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BUDS+真無線到底值不值得買?同時橫評BUDS和德國版AirPods
三星自從當年的炸機事件后在國內的影響力幾乎是跌到了谷底,最近又隨著華為陷入困境多一些熱點。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三星在收購哈曼后,有不少人一直在說哈曼毀了AKG,三星又毀了哈曼,因為我們看到不管是哈曼還是AKG這兩年明顯不如以前。
當然,這些其實也沒那么重要,畢竟現在的音頻時代是真無線的時代,只是略微惋惜的是三星坐擁哈曼和AKG兩大王牌,它并沒有把二者的實力發(fā)揮出來。
這兩年隨著TWS耳機的火熱,三星貌似也找到了感覺。在我去年的真無線耳機評測的下方評論里經常遇到有人說“這價位買三星的Buds不香么”,個人當時就關注了下,發(fā)現銷量確實挺不錯,當時也買了。不過當我想寫評測時發(fā)現意義不大,后面會解釋。

▲收納盒展示,外觀形態(tài)沒啥變化,不大不小,顏色和耳機配色一樣,這招百試不爽的。不過材質有變化,之前的Buds收納盒是塑料加一層類膚設計,質感是有的,就是不耐臟;新版的Buds+2收納盒表層則是烤漆工藝,更有光澤感了,我看了下官方還有收納盒保護套+刻字服務,這兩小招也挺管用。

▲兩者的收納盒都是用的TypeC充電口,也都支持無快充;

▲收納盒除了表層有升級,鉸鏈部分亦有升級,老款的Buds打開收納盒時明顯感到幾絲松弛的塑料感,新款的不知怎么處理的,沒那感覺,但是阻尼感比較重。

▲收納盒內部展示
收納盒的設計一般源于耳機腔體的造型,像Buds這種入耳式,多數是這種平躺的放置,不過Buds沒有磁吸設計,每次放耳機進去我總要多按一下才放心,順便說句耳機放進收納盒藍牙是不斷開的,需要合上蓋子才斷開藍牙。

▲腔體上看不出什么變化,小巧、精致,加上不同的配色,確實挺好看。

▲Buds+2的腔體是一個三角形的弧面,表層有這種類似烤漆的工藝處理,再加上全套的(腔體、耳塞套、耳翅)的統(tǒng)一配色。視覺效果上可以說是同類小腔體重最漂亮的。

▲腔體細節(jié)展示,做工確實不錯,盡管是塑料的,但沒有塑料感,看不出瑕疵;

▲實際體驗部分
除了外在的升級,Buds+2此外還升級了單元和藍牙方案、續(xù)航、通話以及兼聽環(huán)境應的效果。
先說APP吧,這個叫做GALAXY WEARBLE的APP下載有點難,因為我手里沒三星手機,它是三星的穿戴設備的集成APP,公用的。
華為商城和蘋果商店都沒有下載資源,最后我冒著風險直接網頁下載的,安裝的時候各種彈窗,我又冒著風險把所有權限給開了,費了番力氣裝上,不裝此APP,這兩款耳機尤其是Buds+就沒太大的實用意義。
因為包括兼聽環(huán)境音、音量調節(jié)、均衡器以及續(xù)航都是在APP上操作的,不過我很納悶為何Buds+的續(xù)航顯示不像Buds那樣是兩個耳塞分開展示的。

▲連接
兩副耳機均是開蓋進入藍牙配對狀態(tài), 均不分主副耳,不過Buds出現過單耳使用時再取出另一只雙耳使用后出現兩邊音量不一樣的現象。
操作
操作方面采用觸摸式操作,如果不下載APP的話,操作僅只有簡單的單擊暫停/開始,雙擊切歌、長按呼喚語音助手。下載APP后可把長按或者雙擊自定義成音量調節(jié)以及監(jiān)聽環(huán)境音操作。
換句簡單的話說,需要把音量調節(jié)、監(jiān)聽環(huán)境音以及呼喚語音助手的功能都實現在耳機操作上是有難度的,需要合理分配但也有學習上的難度,就看各位如何取舍了。

降噪及兼聽環(huán)境音
兩者都是被動降噪,因為耳塞較小可以把耳道填的很充實,被動降噪也就是隔音效果是很不錯的。兼聽環(huán)境音方面,Buds的兼聽效果很一般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擺設,Buds+則是很強很強,都可以自定義強弱效果,但對于前者意義不大。
續(xù)航
蓄電量方面,Buds耳機單邊是58毫安,升級后是85毫安,充電盒則有252毫安升級到270毫安,我納悶它的數字不是整數。播放時長官宣是6+7升級到了11+11,耳機和收納盒都充滿的整體續(xù)航不算強,單沖一次11小時很厲害(不過個人覺得這是最理想的數據,實際要打折扣,下文有對比)。
除此之外,兩者都支持快充,但Buds+支持Qi無線充電協(xié)議,適用更廣泛。

▲在繼續(xù)說下去之前,個人先總結一下Buds這老款(因為個人一向倡導的是買新不買舊)。個人的感覺很多人包括其使用者是高估了它,原因可能是沒使用過同價位其它的TWS耳機,又或者本身是三星手機用戶。
Buds問題其實挺明顯的,除了單耳雙耳切換出現兩邊不同音量(把耳機再放進收納盒關上收納盒再重新打開就OK了)的現象,它的延遲也是可感知的,加上不太長的續(xù)航、雞肋的兼聽環(huán)境音以及略有瑕疵的收納盒,即使在去年也算不上優(yōu)秀作品,所以我到手后并沒有評測的欲望了,那會要是說出來肯定被視為故意黑。
所以這么一對比的話,Buds+的升級是很有效果的,功能明顯更實用了,當然價格也翻倍了。很多人拿它和AirPodsPRO對比,其實它是和二代AirPods一個級別的,而且是三星手機用戶使用會更合適。
不過國內目前的三星手機用戶可能沒那么多了,所以在我用華為手機使用的它的時候,我是想拿它和另一款德國“AirPods”作對比的,這便是Teufel的AIRY,也是剛上市的。

▲外觀對比
一個是半入耳式,一個是入耳式,按道理不該放在一起說,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可以當做兩個類別的對比。
在佩戴上,半入耳式是有天然優(yōu)勢的,穩(wěn)固度和舒適度都可以做得更好,不過Buds+的佩戴是不遜這款半入耳式的Teufel的AIRY的,因為它的腔體較小,可以說它是入耳式TWS里佩戴最好的。

▲細節(jié)對比
在做工上,盡管AIYR出自德國之手,但相比三星Buds+還是略遜一籌。AIRY沒有做成AirPods那樣的鏡面效果,它是在塑料材質上做了類膚和涂膜工藝,有質感,但是沒有Buds+帶亮面的潤澤感有視覺沖擊力。
不過整體顏值上應該是各有千秋,畢竟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功能對比
功能上是可以看出價格差異的,Teufel AIRY沒什么特殊功能,和Buds+一樣采用觸摸式操作,且不分主副耳,單擊暫停/開始,雙擊和三擊切換歌曲,長按呼喚語音助手,沒有Buds+的音量調節(jié)和兼聽環(huán)境音以及APP上的均衡器,它的特點是左右腔體隨便操作,兩邊操作功能是一樣的,不是左邊雙擊右邊三擊,因為功能做得很簡單,所以操作異常流暢。
不過在此處又可以分辨出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觸摸操作的差異性,因為Buds+異常小巧,誤觸幾率是高于半入耳式的,包括從收納盒拿出或放進去都沒有半入耳那么順手。

▲收納盒對比
同時對比收納盒還會發(fā)現Teufel AIRY這種方形的盒子雖然沒有扁圓的好看,但實際體驗會更高,除了取出和放進,AIRY的充電觸點是在尾巴最末梢,同時還有吸附設計,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它放進收納盒藍牙未斷開或者充電接觸不良。
藍牙對比
兩者都不是高通芯片,但都是5.0版本的藍牙,都不支持APTX以及LDAC,不過相對于AIRY支持AAC,BUDS+還有個三星自家的藍牙傳輸協(xié)議,如果是三星手機用戶使用BUDS+是有票面上的優(yōu)勢的。不過個人在mate30上測試的延遲,兩者是沒有明顯差別的,倒是藍牙信號方面,AIRY略勝半分,因為它也是一線水準而已,還不算頂級水準。
續(xù)航對比
前文說過Buds+是耳機11小時+收納盒11小時,其實不算優(yōu)秀,但耳機續(xù)航不是一般的長,能在這么小的腔體里做出這種續(xù)航是很難得的;AIRY的是6+25小時,它的耳機容量是60毫安(BUds+是85毫安),25毫安的差別可以有5小時的續(xù)航落差,著實不信。好在其實真無線耳機由于收納盒自帶續(xù)航功能以及快充的普及,我相信對續(xù)航敏感的人并不多。

音質對比
音質方面,Buds+既有AKG坐鎮(zhèn),又有均衡器調節(jié),票面上是很亮眼的;不過AIRY并不是吃素的,Teufel本身就是德國的資深音響品牌,所以在音質方面也是有獨特造詣的。
個人用這兩款價格落差三四百的作對比,除了兩種款型之差,還有個原因就是音質。
Buds+相對于Buds,從單動圈變成了雙動圈,由一個高音單元和一個低音單元組成,聽歌時建議把環(huán)境音開小或者關掉。
此外由于個人沒有三星手機,這里的聽感基于華為mate30的表現,均衡器設置則是默認正常模式,所以你即使認為這是用Buds+的音質下限來對比有失公允我亦不反對,我也沒有用支持AAC的果機來提升Teufel的上限,個人本文的宗旨是僅給非三星手機用戶作參考。
盡管是雙動圈,三星Buds+的解析還是挺犀利的,而且低頻量感不少,動態(tài)很足,彈性不錯,有著還算優(yōu)秀的器樂分離感,不過縱向聲場明顯好于橫向聲場,所以低頻有那么一點緊;AIRY盡管是做箱子出身,但低頻的量感沒有雙動圈的Buds+多,動態(tài)也沒后者足,初聽沒有Buds+搶耳,不過它的聲場均衡帶來的通透感要好那么一點。
聽流行樂時,Buds+的解析會讓人更舒服,但是在聽打擊樂時,AIRY的氛圍自然會好過Buds+的生硬,除非你就是奔著炸裂的刺激感去的,選Buds+也OK,但也要承擔底噪風險。

▲人聲部分我覺得是有爭議的,按道理說Teufel是做箱子的,它的人聲會醇厚、立體感明顯,實際上它的人聲很中正,解析比低頻要好,飽滿、偏淡,線條感明顯,不生硬,柔和度恰到好處,完全是HIFI風格的調音。
而Buds+有點相反,原本是AKG操刀,應該是HIFI風格的調音,但實際上它除了有犀利的解析,還有明顯的立體感,聲音飽滿厚實甚至有點生硬,和AIRY有點互換的意思。至于孰高孰低,此處就沒比較的意義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看各自喜好。

▲高頻方面兩者倒是用各自的風格達到了殊途同歸的效果,Buds+依然是強解析,音色極亮,動態(tài)超足,瞬態(tài)也很犀利,有不錯的延伸感和出色的分離度,盡管聲場仍有些緊促,但層次還是分明的,整體還算自然;
AIRY走的依然是HIFI風格調音,動態(tài)保持自然的狀態(tài),聲場明顯,有恰合時宜的亮度,解析略欠火候,入耳不如Buds+抓耳,但氛圍反而更自然一些,如果聽樂器細節(jié)Buds+會完勝,但聽整體則略遜AIRY。

▲總結陳詞:
如果你問我兩者到底誰的聲音好,個人不想直接回答。Buds+的收納盒上寫著Sound by AKG,但個人覺得它的聲音并不AKG,相反是迎合市場的“力作”。如果你沒聽過什么HIFI耳機也不打算聽HIFI耳機,選它一點問題都沒有。
至于Buds和Buds+怎么選,我還是推崇后者,好感是翻倍的;如果你還比較好手游而不考慮價格,這三者我還是推薦Buds+,它的低音和解析玩《刺激戰(zhàn)場》類的FPS游戲是有絕對優(yōu)勢的。
不過要說聲音的話,Buds+的音質還是被高估了,不僅僅是這款便宜三四百的Teufel AIRY和它可平分秋色,即使是同價位的惠威AW76在音質甚至整體上也是可以把它PK下去的。
最后還得補充一句,個人沒有三星手機可用,如果你是三星手機用戶,那么此文對你的參考價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