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小情緒

果然情緒在深夜里被放大。 今天是我29歲生日,但在兩個月前,2022年我28歲的末尾,賦予我生命、給予我這天特別意義的人卻永遠離開了,再也聽不到她說的生日快樂。 說起來時間剛好兩個月,但有時感覺像已經(jīng)過了一年多,有時卻又感覺像剛剛過去沒多久,時間虛無飄渺,仿佛沒有了界限感。這次我好像努力做到了情緒控制,努力讓自己堅強樂觀起來,不讓自己表現(xiàn)出太多的憂傷和消極情緒去影響到周邊的人,做到表面一切如常。不過也可能我早已習(xí)慣如此,在一個人的時候去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或者消解憂傷,頂多偶爾和朋友聊聊。自從上學(xué)以后,我好像就再也沒有在人前哭過或者痛哭了,在自己家人親人面前也是,就和上了學(xué)成績就很好一樣,情緒方面表現(xiàn)的也仿佛很懂事?,F(xiàn)在回想,最開始還是面子和心理因素作祟,不想讓自己情緒弱點展示在他人面前,引來他人的關(guān)注和指指點點,過于在意別人的想法; 之后雖然已不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但還是已形成行為習(xí)慣,習(xí)慣性的會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各類煩惱和情緒問題,在他人面前仍不會顯示太多。 只不過生活中這樣,有時反倒有可能讓別人去懷疑你對親人的感情,可能在一些人看來,在親人葬禮上嚎啕大哭,痛苦流涕才能顯示出自己的悲痛有多大,多傷心。在媽媽的葬禮上,我可能也并沒有做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痛哭流涕?;厝ズ蠼?jīng)歷的種種流程和儀式,仿佛都是人前的一種形式,當(dāng)時只是忙于各種瑣事,一件接著一件,不知道是事情裹挾還是一時的情緒空白,痛哭倒反而沒做到。直到自己一個人靜下來,看到那些熟悉的事物,想起熟悉的場景,原本應(yīng)該在那里的她,卻再也不在,那一刻才真的感到心真的很空,很落寞,才理解到她的離去是那么的真實。 有人說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別離,話聽了很多,道理也懂了很多,但當(dāng)真正的別離到來時,總做不到那么坦然。 2018年的夏天,可能是我人生目前以來,最意氣風(fēng)發(fā)、最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和期待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但也是在那個夏天,隨之而來的媽媽的意外手術(shù)和醫(yī)生的一紙診斷通知書,讓一切都改變了,除此以外的一切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了。也許從那時開始,我就該有了心理準備,只是一年又一年,時不時的好消息讓我選擇性忽略了應(yīng)有的理性思考,更愿意去聽那些好消息,而不愿正視那些壞情況,總是奢望著奇跡,寄托了太多希望。希望不總是個好事情 也是從那時起,內(nèi)心開始一直有了恐懼和不安,最怕突然接到家里人的電話,收到家里人發(fā)來的消息,不期而至的可能更多的是壞消息,直到真正噩耗到來的那一天。 不知道是不是生活本就充滿了戲劇性的沖突,我不知道是不是該慶幸,在去年廣州疫情那么嚴重一度傳聞要封城的情況下,全國突然宣布了防控的轉(zhuǎn)向,我得以回到家陪了她十多天,看著她的一點點好轉(zhuǎn)。但生活更戲弄人的是,在她狀態(tài)好轉(zhuǎn)后,我回剛到廣州的第三天,她就走了,一路陪伴她那麼久,偏偏沒能見到她最后一面。一切總是來的那么突然,沒有征兆。那天在她生命的最后幾刻,她生命最后十幾分鐘前,我好像有了不好預(yù)感一樣,發(fā)了視頻回家,但那時候她已認不得我,聽不到我說的話了,直到最終離去。直到那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別人說的至親離去有多么痛苦。人生從來沒有感同深受
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她是最疼愛,最愛我的人,也是她給我生命中很多事賦予了特別意義。我希望在29歲,即將邁向三十而立之年,能帶著她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我一直以來的希冀,走出虛無,擁抱自由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