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認知體系的形成的一點點感悟和總結
人是怎樣形成一個認知的。 大概可以分為發(fā)現(xiàn)新事物—接收新事物的信息—獲得事物定義—認知形成。 第一步,發(fā)現(xiàn)新事物。人是怎樣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靠五感——眼耳鼻舌手所代表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眼睛可以看到事物的形狀,大小,遠近,顏色。耳朵可以聽到事物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到事物不同的香和臭味,舌頭可以品嘗到事物的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手可以感受到事物的硬度和溫度。 人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過程是被動的,只要你活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感官系統(tǒng)。你就會被動地去感受到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獲取他們的信息。 而一個事物所具備的大小,顏色,聲音,味道,硬度和溫度等等信息,就是你獲取的關于這個事物的最基礎的信息。這就是第二個過程,獲得信息的過程。 在這前兩個認知過程中,人和野獸沒有太大的區(qū)分。無非就是顏色多寡,味道不同的區(qū)別罷了。而人之所以能夠脫離與野獸的行列,成為了可以自主思考的生物,是因為人賦予了事物概念。并由一個事物的概念去判斷其他事物。這就形成了社會經驗。 人和野獸的區(qū)別就在于野獸只有本能經驗,其實五感接受到的信息是天生就有導向性的,這種導向性。那些對身體有益的事物總能讓野獸包括人類產生一種愉悅感。而有害的事物則讓野獸們厭惡。人身上有什么本能經驗嗎?以嗅覺為例,在漢語定義中,嗅覺和味覺獲得事物的信息都叫做味道,但鼻子嗅出來的只是事物不同的香味和臭味,而舌頭能嘗出來酸甜苦辣咸等等味道。我們都知道一道菜好不好吃主要靠的是味覺,而且很多時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嗅覺好像不那么敏感,甚至,可能不那么重要? 不,嗅覺也同樣重要。鼻子聞到的香和臭,其實可以歸類為新鮮和腐爛。事物新鮮的味道會讓你覺得香,腐爛的味道則讓你覺得臭,惡心,甚至有的人反應大,忍不住干嘔。所以,有嗅覺幫助判斷食物的腐爛或新鮮,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人的存活率。這就是人的本能經驗。 人不光有本能經驗,人還有社會經驗。也就是賦予一個事物定義,并由此判斷其他事物的能力。 先講一下賦予事物定義的過程。假設你是一個失去了所有記憶的人,你現(xiàn)在看待萬事萬物都沒有任何概念。你需要知道他們到底是什么,這時候,有個人望你的手上放了一個東西。他讓你觀察它。 于是你開始觀察它,它有某個形狀,某個顏色,它沒有聲音,它聞起來是比較讓人愉悅的味道,你握著它,你不能夠輕輕地握碎它,你的皮膚和它接觸,你察覺到了一種和你的皮膚不同的溫度。 你獲得了這些信息,但由于你對萬事萬物都失去了概念。所以你不知到怎么去形容它。 這個時候,你的引導人告訴你: “它是蘋果?!?
于是你擁有了一個認知,一個經驗。這個形狀這個顏色這個味道這個硬度這個溫度的事物叫做蘋果。 那么這個時候,倘若你的引導人再拿一個事物放在你的手上,然后問你,它是不是蘋果的時候,你就可以根據你剛剛獲得的經驗來判斷這個放在你手上的新事物是不是蘋果。 然后,這個人就在不斷獲取新事物定義的過程中豐富了認知體系,然后在舊事物和新事物的比對中發(fā)現(xiàn)同與不同。并因此逐漸產生了依靠舊有的社會經驗去處理新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