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疫情
最近疫情肆虐,我躲在家里看完了一本30多萬字的小說——《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
這本書的作者叫索爾.貝婁——是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
這位文學大家生活經歷非常豐富,尤其是他的婚姻生活:
?
70歲時他離了第4次婚,之后71歲的他又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小四十多歲的姑娘,并與之生活在了一起。
?
而這本《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就是他以自己的這段經歷為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的。
?
小說講述的是某大學的一位植物學教授貝恩,娶了一個比自己小三十多歲的漂亮女孩萊亞萌,婚后不久便發(fā)現(xiàn)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于是報名了一個北極科考隊,略顯狼狽地逃離了這段婚姻。
?
這部小說是以8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寫的,但全書旨在于剖析人類意識、精神、情感層面上的東西,所以絲毫不會有脫離我們實際生活的感覺。
?
恰恰相反,你會發(fā)現(xiàn),盡管40多年已經過去,但那個時代存在在人類身上的問題,卻不曾過去,在物質泛濫、權錢風靡的年代,我們大多數并不是死于惡劣的疫情和災害,而是死于“心碎”。
?

1、婚姻原來是一筆交易
?
小說中的貝恩舅舅雖癡迷于植物學研究,但內心卻一直渴望覓得一份純粹的愛情。這全都是因為他有過一段堪稱“完美”的婚姻。
?
他那已過世的前妻,雖然不曾與貝恩有著對植物學相同的熱愛和執(zhí)迷,但她也是一個酷愛讀書和幻想,又對舅舅貝恩充滿愛意的女人。
?
書中未曾深刻地寫滿貝恩舅舅對舅媽的愛和追念,但只要提到莉娜舅媽,就會從小說里感到撲面而來的內心寧靜和深深眷念的氣息。
?
書里有段話是這樣描述貝恩對前妻的情感的:“那被簾幃遮暗了的燈光和那些可以追溯到莉娜舅媽那會兒的皮椅——舅舅真正的棲息地……”
?
美好的愛情和婚姻可以復制嗎?不可以。貝恩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但基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忱和不甘,他還是鼓起勇氣和一位比自己小很多的美妙女子萊亞萌結婚了。
?
萊亞萌年輕、美麗、活潑、善談、受過高等教育、氣質溫潤華貴,最最重要的是,她居然對一個一股腦只生活在植物世界里的“老頭”產生眷戀和愛意。
?
貝恩被這個花一樣的,只認識數月的女子打動了。
?
當他幻想著的純粹的愛情來臨時,那慣常的對婚姻報以躲藏、拒絕姿態(tài)的他,竟不和任何親人打招呼,悄然地結了婚。
?

之后的貝恩舅舅可謂是被這段婚姻“折磨”地夠嗆。
?
萊亞萌的父親之所以會同意這門婚事,一面是尊重女兒的意愿,一面則是在利用貝恩,為貝恩“翻案”,企圖奪回曾經作為政壇大佬的維利澤手中本應屬于貝恩的財產。
?
那個唯利是圖、奸狡似鬼,為了錢財不惜出賣親人和靈魂的維利澤,是貝恩的舅公。維利澤曾經買通法官從貝恩手里掠奪了本該屬于他的錢財和資產。
?
在之后的年月里,那筆資產翻了數倍,簡直成了一筆不容小覷的財富。
?
這筆財富,在萊亞萌父親看來不僅可以用來貼補女兒的日常生活,也能以此給身體和事業(yè)都每況愈下的維利澤(對手)致命一擊。
?
這一舉三雕的謀劃,讓后知后覺的貝恩舅舅佩服得五體投地。
?
岳父為著女兒女婿的生活謀福利,主張的是本就屬于貝恩的東西,還能借機報復那個自私自利的維利澤舅公;
?
順帶幫自己解決一個過氣的政壇大佬——多好、多完美呢。
?
貝恩的岳父對貝恩開誠布公地表達過:
?
我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交給你,她可是過慣了富裕生活的姑娘,她婚后的生活水平,你也不可給她降低了。
?
你一個大學教授沒什么錢,這我理解,誰叫我女兒喜歡呢?那好,我來幫你想辦法,你搬來我給你們布置好的富麗堂皇的大屋子里,這個屋子象征著你們不凡的身份和地位。
?
但住在這里住很貴,你不能指望靠我來養(yǎng)你們,因此你必須奪回你舅公那本該屬于你的財產,作為一個丈夫,你必須為你心愛的妻子和家庭謀福利。
?
以后你也必須要繼續(xù)探索作為一個教授和學者,所能獲得的更多賺錢的方法和渠道……
?

2、所愛之人,也只是為了一個避難所
?
萊亞萌知道這些嗎?貝恩最想知道的其實是這個問題。
?
曾經的他認為這個年輕的姑娘愛他,是因為她的與眾不同,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并且欣賞著別人無法欣賞到的他的才華,如今他見識到萊亞萌有這么一個城府極深、深諳權錢交易的父親,他不禁對自己所選的愛情報以懷疑,對他所選的妻子動搖信心。
?
萊亞萌是知道這一切的,但從她結婚以來的狀態(tài)來看,這些事情她司空見慣。她認為父親所做的事情是再正常不過,而她和貝恩都是受益者,不是嗎?
?
貝恩住在這個大屋子里,不用做任何事情,他甚至都很少再去想他的植物研究,更加是很少去他的實驗室。
?
他每天就看著萊亞萌睡美容覺睡到中午,懶洋洋地吃喝,打發(fā)多得冒煙的閑暇時間。
?
本恩每日看著這個美貌的妻子,按理是心滿意足的——他幾乎滿足了他年輕時所有對女人的幻想。但奇怪的是,這樣的日子過不了幾天,他就覺得諾大一個屋子,最能滿足他的居然是岳母辦公室里的那盆火紅的杜鵑花。
?
一個一輩子過著安逸、舒適生活,又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或許她能在學術或學問上于貝恩產生某種默契和共鳴,但也僅僅如此。貝恩越深入地去了解她,就越發(fā)能觸碰到這個女人內心的空洞和空虛。
?
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完全不同,萊亞萌喜歡看那種充斥著刺激感受的視聽效果和電影,她空洞的生活和空洞的精神需要這樣的刺激來填充。
?
而貝恩寧寧肯安靜地看書,哪怕曾住在小小的公寓里,他也能平靜而心滿意足地9點入睡。
?
這或許不是年輕與年老的區(qū)別,造成這區(qū)別的根本是精神與信仰的不同吧。
?
萊亞萌并沒有對貝恩這個老頭喜歡到怎樣的程度,她只是把貝恩當作自己人生的避難所。
?
她也并不十分渴望愛情,她覺得平安雍容地活著,過著一直以來一樣的生活就是極好的人生。
?
她享受著他人的創(chuàng)造和安排,而自己卻懶得再去創(chuàng)造什么。
?
她喜歡好把控的人和事,所以她選擇了不諳世事、只會對著植物做研究的貝恩。
?
如果貝恩能接受父親的安排,那她的婚姻就堪稱完美了。
?

?
3、該如何安放我們的熱情?
?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我們越是想真正投入生活,放開自我,就越是被自己的靈魂拷問。
?
就像貝恩,他越是想收獲一份純粹的愛情,放棄一切地去愛一個人,就越是發(fā)現(xiàn)自己背叛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真正的熱愛。
?
或許從那部聒噪的電影開始,他對萊亞萌就開始喪失了愛意,盡管她還是那么美貌和尊貴。但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萊亞萌最后就變成了貝恩心里怎么都看不上眼的妻子了。
?
讓貝恩最后下定決心“逃離”這場婚姻的,是岳母辦公室里的那盆火紅的杜鵑花,她突然意識到那盆花從未凋謝過,每天如一。他鼓足勇氣走進去瞧——假的!
?
這一切都是假的!
?
之后他去看望那個命已垂危的維利澤舅公——那可憐的老人兒,已被那些身外之物折磨得不成樣子了。
?
貝恩想起小時候與維利澤曾有過的短暫快樂的相處時光,決定不向維利澤“討伐”那些很久以前屬于自己的東西(這些東西從來對貝恩而言都是可有可無的),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他萬萬做不到。
?
再之后,他就報了一個北極科考隊,去研究北極的凍土苔原了。
?
故事的最后,或許并沒有給我們一個對大家都好的答案,比如說貝恩舅舅是怎么解決自己的婚姻問題的?他把自己的新婚妻子撇下真的好嗎?他要怎么對岳父岳母交代?
?
這樣逃避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方法真的好嗎?
?

4、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答案,答案就在我們的選擇里?。?/h1>?
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答案呢?就像貝恩,他要對自己的岳父和妻子說什么呢?
?
他沒有做他們“逼”他做的事,并且遠離他們,其實就是最好的答案。
?
貝恩這個人看起來好像很窩囊,被親戚們愚弄、嘲笑,被他人利用,但令人佩服的是,他從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
相反,他總能義無反顧地去做符合本心的事情、愛發(fā)自內心想去愛的人。
?
他是這么想,也是如是去做。
?
這難道不是最自在的活法嗎?試問世上有誰能這么瀟灑地活?
?
有些人看起來好像什么都不是,但卻隨時都能投身于自己所熱愛之事,無為謂求,又心滿意足;
?
有些人看起來擁有許多:財富、地位、權利……但一旦把這些身外之物拿開,他立刻就一無所有了——
?
就像維利澤舅公,他死的時候心里竟還痛苦著:自己辛苦得來的財富就這么白白給了自己的兒子們……
?
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答案呢?自己的選擇最后都會成為答案給到你。

文|羽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