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就是來“贖罪”的,把這些使命完成,就該歸去了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任務(wù),那就是受苦,進(jìn)而贖罪。
談到“贖罪”,很多人都會不解,自己一生善良,也沒有犯什么錯事,為什么終其一生都要贖罪呢?也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罪過。
某些人跟我們有仇,我們需要承受他們的傷害。哪怕想避開,也避免不了。原因很簡單,該來復(fù)仇的人,他們都是命中注定的,又有誰能阻擋呢?
我們欠了某些人的債,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償還。對于還債這件事,又有誰能改變呢?無法改變。還完了,就離開了。還不完,就繼續(xù)下去。如此而已。
在《七宗罪》當(dāng)中,有一個說法: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欲,都是人類天生帶來的原罪。
所以說,人此生就是來贖罪的,把這些使命完成了,就該離開紅塵了。

一、“報答”幫過我們的人。
我們每個人,既是來報恩的,也是來報仇的。當(dāng)然,與報仇相比,還是報恩最重要。人有報恩之心,天有渡人之情。
父母生養(yǎng)我們長大,我們需要回報他們的恩情。不論他們是否富有,我們都不能拋棄他們。貧富只是表象,報答才是真相。
途中的貴人幫扶了我們一把,我們不能忘恩負(fù)義,而要將他們的恩情記在心中。所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人情的冷漠,不少人都覺得“報恩”毫無意義。慢慢地,忘恩負(fù)義的小人會越來越多。只不過,等這些小人到了60歲,就知道“良心折磨”的可怕之處了。
人老了,不再爭名奪利了,就會回想起以往的一切。一想起自己忘恩負(fù)義,良心立馬就會折磨自己。這個時候,“不得善終”的惡果就出現(xiàn)了。
人活一世,首先要對得起天地,然后對得起父母,最后對得起良心,此乃做人之根本。

二、把自己欠的“債”還完。
有禪師說過,若無虧欠,怎會相見。若不相見,怎能償還。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我們都虧欠了很多人。有些人是我們的親人,有些人是我們的對手,有些人是我們的愛侶......反正,該來的,終究會不期而至。
就拿“愛侶”來說,我們愛上了某個人,但不一定對得起他。上輩子對不起,那就這輩子償還。這輩子對不起,那就下輩子償還。反正,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
不然,為什么我們會感慨“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呢?
人,之所以會跟某個人結(jié)婚,就是因為我們與之有緣分。這緣分,多半是“欠”出來的。你虧欠我一點,我也虧欠你一點,這雙方才能相遇。
緣起,你我相擁,攜手走下去。緣落,你我將各奔東西,各走各路。一切,也許都是天意。

三、該受苦的受苦,該享福的享福。
有一個段子:我們都是作惡多端的人,所以,此生疲累忙碌,就是來“贖罪”的。一切苦,表面上是苦,實際上是我們該要承受的業(yè)果。
萬事萬物,都是有根源的。為什么有些人幾年內(nèi)就能賺到大錢,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賺不到一點小錢,還勞苦不堪呢?
無論是勞碌命,還是富貴命,一半條件要看個人,而另一半條件要看老天。如果老天認(rèn)為,你需要受苦,需要贖罪,那你這一生,就只能吃盡苦頭了。
當(dāng)然,很多人都不甘心,怎么有錢人就如此瀟灑呢?或許,他們上輩子很苦,這輩子就需要來享福了。這輩子受苦,下一輩子享福,循環(huán)往復(fù),特別公平。
既然如此,為什么人們受苦,以及享福的時間,都不超過一百年呢?為什么人們經(jīng)歷三萬多天后,就要離開呢?
很簡單,受苦也好,享福也罷,都是有期限的。在歲月和時光面前,窮人和有錢人,都會一同老去,不分彼此。

四、把自己該要做的事兒,做完。
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了分裂三百多年的南北朝,然后讓隋朝達(dá)到頂峰,便離開了。而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貌似跟敗家子一樣,不久后就把隋朝基業(yè)敗光了。
這父子兩人,都為他人作嫁衣裳。而最終的主角,李世民,也在不久后登上了舞臺,讓唐朝威震萬邦,連李世民本人也被稱之為天可汗。然后,李世民也匆匆離開了。
可以看出來,隋文帝楊堅的任務(wù),就是來統(tǒng)一南北朝的。隋煬帝楊廣的任務(wù),就是來敗家的。而李世民,則是來延續(xù)正統(tǒng),讓隋唐發(fā)展到巔峰。
其實,來到這個世界的每個人,無論是千古留名的大人物,還是普通的小人物,都有他們的使命和任務(wù)。使命完成了,就只能離開了。
不然,按照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千古帝皇的能力,早就千秋萬世了,但他們依舊無法得償所愿。
該離去的,依舊要離去。就跟煙火一般,絢爛過后,終究要歸于沉寂,悄然消逝。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