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如何判刑?量刑標準?減輕判決?
故意傷害是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犯罪,刑法條文是將故意傷害罪的行為根據(jù)傷害程度和行為手段的不同規(guī)定了不同的量刑檔次。下面律師365的小編將為您,介紹故意傷害罪如何判刑及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標準。
一、故意傷害罪如何判刑
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234條明確規(guī)定了故意傷害罪的基本量刑標準(下文中會有刑法中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司法實踐中,故意傷害罪具體判刑多少年、支付多少賠償金等細節(jié)問題在標準范圍內(nèi)有一定的浮動。無論作為受害人還是嫌疑人,在面臨故意傷害罪時都應及時委托專業(yè)的刑事律師,以爭取更多的自由和權益。下面將為您介紹故意傷害罪在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具體的判刑細節(ji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意傷害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相應地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1、每增加一人輕微傷,可增加一個月至二個月刑期;
2、每增加一人輕傷,可增加三個月至六個月刑期;
3、每增加一人重傷,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每增加一級一般殘疾的,可增加一個月至三個月刑期;每增加一級嚴重殘疾的,可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刑期;每增加一級特別嚴重殘疾的,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有下列情節(jié)之一的,可以增加基準刑的20%以下:
1、帶有黑社會性質或地方惡勢力性質的;
2、因實施其他違法犯罪活動而故意傷害犯罪的;
3、持槍支、管制刀具或者其它兇器傷害他人的;
4、傷害對象為老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孕婦等弱勢人員的;
5、有賠償能力而拒不賠償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的。
有下列情節(jié)之一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
1、犯罪后積極搶救被害人的;
2、因被害人的過錯引發(fā)犯罪或對矛盾激化引發(fā)犯罪負有責任的;
3、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fā)的。
二、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
根據(jù)《刑法》第234條之規(guī)定:
1、犯故意傷害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 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4、無期徒刑的量刑基準。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2級以上(含2級)傷殘的,基準刑為無期徒刑。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的,基準刑為無期徒刑。
5、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這里是指實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為又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具體說來,即在本法條文標有“致人重傷”、“致使公共財產(chǎn)、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等字樣的犯罪,應當按照本法各該條的規(guī)定,定罪量刑,不再適用本條的規(guī)定。例如,放火、決水、爆炸、投毒致人 重傷的,按本法第115條定罪量刑;強奸婦女或者奸淫幼女致使被害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36條定罪量刑;非法拘禁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38條定罪量刑;搶劫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263條定罪量刑。
三、如何減輕判決
在故意傷害罪的案件中,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對判決結果產(chǎn)生積極影響,進而減輕刑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減輕判決的法律要點:
1. 自愿投案:如果犯罪嫌疑人自愿投案,并積極配合警方偵查和司法程序,法院可能會酌情減輕刑罰。
2. 犯罪動機和情節(jié):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不惡劣,或者情節(jié)較輕,法院在量刑時可能會予以考慮,從而減輕刑罰。
3. 自首和悔罪表現(xiàn):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及時自首并表現(xiàn)出真誠的悔罪態(tài)度,法院可能會對其量刑予以寬大。
4. 賠償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在案發(fā)后積極主動向受害人賠償經(jīng)濟損失,法院也會將此作為減輕判決的因素之一。
四、知識延伸:故意傷害的認定
1、故意傷害罪的形態(tài)
故意輕微傷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微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或造成輕微傷結果的,不以犯罪論處。傷害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jīng)著手實行傷害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傷害(未遂)論處。
符合犯罪主體要件的行為人,在傷害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傷害行為,造成他人身體傷害,達到輕傷程度的,即可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既遂。故意傷害造成重傷的,包含兩種情況:一是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二是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沒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未遂犯。
基于他人承諾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這是較為棘手的問題。許多國家的刑法只是明文規(guī)定處罰基于承諾的殺人,并且其法定刑輕于普通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刑,但沒有對基于承諾的傷害做出規(guī)定。于是有人認為,既然刑法只規(guī)定了基于承諾的殺人罪,而沒有規(guī)定基于承諾的傷害罪,就表明基于被害者承諾的傷害一概無罪。
2、傷害胎兒身體的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傷害胎兒身體的,一般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但是要根據(jù)孕婦受傷害情況,無論是從身體受傷還是精神受損的角度來看,只要達到輕傷以及以上的傷害,均應受到處罰。但倘若行為人故意使用藥物或者其他器具傷害胎兒,旨在使該胎兒出生后成為嚴重精神病患者或者造成缺乏四肢等嚴重殘疾,事實上也造成這種傷害的(以下簡稱胎兒傷害),應當如何處理由于故意傷害罪的對象是他"人"的身體,而胎兒不是人,傷害胎兒的行為不符合傷害"他人"的要件,故認定為故意傷害罪還存在障礙。然而,小編認為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認定為犯罪,也有悖于刑法保護法益的目的。這也是司法實踐與現(xiàn)實生活的一個脫節(jié)。
3、關于同時傷害的問題
所謂同時傷害,是指二人以上沒有意思聯(lián)絡而同時傷害他人的情形。中國刑法沒有將同時傷害特別規(guī)定為共同傷害,所以,對同時傷害不能認定為共同傷害,而應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磐瑫r傷害行為沒有造成傷害結果的,都不承擔刑事責任。
?、仆瑫r傷害行為造成了輕傷結果,但證據(jù)表明該輕傷由一人行為所致,卻不能辨認該輕傷為何人造成時,也不能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責任。
?、峭瑫r傷害行為造成了重傷結果,但證據(jù)表明該重傷由一人行為所致,卻不能辨認該重傷為何人造成時,可以對各行為人追究故意傷害未遂的刑事責任。
?、韧瑫r傷害行為造成了輕傷或者重傷,并能認定各自的行為造成了何種傷害的,應當分別追究刑事責任。
結語
以上是關于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立案標準以及減輕判決的法律要點。如果您面臨類似的法律問題,我鼓勵您盡快尋求專業(yè)律師的幫助。專業(yè)的律師將根據(jù)具體情況為您提供具體的法律建議和辯護策略,以保護您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