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調(diào)補擇膏方·眩暈(高血壓)
丁學民,男,1964年畢業(yè)于上海中醫(yī)學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副院長、上海中醫(yī)藥學會理事。擅長治療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遺癥、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等,對高脂血癥、脂肪肝、糖尿病、疲勞綜合征、慢性腹瀉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亦積有豐富的經(jīng)驗曾主持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課題《中醫(yī)脈象研究》及《中醫(yī)證型與血液流變學關系的研究》。主編《中醫(yī)常用方藥手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眩暈(高血壓)案 彭某,女,63歲。2006年12月5日就診。 高血壓病患者,經(jīng)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但覺神疲乏力,頭昏,腰酸,手臂酸痛,記憶力減退,胃脘時有不適,納可,大便時溏,夜寐時差,血脂偏高,有脂肪肝。舌質(zhì)暗紅,苔薄白,脈弦細。證屬腎虛肝旺,痰濁偏盛,脾氣不足;治擬調(diào)補肝腎,清化痰濁,健脾益氣。時值冬令,膏方緩圖。 處方:西洋參75克 潞黨參200克 生黃芪200克 天門冬150克 麥門冬150克 枸杞子150克 白菊花120克 淮山藥150克 生地黃150克 熟地黃150克 山萸肉150克 云茯苓150克 肉蓯蓉150克 制首烏150克 生石決200克 嫩鉤藤150克 明天麻120克 炒白術150克 廣藿香150克 煨葛根150克 廣木香45克 八月札150克 蒲公英150克 佛手片100克 炒枳殼120克 春砂仁60克 廣陳皮100克 芡實150克金櫻子150克 酸棗仁150克 五味子90克 蓮子肉150克 川百合150克 夜交藤200克 核桃肉150克 龜板膠100克 白紋冰500克 陳阿膠250克 上方西洋參另煎備用,膠類水、酒各半浸泡后烊化備用,冰糖打碎備用。余藥浸一宿,煎取三道,瀝清后混合,加入?yún)ⅰ⑾x草之湯一起文火濃縮,煎熬至滴水將成珠時加入膠類收膏,最后加入白紋冰矯味成膏。每日早晚各服一匙,溫開水沖服。如有感冒則暫停服用;忌生蘿卜及濃茶。 高血壓屬中醫(yī)“眩暈”范疇?!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菲唬骸爸T風掉眩,皆屬于肝?!薄鹅`樞·衛(wèi)氣》篇認為“上虛則?!?。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腎水一虧,水不涵木又不濟火,則肝陽上亢、心失所養(yǎng),故頭暈、腰酸、夜寐不安;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患者嗜食肥甘,飲食不節(jié),脾胃乃傷,故見胃脘不適;脾失健運,致水谷精微不化,聚濕生痰,痰濕中阻,則清陽不升,故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并見;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細,均為腎虛肝旺,脾虛有濕之象。 本方以參、芪、山藥、白術之類益氣;以地、冬、蟲草、蓯蓉、萸肉、首烏之類補肝腎;石決、鉤藤、天麻平肝潛陽;藿香、廣木香、煨葛根等化濕行氣;酸棗仁、夜交藤以養(yǎng)心安神;更配蓮子肉、百合、核桃肉助補養(yǎng)心、脾、腎之功;陳皮、佛手砂仁等理氣和胃,以防全方滋膩呆胃,共奏補而不滯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