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與革命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簡介—倍倍爾、白拉克、梅林、羅莎·盧森堡
倍倍爾
????? ?奧古斯特·倍倍爾(1840—1913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 ? ? ?倍倍爾生于科隆城的一個貧窮普魯士軍士家庭,十四歲在國民學校畢業(yè)后,跟一個旋工當學徒。1858年學徒期滿后,就開始過著流浪的生活。
? ? ?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倍倍爾開始參加社會活動,出席工人集會,加入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組織的工人團體,并在里面積極活動。他受到當時出版的社會主義著作和威廉·李卜克內西的影響,使倍倍爾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熱烈擁護者。
? ? ? ?1867年起,他當選為德國工人聯合會主席。同年,并當選為北德意志聯邦議會議員。1869年,他與威廉·李卜克內西一起,在愛森納赫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建立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
? ? ? ?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站在國際主義立場上,反對普法戰(zhàn)爭,投票反對軍事撥款,支持巴黎公社。因此,反動政府以“叛國罪”判了倍倍爾兩年徒刑,后又以“侮辱皇帝”的罪名,加判了九個月監(jiān)禁。從1872年起,他總共被監(jiān)禁了六年(中間有間斷),并被剝奪了議員資格。倍倍爾在監(jiān)禁期間,深入地鉆研馬克思主義,并在監(jiān)獄中寫成了著名的著作《婦女和社會主義》。這部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僅在德國就印行了五十多版。
? ? ? ?1874年10月,李卜克內西背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和拉薩爾派進行了合并的談判,并且共同擬定了一個合并后的綱領草案。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這個充滿著拉薩爾機會主義觀點的綱領草案,進行了及時的、嚴厲的批判,寫成了《哥達綱領批判》,并寫信給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等愛森納赫派的領導人,希望他們改正錯誤。倍倍爾起初是反對合并后的綱領草案的。但是,在李卜克內西的要求下,倍倍爾也作了讓步,同意了這個綱領草案。1875年5月這個綱領草案在哥達召開的合并大會上獲得通過。
? ? ? ?1878年,俾斯麥公布了反社會主義的“非常法”。在這個時期里,倍倍爾認識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評是正確的,因而把黨引向革命斗爭的道路,“顯示出了自己是黨的真正領袖”【1】。
? ? ? ?1890年“非常法”廢除以后,德國社會民主黨戰(zhàn)勝了“左”的“青年派”和右的福爾馬爾機會主義。在很短的時間里克服了黨內危機。在這中間,“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是有莫大功勞的”【2】。
? ? ?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出面修正馬克思主義。倍倍爾曾對修正主義進行了斗爭。但是,倍倍爾的斗爭是不徹底的,戰(zhàn)斗性不強,表現了溫和情緒,沒有提出開除伯恩施坦出黨的問題。
? ? ? ?倍倍爾在晚年時期,對于戰(zhàn)爭問題、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等方面犯有中派主義的錯誤。
? ? ? ?盡管倍倍爾犯過這些錯誤,但是他始終保持著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和信心。列寧說:“準備和集合工人階級力量的時期······沒有一個人象奧古斯特·倍倍爾那樣明顯地體現出這個時期的特點和任務?!?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2">【3】
【1】《列寧全集》第19卷,第294頁
【2】《列寧全集》第19卷,第295頁
【3】《列寧全集》第19卷,第295~296頁
白拉克
???????威廉·白拉克(1842—1880年),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人之一,以后又是德國社會主義工黨(后改為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員。
? ? ? ?白拉克在1865年加入了拉薩爾建立的全德工人聯合會。不久,由于不同意拉薩爾的機會主義路線,退出了這個組織,并同拉薩爾斷絕了關系。1869年,白拉克參加了威廉·李卜克內西、信倍爾等共同創(chuàng)建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愛森納赫派)的工作,并成為該黨的領導人之一。同時加入了第一國際。他接近和擁護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關懷和幫助下,愛森約赫派基本上堅持了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發(fā)揚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1871年,白拉克因反對普法戰(zhàn)爭,被德國反動政府逮捕入獄。出獄后,1873年寫了一本小冊子《拉薩爾的建議》,批判了拉薩爾所謂通過“國家?guī)椭?,建立生產合作社,實現社會主義等謬論。他在序言中寫道:“自從我懂得馬克思的著作并加入愛森納赫派以后,我更加確信,任何希望實現拉薩爾建議的企圖,不但對工人運動沒有好處,而且還有害處?!?875年,白拉克支持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哥達綱領》的批判。但是,他自己在反對《哥達綱領》機會主義的斗爭中表現得不夠堅決。1877—1879年,白拉克是社會主義工人黨議會黨團的成員。
梅????林
???????弗蘭茨·梅林(1846—191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代表人物之一,德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的工人運動活動家、政論家、歷史學家和文藝評論家。
? ? ? ?梅林出身于德國波美拉尼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青年時在柏林大學讀書,并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那時,他為一家民主報紙《展望》工作。1871年,《展望》被封閉,他到《平衡》周刊工作,還一度擔任過《法蘭克福日報》駐柏林記者。1885—1889年,他當了《柏林人民日報》的總編輯。他作為一名自由主義的新聞工作者,激烈抨擊俾斯麥的帝國政策。1891年,梅林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擔任黨的理論刊物《新時代》的編輯。以后又主編《來比錫人民報》。他積極反對第二國際中的修正主義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痛斥社會沙文主義者的叛變行為。他和盧森堡、卡爾·李卜克內西等人公開宣布反對德國的戰(zhàn)爭政策。1915年4月,他和盧森堡創(chuàng)辦了《國際》雜志,把大部分德國左派社會民主黨人團結在它的周圍,形成了“國際派”。但《國際》出版了第一期后,梅林被捕,不久獲釋?!皣H派”開始出版了署名斯巴達克的《政治書信》,因此又稱為斯巴達克派。由于梅林一貫堅持反對德國反動政府的軍國主義制變和戰(zhàn)爭政策,在1916年到1917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德國當局以所謂“預防性拘留”的名義下監(jiān)禁渡過的。只是因為他病得不行了,才把他放了出來。俄國十月革命時,他和蔡特金發(fā)表支持俄國革命的宣官,熱烈擁護蘇維埃政權。列寧在1918年6月的時候說:“弗蘭茨·梅林現在寫了許多文章向德國工人證明,只有布爾什維克才正確地了解了社會主義”【1】。1918年1月,他被社會黨選為普魯士聯邦議會議員。1918年11月,“斯巴達克聯盟”(德國共產黨的前身)形成,他是這個聯盟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并負責《斯巴達克通訊》的出版工作。1919年1月15日,他的親密戰(zhàn)友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被反動派殺害。七十三歲高齡的梅林十分悲痛,過了二周,即1919年1月29日,他也病逝了。
? ? ? ?梅林一生寫了許多著作。其中尤以《馬克思傳》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史》這兩本書著稱。他花(原文用的“化”——up注)了不少時間,搜集了許多資料,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恶R克思傳》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一些比較嚴重的錯誤和缺點。例如,對馬克思、恩格斯反對拉薩爾和拉薩爾派的斗爭及斗爭意義的錯誤理解;在某些問題上為巴枯寧辯護;對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福格特先生》等重要著作的意義估計不足等等。這主要是由于他在許多問題上還是站在機械唯物主義立場上,導致了唯心主義。在政治上沒有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之點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所以,他還不是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
【1】《列寧全集》第27卷,第450頁
羅莎·盧森堡
???????羅莎·盧森堡(1871—1919年),德國和波蘭工人運動的杰出活動家,波蘭社會民主黨和德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
????? ?盧森堡生于波蘭東部盧布林省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在華沙的一所中學畢業(yè)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加入波蘭“無產階級”黨,參加了秘密宣傳工作。由于有被捕的危險,盧森堡僑居瑞士,并進了蘇黎世大學。1893年初,盧森堡和她的戰(zhàn)友馬爾赫列夫斯基等人,創(chuàng)辦了革命刊物《工人事業(yè)》。同年3月,他們又創(chuàng)建了波蘭社會民主黨。
????? ?1897年5月,盧森堡大學畢業(yè)。后遷居德國,并積極地參加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活動。她主編了《薩克森工人報》,在該報上同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展開了尖銳的論戰(zhàn)。1899年,盧森堡寫了《社會改良還是社會革命?》一書,批判了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同年,在德國社會民主黨漢諾威代表大會上,盧森堡堅決地揭露和批判了伯恩施坦主義。1900年,她又在第二國際巴黎代表大會上,對米勒蘭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和斗爭。二十世紀初,盧森堡和其他革命左派團結一致,在德國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上,在1904年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代表大會上,堅持進行了反對伯恩施坦的斗爭,在斗爭中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
????? ?但是,盧森堡在反對機會主義的斗爭中表現了不徹底性,沒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劃清界限,沒有與修正主義徹底決裂。
????? ?1905年,俄國爆發(fā)了革命。盧森堡給予高度的評價,并且在德國各地號召德國工人支持俄國革命,學習它的經驗。同年年底,盧森堡借了一張假護照,越過國境,回到了當時在俄國統治下的華沙。1906年初,波蘭地區(qū)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總罷工和示威游行。盧森堡和她的戰(zhàn)友一起英勇地參加這次革命斗爭,受到了工人群眾的愛戴,得到了“革命之鷹”的光榮稱號。1906年春,革命逐漸轉入低潮。盧森堡在3月4日被捕。在獄中仍然堅持斗爭。同年6月,因病保釋出獄。
????? ?1907年,盧森堡出席了俄國社會民主黨“五大”。在會上她站在布爾什維克方面反對孟什維克。同年在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上,盧森堡和列寧站在一起,對倍倍爾草擬的關于軍國主義和戰(zhàn)爭決議草案的錯誤進行了批評,同時提出了修正草案。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盧森堡站在國際主義立場上,團結了德國的左派,對德國黨內的右派和“中派”的叛賣政策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并且,為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進行了不屈的斗爭。1915年2月18日,反動派又以“嚴重叛國罪”再次逮捕了盧森堡。但是,斗爭的烈火是撲不滅的,她和梅林籌辦的革命雜志《國際》在4月出版了。盧森堡還為之寫了社論。她在獄中仍然堅持戰(zhàn)斗。

????? ?1916年元旦,德國革命左派建立了自己的組織“斯巴達克團”。盧森堡親自撰寫了《國際社會民主黨的任務提綱》,成為該組織的綱領。同年2月,盧森堡出獄后,便和李卜克內西(指卡爾·李卜克內西,下同)等一起積極展開了革命活動。1916年7月,盧森堡又一次被捕。在獄中,她以堅韌的毅力,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寫了大量的文章和書信,送到獄外秘密出版了。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后,她寫了《俄國革命》等文章,熱情地歡迎和高度評價了十月革命。但由于長期與外界隔絕,在民族和農民問題上還有一些錯誤觀點。
????? ?1918年11月,德國爆發(fā)了革命。盧森堡被起義者從獄中解放出來。她立即投入戰(zhàn)斗。11月11日,她和李卜克內西等左派,把“斯巴達克團”改組為“斯巴達克同盟”。這時,她認識到必須同機會主義實行徹底決裂。所以,她與李卜克內西一起籌建德國共產黨。1918年12月30日,在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的領導下,德國共產黨成立了。盧森堡參加了1919年1月的德國無產階級的武裝起義。并且是起義的領導人之一。由于敵人力量上的優(yōu)勢和叛徒的出賣,德國這次革命失敗了。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也由于叛徒告密而被右派社會民主黨的謝德曼政府逮捕。1919年1月15日,慘遭殺害。
????? ?盧森堡雖然在理論上和政治上犯過一些錯誤,但是與她的巨大功績比較,只是第二位的。列寧說:“她始終是一只鷹”【1】。盧森堡的一生,是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一生。盧森堡是“世界無產階級國際的優(yōu)秀人物”,“國際社會主義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領袖”【2】。
【1】《列寧全集》第33卷,第180頁
【2】《列寧全集》第26卷,第4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