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模板素材!作文?神舟十四十五!【學過石油的語文老師】

作文素材:神州十四十五
一、角度
1.科技創(chuàng)新
- 正面:“神舟”飛天、“北斗”指路、“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問天”遨游星辰……
- 反面:科技雙刃劍
- 追趕:發(fā)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lǐng)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環(huán)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2.傳統(tǒng)文化(詳見講義)
3.航天精神(詳見講義)
4.協(xié)同
背后是保障團隊千軍萬馬的支持、是航天員千辛萬苦的訓練,是科學家千遍萬遍的推演,更是中國歷代航天人千錘百煉的經(jīng)驗。
為什么神舟十四返回地面時地面工作人員的衣著顏色不同?
- 地面搜救人員涉及很多單位的多支力量,大家看到的穿藍色服裝的屬于航天員中心人員,穿橘黃色衣服的是搜救分隊人員,穿銀灰淡藍交叉衣服,戴黑色帽子的就是我們特色醫(yī)學中心的航天醫(yī)療救援隊人員。
- 醫(yī)療隊由15名業(yè)務精湛的高級醫(yī)療專家組成,配備有全套的急救藥品及各類器材設備,相當于在現(xiàn)場組建了一個微型的醫(yī)療醫(yī)院,預制了十余種傷情處置方案,可組合成幾十種救治模式。
二、發(fā)展歷程
1.2003神舟五號
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回,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shù)的國家”。
2.2005神舟六號
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第一次進入軌道艙,第一次進行航天醫(yī)學空間實驗研究,第一次進行壓力服脫穿試驗……神舟六號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3.2008神舟七號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飛向太空,翟志剛穿著中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劉伯明的協(xié)助下打開艙門,邁出了中國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出艙技術(shù)的國家”。
4.2011神舟八號
無人,與天宮一號完成剛性連接,形成了組合體。
5.2012神州九號
景海鵬、劉旺和中國“第一位飛天女航天員劉洋”飛向太空。6月24日,劉旺操作飛船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靠近,取得了首次手控交會對接的成功,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shù)的國家”。
6.2013神舟十號
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名航天員發(fā)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航天員進行了面向全國青少年的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7.2016神舟十一
景海鵬、陳冬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nèi)駐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shù)試驗,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
8.2021神舟十二、神舟十三
- 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9.2022神舟十四、神舟十五
首次實現(xiàn)在軌乘組輪換,實現(xiàn)不間斷有人駐留。
10.火箭呼嘯而去、飛船搖曳而落,瑰麗地球和深邃太空之間的一去一回,勾勒出一幕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圖景,也書寫著中國的航天時代。中國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60余載,載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導航等連續(xù)成功,用短短十余載跨越發(fā)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成果,不斷刷新中國速度。
- 一次次環(huán)環(huán)相扣、高密度高難度高風險的建造發(fā)射,是一個民族飛天夢想的不斷抵近。
-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艙發(fā)射以來,僅用不到20個月時間,先后成功發(fā)射3個空間站艙段、4艘載人飛船和4艘貨運飛船,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國航天的“加速度”。
11.從50年前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開啟太空時代,到今天空間站時代大幕徐徐展開,在這波瀾壯闊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追夢者,匯聚起每個人的涓滴夢想,以可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和無窮智慧,成為“太空中最閃亮的星”,標注著民族夢的中國高度。
- 這是一首高昂激越的夢想交響曲,奏響著從航天夢到中國夢的強勁音符。載人航天三十載砥礪奮進,中國載人航天從圖紙上的偉大構(gòu)想,化為寬敞、舒適的“太空之家”;為夢想啟航的航天港在椰林海島間拔地而起,遠望航天測量船在巨浪波濤上守望星空,天鏈中繼衛(wèi)星在浩渺宇宙中架起天路……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步前行,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chuàng)造中國奇跡,為空間站夢想鋪展了一節(jié)節(jié)向上生長的臺階。
- 這是一部恢弘壯闊的創(chuàng)新史詩,書寫著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的嶄新篇章。載人航天三十年踔厲奮發(fā),中國人9次飛向太空,天舟飛船執(zhí)行太空快遞使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肩負起中國空間站建造重任……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從艙內(nèi)實驗到太空行走,太空中的中國速度、中國精度讓人印象深刻。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創(chuàng)新攻關(guān)、不懈努力,造就了筑夢太空的堅實底座和底氣,中國航天事業(y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邁出新步伐。
- 這也是一趟探索未知的勇氣之旅,見證著泱泱大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發(fā)展。載人航天三十年不懈奮斗,中國人進入太空實現(xiàn)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神舟十二號任務實現(xiàn)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閃亮的星”……從將首位航天員送上太空,到形成梯次合理的航天員“英雄天團”,一心只為飛天、一生只為飛天的初心背后,是航天員歷經(jīng)無數(shù)次刻苦訓練的千錘百煉,是萬千航天人敢于征服太空的雄心壯志和攻堅克難的風雨兼程,展示出強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三、人物
1.神舟十五乘組是空間站任務以來平均年齡最大的一個乘組,他們有著各自的飛天夢想。
- 費俊龍在完成神六任務的17年后再度飛天,張陸是等待12年后首次出征太空,而對我國首批航天員鄧清明來說,更是“振翅”20多年,與任務曾經(jīng)一次次擦肩而過,此次終于如愿進入太空。
2.神舟十五“圓夢”乘組的飛天軌跡,勾勒的是為夢想而堅持的奮斗足跡。
<1>鄧清明堅守飛天初心,把永不停歇訓練當作常態(tài),也固化為姿態(tài),對他來說,可以用一生去默默準備,但不允許當任務來臨的時候卻沒有準備好。
寫作角度:①青春、追夢不止②愿意默默堅守③時刻準備著,終于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去忠貞報國
- 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并培養(yǎng)了首批 14 名航天員。如今二十多年過去,這批航天員中 8 人己飛天,5 人光榮退役,鄧清明是唯一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xiàn)役航天員,他也被稱為“影子航天員”。“寧可備而無用,決不用而無備?!?/strong>
- 在這段漫長的時光中,鄧清明 4 次入選備份乘組,卻4 次遺憾落選,每一次的差距都是微乎其微。就是這咫尺之遙,讓鄧清明與飛天失之交臂。但即便無法入選,他也從未想過放棄,始終堅持著高強度的訓練,為夢想而不懈奮斗。他曾表示,“不管是備份還是主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二十年來磨一劍,如今劍已出鞘。堅守且努力,夢想無極限。“清寒枯苦飛天路,明凈堅貞報國心?!?/strong>
<2>費俊龍豪邁自信,他說,雖然年齡最大,但我們的飛行本領(lǐng)一直保持在青春狀態(tài)。
四、薪火相傳
1.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飛船發(fā)射成功,三名航天員是費俊龍、鄧清明、張陸。
2.經(jīng)過長期訓練,中國航天員的孩子們,已經(jīng)踏上工作崗位,56歲的鄧清明女兒鄧滿琪31歲,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師,在指揮大廳里與屏幕上的父親合影。
3.57歲的費俊龍兒子費迪30歲,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州研制團隊中擔任調(diào)度。老爸在坐著兒子參與研制的飛船進太空,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中國故事。
- 2005年,我13歲,您40歲,這一次您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前往太空,在“天地通話”時,我跟您約定,等您回家咱們一起去釣魚。
- 2022年,我30歲,您57歲,這一次您乘坐了我參與研制的飛船,再次出征太空,并完成了首次太空會師。這次我在地面與您并肩作戰(zhàn),期待您的凱旋歸來。
五、與你與我
- 開拓新資源
- 不要太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