武當山,不惜重金求購,以睹其靈跡。這些人還賦詩吟贊樃梅并留下了大量詩篇。
明朝末期,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地理學家徐霞客先生游覽考察了武當山,他在《游太和山》日記中寫道:“……下瓊臺觀,其旁樃榔梅數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絢麗巖際,地既幽絕,景復殊異。余求樃梅實,觀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系禁物,前有人攜三、四枚,道流株連,破家者數人?!嗖恍?,求之益力……觀主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二枚,少尉公懷,但一泄于人,罪立至矣’。出而視之,形侔金枯,金相玉質,非凡品也,珍別謝去。……暮返宮(南巖宮),賄其小徒,復得樃梅六枚,明日再索不可得矣。……以太和山樃梅為老母壽?!?/p>

日記中徐霞客記載在瓊臺中觀、南巖宮共索得樃梅八顆,而且送他果實的道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被人知道而獲罪。徐霞客把樃梅果帶回家給老母親祝壽。

五、明代有關詩詞對武當榔梅的記載(五首)
《玄天上帝啟圣錄》中玉溪真人題詩曰:
高真學道隱山時,親折梅枝寄樃枝。
行滿功成應沖舉,花開子結試先知。
仙翁護境百邪遠,圣果標名萬古垂。
服餌延齡除皰疾,志誠拜授福相隨。

西林八景 其六 北極靈神
張永明 〔明代〕
九天玄武舊尊神,祠宇崇山近北辰。
劍佩拂云旗旐黑,龜蛇出匣印符真。
披緇自古昭靈應,擢發(fā)于今得正因。
任重后人齊致禱,樃梅歲歲報先春。

御賜武當山樃梅
王洪 〔明代〕
仙果遙從福地來,寶函初向御筵開。
捧盤中貴傳宣賜,當殿群臣拜舞回。
身對天顏沾雨露,袖攜香氣出蓬萊。
金穰永協(xié)豐年瑞,萬歲千秋貢玉臺。

太和宮雜曲 其二
區(qū)大相 〔明代〕
青鳥書歸度海霞,斑龍車引上真家。
樃梅樹下多成實,仙李峰頭解作花。
送黃郎中順升湖廣參議提點太和宮
于謙 〔明代〕
旌旆翩翩拂彩霞,承恩清曉出京華。
錦衣天上神仙客,華屋山中宰相家。
芝草九莖同毓秀,樃梅千樹正開花。
此行便與塵凡隔,何用秋乘八月楂。
張永明(1499-1566),字鐘誠,號臨溪,烏程(今浙江吳興縣)人,明代左都御史、太子少保。撰有《莊僖文集》五卷,《四庫總目》)并行于世。
王洪(1380-1420),字希范,錢塘人。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卒于成祖永樂十八年,年四十一歲。閩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年),時年十八,中進士第。授行人,擢吏科給事中。以薦入翰林。歷官修撰、侍講,為永樂大典副總裁。洪詩文樸雅,亦工駢體。著有毅齋詩文集八卷,《四庫總目》行于世。與當時王稱、王恭、王褒稱詞林四王,均有才名。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 。
區(qū)大相(1549-1616),明詩人,對嶺南詩壇影響巨大。
六、武當樃梅的時代寓意
武當山是玄天信仰的發(fā)源地,樃梅樹是道經中真武祖師得道飛升的見證,也是一種修道精神的體現,激勵著一代代玄門弟子求真悟道,寓意深刻,稱之為“武當神樹”“武當圣樹”。樃梅是祥瑞的象征,榔梅果被稱為“圣果”“樃梅仙果”“武當貢果”,它貫穿于明代武當道教歷史發(fā)展中,見證了武當兩百多年皇室家廟的歷史輝煌。
清代武當就突然沒有了關于武當樃梅的相關歷史記載,武當山的樃梅樹也完全絕跡,許多人遍訪武當尋找樃梅,但都是掃興而歸,只留下“惆悵依荒巖”的遺憾。值得慶幸的是,明嘉靖五年,安徽齊云山道士訪武當山時,武當道教做為貴重禮品將樃梅樹贈予齊云山,武當樃梅在武當姊妹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安徽齊云山生根發(fā)芽,得到了延續(xù)。一九九八年,武當山將樃梅樹從齊云山引回,武當樃梅又重現武當。
2021年3月一次在武當山道教學院授課課后和幾位學生聊天中,談到了武當樃梅的歷史,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2021年5月,武當山道教學院一位學生從齊云山請得樃梅果數十枚,我建議將樃梅核種下,看能不能生根發(fā)芽。
非常幸運的是在2022年3月春天,已有一顆發(fā)芽,并茁壯成長,大家心中甚是激動。在新時代里,樃梅核在武當山生根發(fā)芽,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大家堅信,武當樃梅在新時代春天的滋養(yǎng)下,一定會更加枝繁葉茂,花香四溢,碩果累累,喜迎盛世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