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里,袁紹之所以敗給曹操,除了無能更多的還有無奈
最初的時候,我認為袁紹敗給曹操,只是因為曹操太強,而袁紹太弱;后來看了一些資料后,我又認為,袁紹并非一無是處,他的失敗可能只是一種巧合;再后來,我把手頭的資料認真地理了理,然后又發(fā)現(xiàn),袁紹的失敗,可能是他埋藏在骨子里的無奈……
當我們從表面去看袁紹時,往往會給他貼上一個“坐享其成”的標簽。因為他家是當時的望族,祖上的四代人中,曾出過五位權(quán)傾朝野的“三公”,單論家世,他家足以排在當時的第二梯隊,而第一梯隊,只有老劉家一家。按理說,袁紹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又是家中長子,完全有資格“坐享其成”,但是他沒有,原因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編輯
因為袁紹的母親只是一個丫環(huán),就連側(cè)室都算不上,在極為重視出身的古代,袁紹這個非嫡的長子,無疑就顯得非常尷尬。好在他的伯父膝下無子,他就被過繼了過去,否則以他弟弟袁術(shù)的品性,袁紹如果是一直待在自己家,我估計他早晚會被羞辱致死。袁紹被過繼之后,雖然白眼少看了很多,但在他的心里,卻早已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袁紹和袁術(shù)長大成人之后,雖然都獲得了家族資源的支持,但是在支持力度上卻相差很大。袁術(shù)先是被舉薦為孝廉,然后一步步做到了虎賁中郎將,而在何進征召之前,袁紹的官職卻只是一個縣長。袁紹因為心中的自卑,總想急于證明自己,于是他劍走偏鋒地搞起了串聯(lián),這在當時引起了老袁家的一致反對,但袁紹并沒有屈服。

編輯
他私下里,一直聯(lián)絡(luò)有志之士,準備推翻宦官的專政,這次沒有實際結(jié)果的冒險,為他在士大夫中贏得了一個好名聲。不過凡事不會光有利,而沒有弊,此時的袁紹不會想到,這個好名聲,將會在未來成為他的絆腳石。
后來外戚何進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把袁紹招到身邊,希望借重他的才智和袁家的威望,然后把和自己不對付的宦官拉下馬。而袁紹因為急于求成,就建議何進邀請駐外的武將進洛陽幫忙,結(jié)果引來了董卓,卻逼走了自己。

編輯
袁紹被迫離開洛陽之后,跑去了河北,他之所以沒有留在河南老家,是因為一起被逼出洛陽的弟弟袁術(shù)選擇了留下。袁紹在無奈離開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后,憑借自己在士大夫中的聲望,和老袁家自帶的光環(huán),通過“討董聯(lián)盟”刷了一波聲望,然后然借著自己風頭正勁,把韓馥占據(jù)的冀州收歸了麾下,從此有了立足之基。
韓馥之所以愿意把冀州拱手相讓,除了因為他是出自袁氏門下之外,主要還是因為他自己搞不定冀州。韓馥本來并沒有什么大的本事,但他和董卓算是半個老鄉(xiāng)。當初董卓的父親,曾在河南做過官,董卓本人也是在河南出生。因此在董卓控制了天子之后,就把韓馥給安排到了人丁興旺,糧草充足的冀州,希望自己的小老鄉(xiāng),能成為自己的一個外援。但韓馥一個外地人,想在當?shù)亓⒆?,又談何容易?/p>
編輯
韓馥當了冀州牧之后,從老家請來了很多名士給自己出謀劃策,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茍諶 、辛評、郭圖等人。這樣一來,冀州就有了兩股勢力,一撥是本地的土著,另一撥就是韓馥帶來的老鄉(xiāng)團,老鄉(xiāng)團后來容納了袁紹、許攸等人。當袁紹來了之后,韓馥原本的老鄉(xiāng)團,迅速占到了名聲和威望更大的袁紹一邊,而當?shù)氐耐林緛砭筒环n馥,所以勢單力孤的韓馥,就把冀州交給了袁紹。
當袁紹接過冀州的同時,他其實也接下了這兩股無法融合的勢力。
駱駝最初認為,袁紹最大的敗筆在于沒有把天子接回家,而給了曹操利用天子而控制諸侯的機會。但實際上,袁紹本來也是有這種想法的,但老鄉(xiāng)團中的淳于瓊、郭圖等人不同意。他們想要獲得未來的擁立之功,而剛在冀州落腳的袁紹,一是要借重老鄉(xiāng)團的力量,制衡河北的本地幫,二是他頭上還頂著士大夫精神領(lǐng)袖的光環(huán),不好意思去接納董卓擁立的皇帝,因此才把這么好的機會白給了曹操。

編輯
袁紹另一個遭人詬病的原因,是他本該把曹操勢力消滅于萌芽初期,但他當時卻跑去硬啃公孫瓚。其實當時袁紹的手底下,有老鄉(xiāng)團和本地幫兩股勢力,他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如果不把占據(jù)幽州的公孫瓚打趴下,那么他很難保證,他手底下的本地幫,會不會想三想四,或者在他去打曹操時,這幫人會不會勾結(jié)公孫瓚,給他來個后院起火,因此駱駝?wù)J為,他完全有理由去打公孫瓚。
袁紹最后的一大敗筆,是他把能力一般的兒子、外甥給安排到各州獨領(lǐng)一方,他這種任人唯親而不唯賢的做法,很容易讓內(nèi)部生亂,因此在他死之后,曹操趁他的兒子們內(nèi)斗,采用各個擊破的戰(zhàn)術(shù),就把袁紹辛苦經(jīng)營的河北給收入囊中了。那么袁紹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駱駝?wù)J為,當時的老鄉(xiāng)團和本地幫誰也不服誰,無論是安排哪一方去執(zhí)掌一地,都會引發(fā)內(nèi)部矛盾,而讓自己的子侄去鎮(zhèn)守一方,最起碼的能安撫住手下。

編輯
所以后來曹操雖然趁亂占領(lǐng)了河北,但他打的也并非一帆風順,河北在失去了袁紹之后,依然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戰(zhàn)斗力。這也說明袁紹的策略雖然有問題,但也并非一無是處。由此可見,袁紹并非無能之人,造成他失敗的原因,是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必須要瞻前顧后。雖然他做的并不都對,但那也是他被形勢所逼,不得不做。畢竟在古代,一個丫環(huán)的兒子,想要有一番作為,還是非常的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