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賣詩的著名作家唐國明,竟然是個這樣的讀書人
3000萬賣詩的著名作家唐國明,竟然是個這樣的讀書人
(提醒:在本篇正文在第6張圖片的后面,可以先了解我出版的書與我的思想,及我開創(chuàng)的鵝毛詩、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半途主義、詩意流。)
————————————————————————————————
半途主義就如主張“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愿貧窮,不愿奢華,只愿思危奮發(fā)圖強”的唐國明在《零鄉(xiāng)的模樣》一詩中表達的那樣——
不在過去,不在現(xiàn)在,不在將來,只在途上
不在別處,不在遠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鄉(xiāng),不在他鄉(xiāng),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
唐國明說:文學是人類共同猜想的方式。唐國明說:尤其為利祿等死,不如為千古留名而生。
唐國明寫《讀項羽》詩說: 寧學項羽做自我,不學古人成皇奴;了卻天下紛爭事,只給虞姬當丈夫。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范;我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唐國明說:我說的“長風情懷”就是流傳千古的抱負”;我說的“鵝毛風范”就是不記功利得失對一件造福萬世之事的堅持。
唐國明半途哲學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們唯一的財富。除了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唐國明2019年6月出版開創(chuàng)半途主義的《 鵝毛詩 》集。

唐國明開創(chuàng)獨特的“詩意流”創(chuàng)作方式,寫出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把士兵,作為一個傳聲筒,將所有的聲音發(fā)了出來。寫出了一個士兵面對以詩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沖擊中,他仍沒有放棄自己的堅守與責任。以士兵這個故事道出了皇權文化這棵樹是怎么從根長向當今的。作為一個士兵,他一直在堅守要塞、堅守在此刻、堅守著自己的使命。確不斷面對一些無知的事情,讓他置于那種似永在途上無歸的不安。作品讓人認識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堅守在此刻的過客。 更讓人思考——此刻,一切順道路而去,順河流而來。我們是不是還如那個士兵一樣老停留在那個此刻,那個要塞里,那個使命里,那個等待里。
2022年出版,奠定唐國明半途主義哲人的地位、具有飛詩流意、鵝毛飛揚結構、讀后能燒得你飛起來的“詩意流”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與長城相關、弘揚人類優(yōu)秀品質,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開創(chuàng)“詩意流”文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是一部集詩、文 、史、數(shù)、哲于一體的百科全書式史詩與交響曲;是與唐國明的《鵝毛詩》、《零鄉(xiāng)》構成半途主義系統(tǒng)的三部曲之一。
《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詩歌史中海子想耗盡心血沒有實現(xiàn)完成的,而唐國明自然完成的大詩,又是小說中的史詩。

……………………………………………………………………
唐國明介紹他的書《零鄉(xiāng)》時,如此說——
《零鄉(xiāng)》就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xiàn)實路上,表現(xiàn)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鄉(xiāng)》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復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土壤下,時有無鄉(xiāng)之感、時有“無用之王”之嘆的歷程——通過這種狀態(tài)的描寫,反映出那種遠離故鄉(xiāng)沒有歸宿感,折回故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已不是故里的場景,在似夢似游,無所追尋,無處追尋的漂泊中,一邊是對我在時代進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鄉(xiāng)村故土用記憶性的文字修復還原、一邊在現(xiàn)有文字古跡中對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邊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尋找自己心靈歸屬故土的心路歷程,及我在這種歷程中的徘徊、游走、尋根、回憶里,道出了作為進入以網(wǎng)絡式漂泊生存的人類一種無根無確定性無依靠感、與對這個世界迅變的陌生感的‘零鄉(xiāng)’現(xiàn)實,向世界追問我們到底是為夢想而在?還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這個無答案的難題面前,我們只有在無歸似歸中繼續(xù)流浪,不得不又繼續(xù)漂泊的“零鄉(xiāng)”現(xiàn)實。使每個有同樣經(jīng)歷的自我永遠成了一部被“零鄉(xiāng)”化了的“零鄉(xiāng)”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xiàn)在,更不在將來,我們只是在途中,我們只是在此刻,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xiāng)”的我們?!瑫r此書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現(xiàn)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文字,寫出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與3x+1猜想,又是如何成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如何從一個看牛山山頂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腳下,與幾百個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認為不可能成就的夢想的。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在支撐著我?若想詳知,請讀我《零鄉(xiāng)》一書。
若說21世紀是流行我唐國明提出的半途主義哲學的世紀,那么《零鄉(xiāng)》注定是一本以小說、百科全書、自傳,傳達唐國明提出領悟的半途主義哲學最易懂的好書與扛鼎之作。
《零鄉(xiāng)》雖然有些重復但表達形式不同的內容,但恰恰是這些“來回拉抽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重復的內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歷程將此書更好地結成了一個叫“零鄉(xiāng)”的體系;突出了人類重復此刻、此刻重復的重大哲學主題。同時《零鄉(xiāng)》文本中用一種年月日期時間的方式,表達了速變時代,我們被置于一種在途上、無歸、老在此刻的“零鄉(xiāng)”狀態(tài)。
————————————————————————————————

————————————————————————————
什么是半途主義——半途主義開創(chuàng)者,著名作家唐國明如此作出回答
————————————————————————————
我們都是途中人,此刻我們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半途主義,既是哲學思想,又是文學觀念。就如半途主義開創(chuàng)者唐國明,用集詩、文 、史、數(shù)、哲于一體的詩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義三部曲《鵝毛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零鄉(xiāng)》中表述的那樣——
遠方?jīng)]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種可能。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產(chǎn)物。我們都是途中人,此刻我們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臨著此刻命運;我們此刻的命運,即使千難萬險,也要把握住一個又一個此刻,以“與時俱進,改造現(xiàn)實命運,思危奮發(fā)圖強;實事求是,認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與天下,去成就自己與天下那個渴望的歸。讓自己歸于天下,歸于奮發(fā)圖強的途上。在無數(shù)不確定中,歸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們唯一的財富,萬物永在途上。
不在過去,不在現(xiàn)在,不在將來,只在途上; 不在別處,不在遠方,只在路上;不在故鄉(xiāng),不在他鄉(xiāng),此刻只在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只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已經(jīng)沒有別處,沒有遠方,沒有過去,沒有現(xiàn)在,沒有將來,只有一條我們無路可逃之路,只有零鄉(xiāng),只是在此刻。
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別處,我們只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閑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
在n是整數(shù)前提下,要么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內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轉圈,將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于“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將自己無限永恒。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或當你到達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種飄著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xiāng)狀態(tài)。
在瞬息萬變,難以確定的世界,無歸的我們,只有將天下、路途、此刻當作有歸的故鄉(xiāng)、有歸的家。只有歸于天下、歸于路途、歸于此刻,一個又一個此刻地乘風破浪;一個又一個此刻地歸于途上與天下——抵達1時,再去抵達2;抵達2時再奮進地抵達4。如永在半途之上,披荊斬棘,一個又一個此刻地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愿貧窮、不愿奢華,只愿永在途上地將天下萬古流傳的事業(yè)開創(chuàng)。
————————————————————————————
唐國明定理:
1、“任一偶數(shù)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shù),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shù)的兩個素數(shù);且兩不對等素數(shù)都分布在“偶數(shù)除以2”兩邊的區(qū)間,并與之數(shù)差相等。
2、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宇宙始于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3、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種飄著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xiāng)狀態(tài)。
————————————————————————————————
找到《紅樓夢》80回后曹雪芹文筆的唐國明——
唐國明將世人詬病不休的龍頭蛇尾丑八怪樣的120回《紅樓夢》,再現(xiàn)出了曹雪芹原來全部完成的100回《紅樓夢》原本西施的樣貌。
《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復原”根據(jù)與資料來源于程高本《紅樓夢》后40回。
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就是將程高本《紅樓夢》后40回續(xù)寫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國明說:續(xù)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集開創(chuàng),鵝毛詩、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半途主義、詩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國明作品
————————————————————————————————
一個幫天下人完成心愿的讀書人——來自唐國明的《零鄉(xiāng)》
————————————————————————————————
A部分
∮1、在城市煙霧與村莊清風明月間的我,每一想起沈從文,耳邊就回蕩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與畫家黃永玉為表叔沈從文題寫的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p>
∮2、在那片離我很遠如今狼快消失的土地上,高原上的牧人們騎上一匹匹脊青白馬,躍入荒野,落入一望無際的草原,沿河而下,斬木割草,馬尾結繩,捕鷹馴養(yǎng)。臂名鷹猛隼,控駿騎寶馬,乘春暖花開,出獵曠野。他們的祖先曾向世界說:對于我們,人生樂事,莫過于戰(zhàn)勝仇敵,驅仇敵于馬前,盡掠其財物;目睹其親人以淚洗面,摟其妻女伴吾寢室;為了勝利者安寧,需要戰(zhàn)敗者的死亡;打敗所有的敵人之后,需要尋找更多的敵人。凡我們馬蹄踏過的土地如同發(fā)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可怕地震,土地上的城市全被徹底摧毀,河堤被掘,灌溉渠被毀,糧食被付之一炬,果樹被齊根鋸倒?!忍ぬ锏?,驅散居民,摧毀城市,燒毀村莊,填平溝壑,僅僅是為了留下一片廣闊空曠的大牧場,好讓自己的戰(zhàn)馬有充足的牧草,以供我們翻越巍峨險峻的山嶺,渡過寬闊洶涌的江河,從日出之地至日落之所。
∮3、其實我們自己走的路途,就是自己開辟出來的路途。我們在途上的狀態(tài),就相當于一個士兵,不戰(zhàn)死沙場,就回到故鄉(xiāng)。
∮4、一個城市,創(chuàng)造了多少經(jīng)濟指數(shù),有多少高樓,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條件下能否從這些大街小巷里飄出一些在各個領域有獨創(chuàng)性的、開創(chuàng)性的大師巨匠。因為只有他們集中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形象與思想,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品味。也只有他們才是一個城市的真正形象大使。也只有他們代表著這個城市整體市民的素質與人格,甚至他們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5、我想,令經(jīng)濟實力,雖然我沒有統(tǒng)計過,我想不會在大唐之后沒有一個朝代與大唐帝國匹敵,在以農(nóng)耕文明為主流的幾千年封建皇朝,在文化上可又有哪個朝代與大唐可爭。也只有曹雪芹在清朝盛世用“辛酸淚”的精神寫出一部至今殘缺流傳的《紅樓夢》,跟李白們用一種不合流的寫作方式默無聲息地映照了一下。但也僅僅是一個曹雪芹,而不是如同大唐一樣是一個群體。
∮6、我出生于一個很清苦的山村,父母是山里人。父母又窮,又在那個小山村。山村又小,分配的資源也小,人就窮。人窮,資源小,一幫窮人為了瓜分這里有限的資源,所以為了自身利益的斗爭非常激烈,鄰里鄉(xiāng)村為了保護自己活命的有限資源不受侵犯,矛盾不斷。罵架爭吵司空見慣,打架斗毆純屬正常,走州告府更是常事。從我開始記事起,沒有哪一年不見父親與人斗毆,弄得一身是泥或是鼻青臉腫的;沒有哪一年不見父親在燈下寫狀紙的。
∮7、寫作究竟給我?guī)砹耸裁?,我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離我而遠去。有時望著鏡中蒼白的自己,我?guī)缀鯌岩社R中的那個人是誰,是不是我?我似乎又遭遇到了一個哲學悲劇:如果死決意我死,我該怎么辦?我不知道。如果死等在那兒,我該怎么辦?我不知道。可是我必須干些什么。
∮8、在城市,故鄉(xiāng)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流膿的傷口,一觸摸就痛。但終究是自己的故鄉(xiāng),即使觸摸起來鮮血淋淋,還是得觸摸,它畢竟曾是我的故里,是我曾經(jīng)出發(fā)的零點車站。
∮9、在我故里屋后,有一座山,我在那些迷惘在山里的歲月,我??磿蠢酆?,走出房里,站在屋后那山頂上遙望遠方,遙望連綿起伏的山河。使我時有走向遠方,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與抱負的沖動。就因為在那山頂上一次又一次的沖動,成就了我的今天,也成就了我來到遠方追求夢想。我每在遠方困頓的時候,最令我想起的地方,就是故鄉(xiāng)的那座看牛山。
∮10、我每次回故鄉(xiāng)看父母,我是從縣際公路坐車到鄰村,再沿鄰村的路到故里的。對于故里,我唯一只能選擇遠離,從而去達到忘卻,以免自己老被傷得血淋淋的。
∮11、我不知道如我一樣為實現(xiàn)夢想遠走天涯的人,他們回鄉(xiāng)的路會不會也如我這樣血淋淋地被劃成了一道永遠讓我們在流血的傷口。即使如此,故鄉(xiāng)卻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也許越離越遠,才更能體會“故鄉(xiāng)”一詞。
∮12、面對著廣闊看不到海洋似的大地,我感覺到我在大地上浮動,我才知道我已在回故鄉(xiāng)去的車上,我才明白我在不斷走向讓我貼近夢想的故土上的廣闊大地。車下了高速公路,到了水泥大道,進入一個縣級市武岡。我下了潔凈的大巴車,在車站花一元錢上完廁所,再坐上又小又臟的縣際班車,到中途茅坪鎮(zhèn),租輛摩托,到了故鄉(xiāng)鄰村,再沿著一段村級黃泥公路走一段,為抄近路又走一段已快荒蕪的老山路。天黑才到了生我養(yǎng)我的胡山界村四組一個叫葛藤坪蓋上的地方。一望到我故鄉(xiāng)那房子的黑瓦屋頂,我突然心血來潮的冒出幾句:這是一個人開始詩意天下邁開第一步的地方,這是一個文化苦旅者無論走多遠也不能忘記的遠方,這個地方的底色永遠在我的臉上。這樣的一個故鄉(xiāng),遲早會被我的內心與時光荒涼成一輪掛在天上的太陽,是讓我如樹一樣不斷長向遠方貼近夢想的月亮。
∮13、因為理想的詩寫不出來,就由迷狂到迷惘。一踏入迷惘的時期,自殺的情緒就產(chǎn)生了。覺得既然寫不出理想之詩,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活還不如死。即使我明白我不能死,但死亡的情緒常常襲擊著我。想寫出理想的詩當然不是現(xiàn)在,是到未來許多年后去了。我想起要到未來許多年后去了,我又焦慮萬分,也更加絕望。有一天我想,既然我是因寫不出理想的詩,而想死,那就證明我不是寫詩的。文學的道路很寬廣,寫不出好詩并不會意味寫不好小說,既然寫詩痛苦得想死,我何不放棄寫詩。說是放棄,即使想寫的沖動在后面的歲月里時時拜訪著我,但那個死神再也沒來拜訪過我。
∮14、我有時思考良久,像是突然明白。作為一個創(chuàng)造文化的人,并不是自己的身份要有多高,官有多大,要多么地富有,多么地想方設法地去炒作,而是你筆下寫出的東西要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讀者的檢驗。有些書商、出版人總是把讀者看成傻子,讀者一點也不傻,傻的其實反而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讀者知道他要選擇什么。糟粕的東西總會被歷史的長河、時間的長河淘洗一空。真正的金子總會留在時空的隧道中閃光。盡管你怎么想用沙土掩埋它,用臟水污染它,但總有一批又一批淘金者把它們淘出來、挖出來,用清水洗出來,一路奔走相告,告訴路旁的人這是金子。路旁的人會停下來,捧在掌心一看,高興的大叫,這真是金子,于是一個又一個人來觀看這金子,來欣賞這金子。來的人多了,就自然形成了隊伍,形成了群體,慢慢形成了大眾都知曉的常識。
∮15、我們應當清醒地明白,一個只沉迷浪費大量資金與精力制造垃圾,把青少年引向垃圾文化閱讀以圖掙錢的民族是危險的;把教育打造成一個不顧育人只顧掙錢的民族是無知無恥的。有著沒有中斷過斷裂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明的民族,就應該是一個不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斷天天創(chuàng)新的民族。作為一個寫作的人、寫詩的人,就應面朝天空,永不跪在大地,行走在路上,向大地的眾生吟唱著走向永生之門。
∮16、很小的時候,我住在離天很近的地方。由于沒有電,天一黑下來,我就與一家人坐在屋前,在夜鳥的鳴叫聲與遠處山林傳來的野獸的叫聲里,面對掛著一輪明月的星空,在父親說給我聽的神話故事里,飄浮在父親古老的歌謠里。有時候,尤其是秋收后,一輪明月當空,秋收后的田野被星空照映得如同白晝。我與山里的孩子們在月光下的田野里無拘無束的歡笑、奔跑、喊叫。稍大了點,有點愁思的時候,我有時單獨一人爬上屋后只長草不長樹的看牛山山頂,靜默地對著滿天星空下腳底下的群山,望著遙不可及的遠處,我似乎逃離了一切,進入了一個遠方的夢里。有時遭了父母的打罵,一個人坐在屋后的山頂上,老懷有一種逃離這個世界去很遠很遠地方的欲望。隨著讀書上學,我離山里越來越遠,最后呆在了這個也許是小時候一直渴望的遠方。
∮17、而世上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獨木成林的樹。最讓我敬仰的是那些獨木成林的人。人類自一步步從原始森林走出來,一個與一個的組成了群體,然后分成了家,家與家又組成邦,邦與邦又組成國。這樣人類就開始用筆在地球這張紙上涂沒了許多森林、珍禽異獸,涂沒了許多冰川與湖泊……我如今呆在一座山腳下,拉著明月清風的手,似做了個半饑半醉半夢半醒的人,成為了一個獨木成林的人。
∮18、我從出生那一天起,我就覺得我的故鄉(xiāng)不是我的故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應是我想象中的另一個遠方。在漫長的求學與閱讀典籍的道路上,我?guī)缀醭闪艘粋€無鄉(xiāng)的人。雖然我以“個人食粥”的精神十年如一日在以自己做夢的能力在完成自己的夢,在別人不理解的情形下一步步構筑自己心靈的故地,不管是掌聲還是罵聲,我如云夢湖邊的天鵝一樣徘徊在春秋與南北無鄉(xiāng)狀態(tài)的天空里不斷飛翔。直到見到自己愿意停留的故鄉(xiāng),直到不再無鄉(xiāng)的流浪。
∮19、我立志成為作家以來,沒想到要“復原一本書,考古天下事”,我從沒有想過要把復原找到的《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拿來去發(fā)表出版,只是想做出來供自己放在床頭或行李包里,流浪到哪讀到哪。
∮20、從2001年秋到2013年秋,這13年中我寄居的旁邊常會住30到50個女生。除了與我合租的是男的,全是女的。說不恰當點像一個“小觀園”。而兩所大學相鄰一體,與岳麓山、岳麓書院一起可以說就是個“紅樓夢世界”。在我的想象中,兩所大學可以說,一邊是“榮國府”,一邊是“寧國府”。她們的無憂無慮與青春飛揚,幾乎像極了金陵十二釵正副冊子里的女子。因為她們,讓我得了靈感,讓我開創(chuàng)出了鵝毛詩,讓我從平庸有了天才作家的感覺。
∮21、一個真正的強國大國,不是你的地域有多廣,人口有多么龐大,而是你的文化科技原創(chuàng)力有多大,掌握的世界核心科技專利有多少??购馐澜绫Wo本國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與本國知識產(chǎn)權利益的實力軍隊得靠科技的發(fā)展支撐;而科技的發(fā)展必須背后有強大的文學藝術、數(shù)學、哲學思想及其他的基礎學科作為孕育的母體。
∮22、自從有人宣稱“小說死了、哲學死了”、“詩人死了”、“作家死了”、“學者死了”,接著有人說:讀書的“讀者死了”,“新聞死了”,“優(yōu)質內容死了”。如果紅學還繼續(xù)“猜謎”下去,恐怕“紅學”也死了,我只有以此方式來祭奠一切死了還永存的,歡呼為永存而幸存的。
∮23、我曾在一首叫《隨意詞》的詩中寫道:“書盡乾坤配天下,安和四方興華夏。一紙說盡世間理,百年血淚堆云霞?!庇腥俗x到后,說我是瘋子,有人說我是狂人,有人說我是神仙。有人說我是曹雪芹式的天才,有人罵我是傻子,有人說我是牛人,有人說我是笑話,有人說我是神話,總之說我什么的都有。我只能對所有人說:“我土在清風明月上,你干凈在灰塵下?!?/p>
∮24、從古至今,文化創(chuàng)造者就是沙漠中的樹,它們一棵一棵的成長,才最終在風塵中成了林,成了社會沙漠中的一片風景,一點綠色。最后成為沙漠中人向往的地方,也成為一些人想去破壞的使其更沙漠化的地方。但他們仍在為那點文化的綠色,在艱難的一棵又一棵生長。然而,一個實在的文化創(chuàng)造者與開創(chuàng)者,必須得如沙漠中的樹一樣,有能在沙漠中成長的能力,最后才能為社會這個文化沙漠貢獻出自己一點綠色,才能擁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爛的傳奇。
∮25、自己的故事,本來需要別人來講的,可是我的故事我自己不來講,估計無人來講。也許你急著想知道我是誰,想知道我為什么要講述自己的故事。你也許懷疑我的故事值不值得講,因為有很多故事根本不值得講。何況你需要聽的是一個你值得聽的故事。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
唐國明說過:續(xù)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礎上,糾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刪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筆,將從程高本《紅樓夢》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筆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再現(xiàn)出來,無限真實地再現(xiàn)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紅樓夢》。——《再現(xiàn)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
唐國明是誰——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風中人;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范、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惠澤天下、造福萬代;與時俱進,思危奮發(fā)、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zhí)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主義哲人、詩意流公子;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紅樓夢中人、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學者;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長風情懷,已具鵝毛風范”、“以洶涌之勢圣潔詩歌神壇的臟泥污水,以大風吹送鵝毛揚空之力讓詩歌重回不勝寒的高處”的鵝毛詩人
一個主張去除框架束縛,把古詩寫得天然上口、自然成聲、水到成流、清水出塵的自由古體詩人。
一個“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愿貧窮,不愿奢華,只愿思危奮發(fā)圖強”的半途先生。
………………………………………………………………………………
體現(xiàn)在唐國明身上的半途主義人文精神,如唐國明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 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zhí)筆隨心,如閑云流水
對洶涌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 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范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fā)圖強/ 實事求是改造現(xiàn)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富天下之力/ 行萬里路,窮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
………………………………………………………………………………………………………………………………………………………………
唐國明,男,漢族,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個具有鵝毛風范骨、清風明月肉、閑云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融文學家、哲學家、紅學家于一體,集鵝毛詩、再現(xiàn)曹雪芹文筆、半途主義、詩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發(fā)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鴨綠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fā)表文章數(shù)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于上海作協(xié)、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wǎng)紅至今的半途主義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因再現(xiàn)80回后曹雪芹文筆的追夢事跡,陸續(xù)被湖南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貴州衛(wèi)視、遼寧衛(wèi)視、湖北衛(wèi)視、安徽衛(wèi)視、南方衛(wèi)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jié)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shù)報刊網(wǎng)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shù)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shù)學難題“3x+1”猜想,并從“3x+1”發(fā)現(xiàn)了萬有規(guī)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xiāng)”……
2018年4月完成《再現(xiàn)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志雙月刊發(fā)表唐國明半途主義文學探索“詩意流小說”原創(chuàng)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義探索小說扛鼎之作“鵝毛小說”《零鄉(xiāng)》。
什么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chuàng)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只天鵝身上的鵝毛。
2020年10月29日與10月30日,唐國明因微博新聞話題#男子蝸居20年想復原紅樓夢#連續(xù)兩天上熱搜,成為網(wǎng)絡 “億萬流量”的熱門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國明因新聞話題#男子蝸居出租屋21年復原紅樓夢#上全網(wǎng)熱搜。
2022年4月唐國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集詩、文 、史、數(shù)、哲于一體的、開創(chuàng)“詩意流”的百科全書式史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觀新聞全網(wǎng)發(fā)布關于唐國明的新聞《湖南一男子蝸居22年復原紅樓夢》,報道唐國明開創(chuàng)半途主義和鵝毛詩。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聞發(fā)布關于唐國明的#男子蝸居22年再現(xiàn)紅樓夢80回后曹雪芹文筆#新聞上長沙同城熱搜。
2023年5月寫唐國明追夢之事的《蝸居8平米每天開銷不超10元,他被困在“紅了夢”里》一文,上鏡相5月榜第2名。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shù)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shù)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shù),除素數(shù)2與5外,它的個位數(shù)總是1、3、7、9;無論多么大偶數(shù),它的個位數(shù)總是0、2、4、6、8,“任一偶數(shù)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shù),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shù)的兩個素數(shù);且兩不對等素數(shù)都分布在“偶數(shù)除以2”兩邊的區(qū)間,并與之數(shù)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shù)素數(shù)區(qū)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shù)我們只能在一個區(qū)間數(shù)一個區(qū)間數(shù)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為:
t﹦[(t÷2)﹣q]+[(t÷2)+q]
(除素數(shù)2與5外,其素數(shù)個位數(shù)取數(shù)范圍只能在1、3、7、9中循環(huán)取。)
2、“3x+1”與萬有通變規(guī)律、萬有總在途中:
用個位數(shù)是1、3、5、7、9的奇數(shù),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shù)是0、2、4、6、8的偶數(shù),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shù)遞增為偶數(shù)的運算規(guī)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xù)整除至此偶數(shù)為奇數(shù),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shù)遞減為奇數(shù)的運算規(guī)則叫“偶變”……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數(shù),通過連續(xù)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shù)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