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xùn)0051】麻遂之戰(zhàn)——秦國該不該韜光養(yǎng)晦?
上期說呂相給晉國伐秦寫檄文
大周治下真可謂是人才濟(jì)濟(jì),個個都是大文豪啊
檄文寫完了,那就要出兵討伐
當(dāng)年晉國新加的三軍,在下宮之難后縮編成新軍
中軍欒書,中行庚
上軍范燮,郤锜
下軍韓厥,智罃
新軍趙旃,郤至
五月四日,聯(lián)軍在麻遂擊敗秦軍,生擒秦將成差和不更(官爵)女父
期間曹宣公病死軍中,聯(lián)軍渡過涇水到達(dá)侯麗后返回
麻遂之戰(zhàn)的失敗讓秦國傷筋動骨,無法威脅晉國西部
后來的蘇秦他們會不會參考這次春秋版的“合縱”呢?
但是在《清華簡·系年》第十六章里說
厲公先起兵,率師會諸侯以伐秦,至于涇。共王亦率師圍鄭
厲公救鄭,敗楚師于鄢。厲公亦見禍以死,亡(無)后
意思是晉國討伐楚國盟友秦國
然后楚國只好攻擊鄭國來逼晉國從秦國退兵來救鄭
所以撕毀彌兵盟友的晉國而非后來的楚國
同時,也暗示楚國根本沒有出賣秦國,而且還打鄭國來救秦
唉!要是能挖出來晉國的《晉乘》
或者楚國的《梼杌》(táo wù)這種晉楚史書就好了
但無論怎么講,和平也就維持了幾年
晉國在麻隧之戰(zhàn)重創(chuàng)秦國后
楚國也打退幾次吳國,后來還扶持越國
所以,華元的彌兵之會付之東流
晉楚再一次因?yàn)猷崌蚱饋砹?/p>
(2121/-577年)
先是鄭國伐許,而楚國作為許國的保護(hù)國,自然出頭護(hù)他
(2122/-576年)
于是楚國就要出兵北上打鄭國
當(dāng)時,子囊說背盟不祥,畢竟咱們剛和晉國簽訂和平盟約
他的意思是,鄭許沖突,我們要是參與必然會招來晉國
子反則說有利我就打,管什么盟約?
畢竟坐視下去,鄭國就要吞并許國了
而申叔時已經(jīng)老了,聽到子反的話感覺大事不妙
楚國北上攻打鄭國后(暴隧),然后繼續(xù)打衛(wèi)國(首止,從宋境回?)
鄭國反擊時,欒書也想此時打楚國,畢竟現(xiàn)在晉國已經(jīng)壓服了狄齊秦
韓厥勸住了他,說讓楚國人再多點(diǎn)罪惡,民眾背叛時,看誰還為他打仗
這個時候華元也沒空揮舞和平協(xié)定了
除了知道此時不具備和平的環(huán)境
另外就是宋國出事了
本年六月宋共公去世,宋平公繼位
此時宋國大臣里
公孫師是宋莊公后代,簡稱莊族
華元,華喜是宋戴公后代,簡稱戴族
魚石,蕩澤,魚府等人是宋桓公后代,簡稱桓族
蕩澤想削弱公室,先殺了公子肥
右?guī)熑A元說自己失職呀,我通電下野!
然后就往晉國去了,也有說法是去晉國搬救兵
魚石想阻止華元離開
魚府則說,如果華元回來,他必然殺蕩澤,到時候我們桓族也會遭殃
他的意思是華元識趣離開對我們有利
魚石搖搖頭說:華元這個人我了解,我就是答應(yīng)他打蕩澤,他也不敢
再說,華元有大功,要是逼走了他,我們桓族會倒大霉的
如果華元真的下手,那他也會放過向戌,我們桓族依然會保留一部分
然后魚石親自去追華元,果然,華元要求討伐蕩澤
魚石答應(yīng)了,華元回來后和親信帶著國人殺了蕩澤
這個時候魚石他們害怕了,逃離國都后被華元派人挽留
最后華元親自去勸時,還是不同意,華元離開后
魚府說,現(xiàn)在不回去這輩子都回不去了,剛才我觀察華元
他眼睛亂轉(zhuǎn),想來是有其他打算了,如果是不接納我們了
這可是最后一次回國都得機(jī)會了
大家爬上小山坡去看時,果然,華元已經(jīng)決水關(guān)城門了
桓族人只能投奔了楚國
但華元也如同魚石預(yù)料的一樣認(rèn)用向戌
除了宋國桓族人投奔楚國
晉國伯州犁也在本年去楚國了
他父親是伯宗,受到三郤的誣陷而被殺死
伯州犁回想自己母親的話,父親為國為民盡職盡責(zé),因?yàn)檎f話太直
母親說過,他這樣子下去必然遭災(zāi)
所以到了楚國后,伯州犁痛改前非
以父親的正直為反面教材
從之后的人生看,他顛倒黑白,暗中作弊,創(chuàng)造了上下其手這個貶義詞
還在楚國官運(yùn)亨通,混到了太宰
伯家很有意思,每代人都很極端,之后會說他兒子孫子的事情
到了冬月,范燮,高無咎,華元,孫林父,公子酉,邾人在鐘離會見吳國
這段時間,吳國可以說得上是可靠的盟友
在東方天天給楚國制造麻煩
而本年末,許國因?yàn)殚L期被鄭國打,就和楚國商量
我干脆離開這吧!然后在公子申的幫助下,直接把國家遷到了葉城一代
總結(jié)本期
頭號倒霉蛋秦國,楚國是否出賣秦國不是重點(diǎn)
晉國與楚國暫時講和的目的就是為了搞定秦國
但秦晉已經(jīng)打出血仇了,和談這種事想想都挺天方夜譚
就算簽訂了,估計(jì)沒幾年還會作廢
從馬后炮角度看,秦國還是韜光養(yǎng)晦,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說人話就是茍著,默默等待天下有變,比方晉國自爆時
再傾關(guān)中之兵以趨河洛,將河西之眾以向河?xùn)|
關(guān)東諸侯孰不爭相割地以賄秦乎?
誠如是,則周室可滅,帝業(yè)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