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會選擇死亡?他人即地獄,這些人“不是善類”,要遠(yuǎn)離
每次看到有人自殺就感到很揪心很壓抑,天門山幾個年輕人在留下簡短的遺書后跳崖死亡,而我們越是探究背后的原因,就越感到悲涼。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別人的善待,哪怕是在死后,有些人還會被人指責(zé)、貶斥,有人說那些自殺的人都是太脆弱太懶惰太自私,這種態(tài)度和批評就太冷漠了。
你沒有承受和體驗過別人的痛苦,就不要想當(dāng)然地否定別人。
從報道中可以知道,那些選擇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人,無一不是萬念俱灰,喪失了生活的信心,而這往往都是他們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帶來的。
人生難免有遭遇不順、心灰意冷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他們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善意,那一點點的陽光和溫暖就足以把他們從懸崖邊拉回來。

這個世界特別殘酷
作家王朔曾感嘆這個世界的殘酷,他在內(nèi)心崩潰的時候無人關(guān)心,沒有人在乎他在死亡的邊緣掙扎。
其實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表面看起來好好的,實際上內(nèi)心早已翻江倒海,感覺活不下去了。
而且越是敏感的人,越是在缺少關(guān)心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在遭遇精神壓抑、心理崩潰的時候,就越容易想要一死了之。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普遍崇富慕強(qiáng),人們推崇的是努力、剛強(qiáng)、成功這些字眼,幾乎所有人都討厭弱者,大家都覺得貧弱是自己的錯,只有成為強(qiáng)者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特別是對那些出身低、資源匱乏的人來說,他們看到過成功者的生活狀況,再對比自己的現(xiàn)狀,難免感到無力、絕望,同時他們還要面臨身邊人的比較和打擊,如果他們挺不過來,那就會陷入絕境之中。

他人即地獄
我們活著要遭遇風(fēng)雨,這是難免的,不管你家境如何,在人生和事業(yè)的道路上,都會遭遇自己的坎坷。
如果只是一些客觀上的困難,我們還可以忍受,但還有相當(dāng)大的打擊是來自周圍人的,其中包括我們的熟人、同事、朋友,甚至是父母和家人。
社會上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打擊別人為樂趣,他們喜歡看到別人倒霉的樣子,他們總是習(xí)慣性把自己擺在一個高高的位置上,對別人說三道四,以此換取一點存在感、優(yōu)越感和價值感。
有時候我想這些人確實是“垃圾人”,他們唯一擅長的就是貢獻(xiàn)風(fēng)涼話,逞口舌之快,變本加厲的傳播流言,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不斷增加別人的痛苦。
后來我看明白了,這些人自身其實很苦,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東西,他們只是活在自以為是當(dāng)中,只有在傷害別人的時候,他們才覺得稍微減輕、暫時忘掉了自己人生的蒼白、乏味和無價值。

這些人“不是善類”,一定要遠(yuǎn)離
人心鬼蜮,世間經(jīng)常呈現(xiàn)地獄相,我們身邊就有很多人不是善類,對于這些人,一定要敬而遠(yuǎn)之。
一個人的生活狀況,既取決于自己,也在于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
這就是說,自我的努力很重要,但這種努力也有局限性。比如你在一個戰(zhàn)亂不斷的地方生存,你的努力就很難產(chǎn)生應(yīng)有的價值。
在很大程度上,個人的成長需要適宜的環(huán)境,而這種環(huán)境往往是由人構(gòu)成的。所以我們要知道選擇環(huán)境,篩選周圍的人,其中以下幾種人,最好遠(yuǎn)離:
1、愚昧之人;2、陰險小人;3、惡劣的壞人;4、沉迷于攀比的人;5、熱衷于搬弄是非和打擊別人的人……
要知道,你改變不了這些人,他們總想把你拉到他們的游戲里折磨你,傷害你。跟這些人在一起,你越是較真,你輸?shù)木驮綉K。所以芒格說不要跟豬摔跤,對于那些有毛病的人,遠(yuǎn)遠(yuǎn)避開是最好的策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定要相信這句話。如果你不希望別人怎么對你,那你就不要這樣對待別人。
所謂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你要是對別人心懷惡意,以損害別人為樂,那你早晚會遭遇同樣的事,現(xiàn)實中無數(shù)例子都證明了這點。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因必有果,因果不虛,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業(yè)”,對此不可不慎。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反過來說,如果別人因你的惡意而身亡,那你會如何?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既是為別人,更是為自己。
死亡是一種被動或主動的選擇,我們可以不認(rèn)同,但死者為大,我們應(yīng)該理解和悲憫,他們的人生本來也充滿希望,可終究是沒有從逆境中走出來。越是懂得這點,我們就越明白與人為善的必要性,做人難,做個好人更難,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時候,對于遭遇不順的人,我們最好是能夠提供一些幫助和支持,哪怕只是一點的共情和善意,說不定就能挽救一個陷入絕境的人。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沒有人是孤島,喪鐘為所有人而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