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05)南通狼山
文游天下(805) 南通狼山 文/石巖磊 ??佛教雖源于古印度,但在中國得到發(fā)揚光大,古剎廟宇遍布各地,由此形成眾多佛家名山,如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除了這“四大名山”之外,還有“八小名山”,其中江蘇省南通市的狼山位居首位。 ???狼山因形似狼頭而得名,也有山中曾現(xiàn)白狼之說,唐高宗時期山上即建有佛塔,其同佛教結(jié)緣已超1300多年,為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圣”之一,代表著光明與智慧,可以使信徒發(fā)揮自身的一切聰明才智,從而化煞化兇,吉祥如意,事業(yè)有成,達到理想之境。狼山也因此香火極盛,從古至今善男信女絡(luò)繹不絕,而唐朝的一位聰慧的大詩人也和它有不解之緣。 ??浙江義烏人駱賓王自幼天資聰穎,被譽為神童,他7歲時就寫下名垂千古的《詠鵝》詩,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并稱“唐初四杰”,他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當屬《討武曌檄》。公元684年,武則天廢黜唐中宗,其臨朝稱制的野心昭然若揭,英國公徐敬業(yè)起兵反叛,駱賓王為其幕僚,掌管文書機要,欣然作《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文章歷數(shù)武則天的惡行:“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辈ν豕蟪及l(fā)出靈魂拷問:“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xié)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文末感言:“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整篇文章一氣呵成,氣勢如虹,文采斐然。盡管武則天被罵得狗血淋頭,可她對駱賓王的才華還是贊不絕口:“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但心狠手辣的女皇立即派兵鎮(zhèn)壓叛軍,徐敬業(yè)兵敗被殺。而駱賓王流落南通一帶隱居,最后葬于當?shù)?。其墓在明朝時被鄉(xiāng)民發(fā)現(xiàn),清乾隆年間有名士將墓冢移至狼山。 ??一代文豪遂歸入大勢至菩薩的“轄區(qū)”,神童終是皈依了智慧之神,似是天意使然,而狼山又添了無限詩意。池塘中的群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樹上的寒蟬發(fā)出悲鳴:“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而狼頭狀的山峰則厲言質(zhì)問:“竟是誰家之天下?”駱賓王不是達官顯貴,卻是無冕之王,他未能鏟除邪僻,但博得對手的贊譽,其終是遁入桃花源,隱匿于青山秀水間。 ???狼山因駱賓王的加盟而不再貌似猙獰,其變得愈加嫵媚動人,這里有觀音禪院的晨鐘暮鼓,這里有林溪精舍的優(yōu)雅含蓄,這里還有支云塔的氣壯山河,這里亦有廣教寺的繞梁梵音。山不在高,有詩則仁,寺不在宏,有佛則神,狼山不遠人,它啟人心智,它詩化人生。南通狼山之行,還需要更多的理由嗎? ???2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