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奇水壯洞幽,黃大仙祖庭傳奇,金華雙龍洞
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石奇水壯洞幽,黃大仙祖庭傳奇,金華雙龍洞
浙江金華以境內(nèi)金華山得名。山不在高,金華山古稱長山(常山),東漢時期被稱為“江東名山”,與泰山、華山等齊名排列。金華山有雙龍、冰壺、朝真三洞,宋代之前合稱“金華洞”,后分別命名,成為金華山雙龍景區(qū)之重。


巍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朝真洞深穹神異,又名真人洞,相傳為黃大仙修煉得道處。洞內(nèi)移步換景、奇妙異常。


中曰冰壺。洞口朝天,口小肚大身長,形似壺且寒氣襲人,故名。

冰壺洞銀河倒瀉,壯觀無比,為中國溶瀑之最。


底層即雙龍洞。雙龍之名一說內(nèi)洞洞口兩側分懸鐘乳石,形似龍頭,故名。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寫有《記金華的雙龍洞》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葉圣陶廣場)


雙龍洞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內(nèi)外兩個洞穴,中間有一面石壁將其分開。外洞寬敞高廣,洞高66余米,長、深各33余米,是炎夏乘涼絕佳處。

內(nèi)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亙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nèi)洞,只有“欲覓泉源臥小船”,仰臥小船中逆水擦巖而過,堪稱游覽方式之一絕。

內(nèi)洞大于外洞,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




金華山三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金華山仙境,山石水洞景勝,險奇秀幽貌風,聚氣藏靈,是道教第三十六洞天,也古代騷人墨客尋幽探勝的世外桃源。


金華山宗教文化隆盛不衰,赤松祖庭赤松宮為“江南道宮之冠”。




赤松宮最早奉祀的是上古神仙赤松子,傳說他是神農(nóng)時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赤松子教神農(nóng)氏袪病延年之法。

東晉葛洪《神仙傳》中記載,黃初平一個金華山貧窮的放羊人,他樂善好施、懲惡揚善,還專給窮人醫(yī)病。黃初平遇神仙赤松子,赤松子“愛其良謹”,遂將黃初平帶至金華山朝真洞內(nèi)學道修煉。黃初平認真修道,40年未與家人往來;其兄黃初起在這40年中“巡歷山水以尋覓蹤跡”,最終兄弟重逢,留下“叱石成羊”的故事廣為傳播。
據(jù)此可知,金華山的赤松宮最早奉祀的當是上古神仙赤松子(神農(nóng)時雨師)及黃初起與黃初平三位神仙,現(xiàn)又稱黃大仙祖宮。


黃大仙文化影響深遠,廣泛傳播于粵港澳、東南亞、北美。其祖庭就在金華山,是現(xiàn)代海外僑胞尋仙訪跡、朝覲膜拜的圣地。
黃大仙文化影響深遠,廣泛傳播于粵港澳、東南亞、北美。其祖庭就在金華山,是現(xiàn)代海外僑胞尋仙訪跡、朝覲膜拜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