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專屬于成熟女性的下午茶——《最后一刻的巨變》

作為一位被菲利普·羅斯、薩爾曼·拉什迪、蘇珊·桑塔格、村上春樹等眾多大師推崇的作家,格蕾絲·佩雷可能并不為國內(nèi)大眾所知。
各位也不必意外,因為她的這部小說集——《最后一刻的巨變》還是國內(nèi)首次引進(jìn)出版。
本書收錄了三個故事集,分別是《人的小小煩惱》《最后一刻的巨變》 和《當(dāng)天晚些時候》,選用【最后一刻的巨變】而不是原名【The Collected Stories】,應(yīng)該是考慮便于營銷吧!
我琢磨著,“人的小小煩惱”顯得有點文藝,“最后一刻的巨變”要比“當(dāng)天晚些時候”更有“想象張力”,當(dāng)天晚些時候是我們?nèi)粘I钪锌隙ㄒ霈F(xiàn)的,太平凡;“最后一刻的巨變”就大氣多了。
試想,最后一刻?是生還是死?是相遇,還是離別?是愛了,還是不愛了?是地震降臨還是洪水滔天?

不過,如果讀者想從《最后一刻的巨變》中讀出一種“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壓迫感,必然是要失望的。
這部出自心思細(xì)膩女性之手的經(jīng)典短篇集,更像是各種居家尋常碎碎念,優(yōu)雅一些的說法,是“一杯專屬于成熟女性的下午茶”。
下午茶的出現(xiàn),讓人們的忙里偷閑有了一個合適的理由,可有可無。
但如果大家都認(rèn)同其必要性,那么,自然是浮生一種小小的停頓與慰藉。
關(guān)于專屬于成熟女性,是因為各個短篇故事里涉及的上及父母、下及子女的各種荒誕、無奈、悲喜,是要承擔(dān)家庭壓力的女性才能體會。
畢竟,太年輕的姑娘更愿意在虛幻的美麗新世界沉浸,很難主動感知真實人生的節(jié)奏。?而年紀(jì)更長的女性早已對往事流年多了幾許接納,或是容忍。
我想,書中與不同年紀(jì)的同性、異性接觸的瑣事,其實就是各位女士們的茶歡會里,聊著聊著必然要出現(xiàn)的內(nèi)容吧。
作為【女權(quán)主義者】,格蕾絲·佩雷可能不如其他身先士卒的旗手,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女性運動浪潮中那般耀眼,但她借由不同尋常的洞見,表達(dá)出了對周遭人事物的同情,并勇敢地鼓勵女性(當(dāng)然,也包括男性)積極表達(dá)。

格蕾絲·佩雷提出,當(dāng)我們“說出沒有被說出的事實”,是一種力量的展示,同時,當(dāng)個體主動將“最為私人的瑣事”對外分享時,反而能讓他人與自己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這似乎就是一種“代言人”心理——
因為種種原因,我們不敢說、不想說自己親歷的事兒,但這種無從分享就成為了心里一道也許無法邁過的坎兒。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陌生人的故事與自己的相似,陌生人的憤慨、質(zhì)疑正是我們想怒斥的,我們就得到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支持。
撰寫“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也有相似的觀點,簡單來說,女性作家(作者)有自己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她們的感知更為細(xì)膩,于是,她們只需要“發(fā)泄不滿”——這里尤指女性在現(xiàn)代遭遇的各種不公——就可以成為一種獨特風(fēng)格,且無需在意男性讀者、男性評論家的看法。
當(dāng)然,寫作并不是簡單的【情緒輸出】和當(dāng)代(中文語境)中頻出的“抖機靈”,我們必須依憑一種易于理解又并非娛樂的方式來【有效闡釋】。
我想,《最后一刻的巨變》中一個個“熟悉(某些甚至有些乏味)的日常事”,是格蕾絲·佩雷給我們——確切地說是給廣大女性——展示【有效闡釋】的好例子。
面對內(nèi)心的碎片,最好也是成本最低的拼接方法,應(yīng)該就是不停地寫啊寫吧!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精彩:? ???
【1】尚書堂——關(guān)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