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上下行能力提升300%,下批神舟飛船要升級,會增加乘坐人數(shù)嗎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及航天員乘組已經(jīng)在10月26日發(fā)射入軌并與空間站成功對接,航天員進入了空間站中,此刻我國的空間站已形成了三艙三船的布局,神舟十六號飛船及航天員乘組暫定于本月31號返回地球。


神舟號飛船是當(dāng)前我國唯一的空間往返載人運輸工具,為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合的三艙結(jié)構(gòu),內(nèi)部可乘坐三人,經(jīng)過多次升級改進后,目前神舟飛船的長度約9米,重量超8噸,最大直徑2.8米,內(nèi)部容積在6立方米以上,比俄羅斯聯(lián)盟號載人飛船略大。

但是我國神舟飛船的制造者們?nèi)匀辉诓粩鄬ζ溥M行升級改造,下一批次神舟飛船的上下行能力,將會大幅度提升。

可能很多朋友都認為神舟飛船一直就是那個樣子,沒有什么變化,但其實神舟飛船是按批生產(chǎn)的,最多時一批會制造六艘,每一個批次都不一樣,功能上也會不斷升級。

10月26日,央視記者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總指揮何宇進行了采訪,何指揮表示神舟飛船一直在提高可靠性,從下個批次的神舟飛船開始,將會大幅度提升出入太空的上下行能力,其最大能力要提升將近300%,能更好支撐空間站運營。

最大上下行能力要提升近三倍,這句話該怎么理解?大體應(yīng)該是飛船內(nèi)部的載重量和載重空間都要變大,主要是說有效載重量將提升近三倍。

為什么能有這么大的提升呢?這很可能是得益于神舟載人飛船已成功實施多次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比如本次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從發(fā)射到與空間站對接大約是6.5個小時就完成了,之前則是十幾個小時甚至更多,而時間越長,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次數(shù)越多,那么飛船所需要消耗的燃料就越多,飛船里面所需要攜帶的燃料也肯定要很多才行。

而如今神舟飛船不需要那樣多的變軌次數(shù)了,所需要消耗的燃料變少了,那么飛船也就不需要攜帶那么多燃料了,數(shù)百公斤的重量也就省出來了。

如今俄羅斯的聯(lián)盟號飛船已經(jīng)可以做到發(fā)射后3小時左右就對接國際空間站,將來我國的神舟飛船也能做到這樣快,甚至還會更快,所需要消耗的燃料也就更少了,那么省出來的燃料重量也就更大了,把這個重量用到有效載荷上,神舟飛船的上下行能力當(dāng)然就更大了,不過最大能大出近三倍還是很出乎意料的。

或有朋友會想能不能把這個省出來的重量用到載人方面呢?這個可能性是極小的,因為神舟飛船設(shè)計之初就是最多三人的搭乘數(shù)量,返回艙中安裝的是三個座位,生命保障系統(tǒng)也是提供給三個人的,其內(nèi)部的空間就那么大,想增加人數(shù)是很難的。

所以,神舟飛船的搭乘人數(shù)應(yīng)該是不變的,其上下行能力增加的位置主要在軌道艙,這一艙段可以部分起到貨運飛船的作用,上行時可以帶更多的貨,比如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上行時就攜帶了300公斤左右的實驗載荷,推測神舟十七號應(yīng)該也差不多,那么將來這個上行載荷攜帶能力如果提升三3倍的話,那就接近900公斤了。

目前神舟飛船下行時也可以攜帶50公斤的載荷,不過這個載荷很可能指的是能放進返回艙中的載荷,也就是可以從空間站拿回來的有用載荷。

但實際上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在返回時是要報廢的,這里面也是可以放進很多東西的,那么在飛船下行時,軌道艙中就可以裝進很多垃圾,在與返回艙分離后,軌道艙進入大氣層時會攜帶垃圾一起銷毀。

而且已有消息稱天舟貨運飛船將減少發(fā)射次數(shù),畢竟發(fā)射一次的成本很大,那么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大概率將起到貨運飛船的作用,看來神舟飛船也是在盡可能地客貨兼用啊!

另外,飛船的返回艙中或可以增加一部分載荷,但考慮到這里是載人艙段,基本不會用來帶貨,不然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其中或可以增加一些可固定的設(shè)備,但不會太多。

推進艙的燃料罐等裝置或可以減少部分體積,但推進艙無法增加有效載荷。

下一批次載人神舟載人飛船的這種改變,也說明它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更強調(diào)了實用性,經(jīng)濟性和快捷性。這實際上也代表了我國航天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意識!

消息來源:北青網(wǎng)10月26日報道《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下批次神舟飛船將大幅度提升上下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