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魚的常見病及治療方法(一)

斗魚的常見病及治療方法
便秘
這里的便秘主要是指魚日常的便秘,不包括其他疾病導致的便秘。
癥狀為魚多天沒有糞便排出,發(fā)病的原因有溫度過低、魚消化能力下降、飼料的不合適,食物里缺乏纖維、魚缸過于狹窄缺少運動等。治療的方法:初期可以用換水+對魚刺激排便,排便后停食2-3天。如果之后還發(fā)作那最好就要更換粗纖維含量高的飼料,或者給魚喂食豌豆皮。

夾尾是斗魚最高發(fā)的一種病,是魚亞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魚鰭(尾鰭為主)像被膠水粘住一樣無法張開,此病的可能病因有很多,比如水質惡化、水PH值的震蕩、溫差過大、光線太亮跟環(huán)境噪音導致的驚嚇為主的內外部因素引起,傳統(tǒng)的療法就是升溫2度,下少量鹽,保持溫度的穩(wěn)定跟水質的清潔。很多新人看見魚夾尾了就非常心急的想治好,于是亂下各種藥,結果不但沒把魚治好反害了魚性命,夾尾是環(huán)境病,治療上急不來,要以完善改進斗魚的生存環(huán)境為主,否則任何藥物的治療都是治標不治本,要么治不好,要么進入治好再病的怪圈。
魚鰾病
斗魚患此病不能控制它們在水里的位置,無法控制在水中前進的方向。有時盡最大努力才能從水底升起來,有時不能離開水面,甚至在水面上倒置。鰾有問題通常是因為凍傷,溫差過大,或是換水是操作不當引起魚鰾的機能失常。
對于這種情況沒有特效的方法,升溫,降水,停食,禁止對魚對鏡,能緩解癥狀,及時采取措施,恢復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就是日后稍不注意很可能反復發(fā)作,特別是水位高時。
燒尾
斗魚的常見病之一,多見于半月。癥狀表現(xiàn)為魚鰭異常,邊緣像是被火燒過一樣,此病主要由水質過酸,水中的PH值過低引起。所以治療首先要調整水質,然后裸缸下鹽暫時停食靜養(yǎng),過程也可以少量喂食。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可以下黃粉藥浴。此病只要注意水質還是不難治愈的。
立鱗病
為一種點狀極毛桿菌類似的細菌引起,病魚表現(xiàn)的癥狀特點是體表粗糙,鱗片松球似的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聚積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伴有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停止進食,呼吸頻率加快。為細菌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多為腸炎、表皮充血或皮膚感染引起的并發(fā)癥。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到3天后死亡。當水質不清潔,飼養(yǎng)溫度過高,以及魚體鱗片等劃破的情況下易患此病,此病春季較為流行,斗魚也是高發(fā)的品種,此病難以治愈,治療方法也較為復雜。
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huán)素溶液(每50升水加一克四環(huán)素)中洗浴一小時,還可以用2%的海鹽(每一升水中加入20克的海鹽溶液與3%碳酸氫鈉(每一升水中加入30克的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鐘,活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霉素溶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shù)日可見效。
潤聯(lián),擁有20余年的行業(yè)消毒治理經驗,旗下諾福產品屬于食品級過氧化氫,諾福作用后分解只有水和氧氣,不會產生殘留產生二次污染,是目前為止最為純凈以及安全的水體消毒劑。關注水產養(yǎng)殖業(yè)水體健康問題,水產養(yǎng)殖用水體消毒劑,用諾福。

A、用1%鹽與1%的小蘇打混合,浸洗10分鐘,多次用藥。
B、用呋喃西林粉0.1克加慶大霉素2支,溶解于80X50X40的水族箱中,長時間藥浴。
C、每40千克水加入0.5克氯霉素浸浴。
1、五萬分之一的四環(huán)素溶液藥浴1小時/天。
2、2%的食鹽加3%的碳酸氫鈉溶液藥浴10分鐘/天。
3、呋喃西林加痢特靈溶液浸泡。
D、投喂磺胺嘧啶(SD)有特效。先將病魚養(yǎng)在0.5%的食鹽水中,停食兩天,使腸道排空,然后放回清水,把SD制成小顆粒投喂。每尾0.2克,隔日一次,連續(xù)5次。
經驗之談:
此病很難治愈,病魚要隔離。建議以防為主,保持水質清新,嚴格控制換水溫差(不超過2度),經常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