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huán)抱的寧波古村,極富原鄉(xiāng)風情如世外桃源,是玩水和徒步勝地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錦溪畔曾經(jīng)有西岙、瓦窯灣、黃沙坑、雪坑、應家山、大央田、大坑、南塢坑、石橋頭等眾多自然村,其中大部分已經(jīng)廢止,僅剩大坑、石橋頭、黃沙坑和西岙四個自然村,它們合并在一起,統(tǒng)稱為錦溪村。其中,黃沙坑為錦溪村的村委會駐地,地圖上將其標注為“錦溪村”。

黃沙坑村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鄉(xiāng)村,村后是溪邊山,村前是錦溪,過溪后是茅草山和大嶺崗,所以這里可謂四面環(huán)山,村子猶如山中的世外桃源。雖然群山環(huán)抱、溪水中流,但是過去山坑里多黃沙,故村子取名為黃沙坑。

錦溪村的四個自然村,除了西岙村在支流上,其它三個均坐落在錦溪畔,其中黃沙坑村處于最下游。錦溪由大坑村的眾多山泉匯聚而成,初始溪道較狹窄,流到石橋頭時變得寬闊,溪水變得豐盈,流經(jīng)黃沙坑村時則變得平緩。

和石橋頭村的溪道多深潭、堤岸高聳不同,黃沙坑村前的溪道里面全部是大塊的石頭,溪水從石頭之間緩緩流淌,形成多處淺潭,兩側(cè)的堤岸也低矮很多,有些地方距水面僅半尺高。

石橋頭的溪段人為改造的痕跡比較明顯,而這里的溪道更趨近于原始狀態(tài),即使溪道中的攔水壩,和鵝卵石堆砌的防護堤,也是因形就勢,看起來比較自然,并不顯突兀。

溪水兩岸也有很多楓楊樹,樹齡普通在200年左右,樹葉繁茂,虬枝斜伸向溪面,遮擋著溪面上空的陽光。古樹下面有一些埠頭,走下去是親水平臺,有些地方還建有洗衣臺。這些埠頭普遍比較陰涼,是乘涼的好地方。

這里的溪道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溪邊用灰磚壘砌了很長一段防護欄。它們均采用城跺式結(jié)構(gòu),看起來像古城墻,很有些舊時光的味道。

村子里的民居全部背山面溪,除少部分新式樓房外,均為古舊的寧波老式住房。它們要么是青磚墻,要么由石塊壘筑,或者在外面敷上一層黃泥,看起來很古樸。這些老房子收拾得很干凈,保存也很好,沒有危舊建筑。

黃沙坑也是一個古村,據(jù)說村子有400多年的歷史,村民多姓丁。村里有一座丁氏宗祠和一座靈山廟,見證著這里的古老歷史。我來游玩的時候,丁氏宗祠和文化禮堂都是關(guān)閉的,沒能找到黃沙坑村的文字記載,不知道丁氏先祖來自何地,何時搬來。

黃沙坑村房前屋后都是竹子,據(jù)說竹山有2000多畝,主產(chǎn)龍須筍。村里的腌制羊尾筍至少有400年的歷史,是寧波一絕,甚至遠銷到港澳地區(qū)。如今,黃沙坑村成為奉化非遺羊尾筍腌制技藝的傳承基地。

包括黃沙坑村在內(nèi)的錦溪村,除了竹山,還有大片的荒山。近些年來,村民在這些荒山上大量種植香榧樹,使錦溪村成為香榧的生產(chǎn)基地之一,被稱為香榧名村。

在這些竹山叢林之中,還有許多古道。交通不發(fā)達的年代,錦溪村的村民們就是通過這些古道互通往來的,如今它們均成為徒步勝地。錦溪村的古道,知名的有南塢嶺古道、谷峧嶺古道、大水坑古道和磨石嶺古道,不知名的還有許多。
總體來說,黃沙坑村是一個山清水秀、寧靜古樸的古村落,極具原始鄉(xiāng)村風情,是很好的玩水地和徒步地,值得一游。

旅游小貼士:
1.門票:免費
2.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溪口鎮(zhèn)錦溪村
3.自駕:可以用導航軟件搜索“錦溪村 ”,按照導航路線指示自駕前往即可,村子里有停車場。
4.公交:寧波火車站南廣場乘坐公交987路——“公交溪口站”換乘公交577路——“錦溪村口”站下車即到。
這里是楚語樂游記,發(fā)掘優(yōu)美風景,記述旅游風情,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