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一個主題,多個論點
我們需要一個主題,多個論點
2022-02-19
現(xiàn)在的文章,每一個故事都是那么的深刻,但是和在一起,就感覺差點東西;我以前就是搞不懂這個原因,我常說,關于中國古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做不做都可以說是對的。
就像是辯論一樣,辯論的目的是贏的觀點,那么每個人基本上都只會說利于自己的,同時又要防止別人的反駁,但是這樣的觀點歷史上太多,如何自圓其說,就變得尤為重要。
我是之前看《文心雕龍》的時候才真的明白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區(qū)別,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會說要有個主題,要有個目的,不能什么都寫,以前感覺是對的,但是真的去寫的時候,往往會有廢話,現(xiàn)在也是,會有很多廢話?,F(xiàn)在才真的明白所謂的細節(jié)和整體的關系,而之所以看《文心雕龍》感覺不一樣,就是因為去年年底的時候,我看了很多民國時期的散文。
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以前我們寫不好文章的所在就是在基礎的結(jié)構(gòu)上出現(xiàn)了問題,為什么矛盾的散文如此簡練卻如此深刻, 就是如此,這也是我不喜歡冰心散文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我沒有經(jīng)歷過那樣的生活吧!
他們的方式就是比較古的方式,就像是《覺醒年代》里面那些報紙上的對罵一樣,其實就是辯論,也就是那個時候明白了為什么李大釗和陳獨秀有時候會氣的一言不發(fā),然后一氣呵成一篇文章,我也經(jīng)常有,有一個點子,一下子就寫完了,也就幾分鐘,不過文筆不行。
我經(jīng)常感慨,我經(jīng)常寫的很快的文章,往往有思想,不過條理性差很多,而那些細細寫的反而什么都沒有,亂糟糟的。這是我看了《文心雕龍》之后才明白的,任何文章都要有一個主題,不管如何都要圍繞主題展開,可以循序漸進,可以一氣呵成,但是都不能離開主題。
以前常說一句話說不清楚的一萬句也說不清楚,但是不知道具體如何,現(xiàn)在才明白,原來差在這里
想說的太多了,而沒有了一個主題。
還有就是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很多文章,都是大量的故事和廢話,然后一個重點,好像都是一個論證,但是實際上這一篇文章就一句話而已。
我記得看了一篇散文《論崇拜》好像就三四百字,我看了差不多有十幾天,真的是太好了!
現(xiàn)在的很多,雖然看上去有很多的觀點,但是也僅僅只是一個觀點罷了,沒有可以打動人的內(nèi)心,就類似于辯論的時候只喊口號,卻不說論點,那樣的話,口號喊得再響,也是沒有結(jié)果的,畢竟你說服不了任何人,口號是需要故事襯托的,只是也不能只說故事一個口號就結(jié)束了吧。
就像是我之前說有志青年和憤青一樣,表現(xiàn)形式都是不滿,但是不滿的結(jié)果和想法卻完全不同,而這個不同,就會區(qū)別這里面的很多細節(jié)和內(nèi)涵!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