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方面不注意 裝修后第一個后悔的就是你

我來說說燈光方面容易讓人裝修好房子之后最后悔的地方

以下全文分為燈光的設計篇,選燈篇以及安裝篇為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首先是設計篇
1,為了省錢打算自己自學進行燈光設計的。我說說個人看法,我并不支持這么做,除非你特別有興趣和時間。因為燈光是一個系統(tǒng),講究的東西特多,有很多專業(yè)知識,比如色溫

照度,光束腳等等等,我之前也說過,成本分為改造成本和時間成本,你花費在這上面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放在自己的事業(yè)上面,價值估計更大吧。裝修本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專業(yè)的事就交給專業(yè)的人做吧
2,說到專業(yè),我認為燈光設計找一個專業(yè)的燈光設計師是有必要的。因為很多裝修公司的一些室內設計師以前對于光的理解只要是有光能夠滿足日常的光照就足夠了

對于無主燈的氛圍感和層次感的理解稍微欠缺一些。另外一來就讓你上磁吸燈的設計師你要慎重選擇了,個人認為,磁吸燈造價高,并且泛光模塊容易讓人眩光。所以請個專業(yè)的設計師會讓你避開這些傷害,也避免你因為自己看了很喜歡但不合理的燈光布置的一時沖動。很多不為人知的坑只要有個專業(yè)的燈光設計師就統(tǒng)統(tǒng)給你避開了
所以請個專業(yè)的燈光設計師是想要達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燈光的捷徑

3,免費設計,免費設計我也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這是在市面上很容易見到的現(xiàn)象,開動黃金大腦想一下,天底下哪有什么免費午餐,燈光設計是有門檻的事,學習一門專業(yè),成為一名專業(yè)的燈光設計師是要花費很多成本的,誰又會給你提供免費的午餐呢??偨Y一句話:免費的才是最貴的,價格雖然不能直接對等價值,但是一些物品的定價都是跟價值成正比的,一分錢一分貨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4,燈光設計的時間,這點要重點說明一下,因為燈光設計到燈控布置的問題,如果沒有提前把燈光設計做好,水電做好了,吊頂也做好了,后面如果再設計發(fā)現(xiàn)燈位布置不合理的地方,再來返工,那付出的成本就大了。

所以介入的時間一定要清楚,要在平面布置圖出來之后,水電之前要做好設計
5,設計時候要提供什么給設計師呢
(1),平面布置圖,用來分析哪里需要光,對不同區(qū)域做不同的燈光布置,比如哪里需要重點照明,哪里需要基礎照明等

(2)最好有效果圖,可以參考一下你家的裝修風格,整體是什么色系,也需要燈光的配合,比如喜歡黑色的墻面的,照度要相對應的提高,因為光的反射也受到環(huán)境影響,其次 也可以根據效果圖去觀察一下你家的立面擺設情況,可以知道燈具和立面擺設的位置關系,從而避免了燈光被遮擋的情況出現(xiàn)

(3)吊頂如果沒有決定好,可以根據燈光布置的方案再去決定如何吊頂,這樣出來的效果也更符合自己的審美。
請一個專業(yè)的燈光設計事的好處不勝列舉,花點費用還是值得的,好,設計方面就說那么多
接下來說說選燈方面的問題
1,沒做好燈光設計看到網上活動打折,就買了燈

你別笑,還真有人那么干,容易被很多初看起來很誘惑的說法和被精心修飾過的家居圖片所迷惑,熱血上涌,最后買了一大堆燈和燈帶,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光線效果。這種情況是最容易踩坑的,因為你要用什么型號,什么照度,什么色溫,什么光束角的燈都不知道就盲目下單了,還有磁吸燈,種類繁多復雜,到底你是要買封板款的還是批灰款的甚至明裝款 你都沒搞清楚

2,沒有充分了解磁吸燈泛光模塊,線性燈的缺點,只是網上看了一些圖片或者視頻,覺得很好看,頭腦發(fā)熱就去買了,這種情況我勸君去實體店走一走,逛一逛。覺得實在喜歡再根據設計師的指導下購買,這樣款式也不會弄錯。

3,現(xiàn)在無主燈設計一般會使用到射燈對物體進行重點照明,注意如果你的是亮面地磚,不要選窄光束角的射燈,這樣子會把光反射到天花上,水波紋丑的你晚上睡不著覺

要么使用寬光束角射燈,要么用筒燈,要么不要用亮面地磚(一般我們會建議用啞光的)要么就用地毯布置在反光區(qū)域。
4,燈具的色溫選擇要注意,同一空間區(qū)域要統(tǒng)一色溫,

除非你有非常高明的設計手法,不然是容易踩坑的一個點,并且無主燈一般都是選擇3000k,要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在家就不要整出6000k色溫這樣的情況了,一般居家不超過4000k色溫。有閱讀需求和廚房重點照明地方需要用到4000k.這點注意一下便可
最后是裝燈方面的問題,這里舉例兩個角度問題
(1)燈帶安裝的位置,對于不同位置的安裝,出來的燈光效果是不一樣的,舉個窗簾盒的例子。如下圖

天花燈帶沒有拉直,導致出光不均,如下圖

(2)如果你是不吊頂?shù)那闆r,那么你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會更多,比如變壓器放置問題。比如一些需要營造氛圍的背景墻燈帶,窗簾盒,踢腳線燈等等這些都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要提前考慮好
今天就分享那么多,文中只說了其中一部分個人觀點,實際的操作當中還會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設計師和業(yè)主多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