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狼記【下】(言洛組)

1 這是夏玖言,或者說也有可能是歌姬同人的一種新嘗試——文言文寫文,希望大家多多諒解,輕一點噴,謝謝!
2?初次來寫文言文可能會做出讓辜鴻銘、王國維落淚;胡適、魯迅震怒的事來,希望諸位先賢別托夢來教導我(反正我也記不?。?/strong>
3 連加關注,謝謝!
4 感謝Lance老師(@Wergh-Roune)對本文的指導與幫助(給他點個關注,他會很高興的)
5 那個狼就是言和哦,下一篇會體現(xiàn)
6 如果有人需要白話文版的話,那我會抽空寫成白話文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至正三年中秋,帝邀諸后妃于長春園賞月,當是時,桂花上稍,月色更上幾分;六宮粉黛,宮冷更顯暖色;山肴野蔬,雖平更能喝醉;流觴曲水,詩賦盡在笑談。少焉,月出于高丘之上,徘徊于宮闕之間。婆羅門曲響,羽衣舞女出。婀娜舞姿,盡顯皇室典雅;編鐘陣陣,方知古風猶存。八佾中有一人,其發(fā)雪白,著青綠之衣,別青葉之簪。舞于庭中,或掩袖半遮,或飛天奔月,玉足點點,步步能生蓮花;雙目簌簌,月光照映閃閃。舞女舞之,忽折躍三兩步,舞于洛貴妃前,忽近忽遠,雙眼諂媚,有類駱氏之筆之美人。依見其舞姿曼妙,心大喜之,因私語問總管曰:“此女謂誰?竟能舞如此曼妙之舞?”
敬事房之大臣曰:“此女無名無姓,乃泰武十五年瘟疫中一幸存女,時先帝有好生之德,命無家可歸者可居于宮中,故居于宮中,習女子之德于教坊,名屬第一,因而今日中秋舞于庭中?!?/p>
依曰:“善!”遂坐于帝旁,懇請帝賞此女子做侍女,以解后宮空虛之苦。帝聞后大喜,名舞女近身前來。
“舞女,敢問汝有名字否?”
“回皇上,賤身自右北平至宮中,未嘗有一人賜名。”
依見其舞動之美,聲音亦是如此平和,心甚滿意,便賜名‘言和’,自此跟遂貴妃于后宮。此后,依與言和交往甚密,常與言和互訴衷腸,而言和亦教授天依琴棋書畫之術。二人感情,如膠似漆,雖為主仆,更像姐妹。六宮之間,有羨者甚,皆嘆自無貴妃之福,只可獨坐宮闈,靜等帝之寵幸。
至正五年中元,時百姓之寒衣節(jié),先祖有訓,天子應在此時于大報恩寺祭祀列祖列宗,洛貴妃亦然,便邀女官言和一同前往。然和自今朝見時,常揉左股,或揉尾骨,似有不適。然依命和必前往,和不敢違命,乃隨貴妃前去祭祀。是時夜深,神路街內(nèi),燈火如螢蟲之微,人聲如鬼語之細,寒蟬凄切,古猿哀鳴。依與帝進報恩寺,焚錢燃香,念念有詞。當是時,月有微紅而和頭痛欲裂,尾椎之處,有一狼尾,肌膚各處,狼毛初現(xiàn)。
少焉,依先出寺,邁入門口,見周遭羽林,皆遭狼刃之毒手,和之衣物,皆已撕裂,望之,則見不遠處一雪狼立于此,雙目圓睜,雙手互博,不知所措。近身,則看此狼左股又一傷痕,方知此狼乃依救之。依大驚,便問此狼:“今汝來此,又復何事,我家和兒今在何處?”
狼曰:“吾即言和也,本是一狼妖,幸得貴妃娘娘相救,和方有今天,至正元年化為人形,方知君已入帝王之家,便只身入宮,自言右北平郡一遺孤也,今能被貴妃娘娘賜名,又與君相交甚好,雖死而無撼。然這人身,凡中元之節(jié)便不可長存,今吾之身份已露,只好獨走于江湖,待適時報答君恩?!闭f完遂棄天依而去。帝隨后趕來,看如此之慘象,嘆言和已逝,遂立紀念碑于報恩寺前,記錄和之功德,唯依一人知言和之去處。
至正六年,河東將軍反,率漁陽、右北平諸郡之軍,欲清君側于神都。帝驚恐不已,即廢天依于冷宮。冷宮凄凄,無燈無人,衣食素淡,何人能居!依獨坐木凳之中,以淚洗面曰:“二八之年,總角宴宴,豆蔻六載,度日如年。恨君臣之二心兮,唯讓女身受罪;笑自己之天真兮,哪知金屋不金?!?/p>
片刻,破瓦有震動之聲,依以為敵軍攻城,擊碎破瓦幾片爾,遂躲床角而避之,然見一短發(fā)女子從破洞下入,雖著男裝,配長劍,女聲宛在。依近聽去,正是言和,遂走進前去,以身相擁。和見其妝容不在,衣服破敗。撫頭而嘆曰:“官紳一氣,致使恩公受難;豆蔻年華,豈能他人安排。”遂抱天依,以輕功之術送天依去國離宮。
至正十年,河東之亂平,帝還于舊都,見冷宮內(nèi)空無一人,心大疑,遂令羽林禁軍搜天依于四海,皆無果。
永輝二年,漁陽郡鄉(xiāng)野之中,有兩女子居于廬中,其發(fā)一灰一白,灰發(fā)女子平日采藥于山中,醫(yī)人于鄉(xiāng)野;白發(fā)女子善砍柴狩獵于林中。至夜,兩女子便鼓瑟琴于廬中,夜夜笙歌而不停,歡愉之聲,繞梁三月。鄉(xiāng)人皆問二人者誰,皆笑而不答。蓋天依與言和二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