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普京后,拜登“御駕親征”,把挑釁與恐嚇擺在了桌面上
在俄烏沖突爆發(fā)一周年之際,拜登選擇了“御駕親征”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拜登的此次訪問行程比較神秘,原來是公開要訪問波蘭。很多人只是猜測他會順便訪問一下基輔。
誰也沒想到,拜登會率先訪問基輔,而且提前幾個小時通知了俄羅斯。所以,拜登此次歐洲的行程訪問波蘭只是個幌子,突訪基輔才是真的?,F(xiàn)在的問題是:西方多個國家領(lǐng)導人都訪問了基輔之后,拜登作為西方世界的領(lǐng)袖,訪問基輔有什么特殊意義呢?
第一,明明白白提前通報俄羅斯,篤定普京不敢升級沖突,說明美國已經(jīng)看清了俄羅斯的底線,明白不會危險到自身安全。有俄羅斯媒體就在熱議,為什么不出動轟炸機在基輔將拜登干掉,能提出這種問題的其實是非常幼稚的。
普京在烏克蘭進行的特別軍事行動是一場有限的作戰(zhàn)行動,甚至都沒有宣戰(zhàn)。俄羅斯軍隊到現(xiàn)在都沒有把澤連斯基當成攻擊的目標,也沒有打擊過烏克蘭的政府部門,最多也就是涉及到一些能源基礎設施。
所以,拜登訪問基輔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美國提前幾個小時通知俄羅斯,只不過就是兩個核大國之間的禮節(jié),或者說是溝通機制。只要普京沒有瘋,就不可能危及拜登的生命安全,因為這么做對解決烏克蘭危機毫無用處,反而會導致美俄發(fā)生軍事沖突,導致北約直接下場,這是俄羅斯整個國家和俄軍無法承受的后果。
第二,拜登此舉要挑戰(zhàn)俄羅斯完成“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決心,或者說等于宣告俄方戰(zhàn)略目標的失敗。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周年之際訪問基輔,目的是打擊普京發(fā)起這場戰(zhàn)爭的正義性,或者說惡化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作戰(zhàn)前景。拜登等于在告訴西方,軍事援助烏克蘭是成功的,俄羅斯是一定會失敗的。
第三,恐嚇俄羅斯,宣示西方將無限期支持烏克蘭戰(zhàn)斗到底,這場戰(zhàn)爭將成消耗俄羅斯國力的噩夢。在沖突爆發(fā)之初,美國人是跑得最快的。由于俄羅斯軍隊打的比較拉垮,美國看到了機會,所以才有了后來拜登干涉俄烏談判,澤連斯基政府拒絕與普京談判。
俄烏沖突長期化,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沒有期限,援助的武器裝備也沒有“紅線。所以,拜登等于在告訴普京,別想著西方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失去耐心,這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第四,強化美國在西方國家中的領(lǐng)袖地位。這次突訪行動對拜登的外交政策是加分項,“御駕親征”表達了堅定支持烏克蘭的態(tài)度,爭取美國民眾對民主黨的支持率;強化美國在西方國家中的領(lǐng)袖地位,用代理人戰(zhàn)爭加強美國霸權(quán)符合美國的利益。
在美國國內(nèi),對長期援助烏克蘭是有分歧的,主要就是共和黨的一些議員認為,持續(xù)在歐洲方向投入大量的軍事資源會影響到美國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的大戰(zhàn)略。但是,如果軍援烏克蘭獲得的外交收益比對抗中國還大呢?那么美國持續(xù)援助烏克蘭的政治阻力就會變小。拜登似乎在塑造“軍援烏克蘭就是政治正確”這么一種理念,現(xiàn)在看是非常成功的。
拜登來了,對澤連斯基和烏克蘭人民來說是一劑強心針,但是不可能恐嚇住俄羅斯人對特別軍事行動的支持。俄烏沖突會長期存在下去,美國憑借其強大的國力,就算在烏克蘭付出一定的代價仍然算是一個大贏家。拜登已經(jīng)把挑釁和恐嚇擺在了桌面,接下來俄羅斯只能通過戰(zhàn)爭手段贏得尊重,否則這場沖突對俄羅斯而言前景是非常不利的。事實證明,俄羅斯和烏克蘭人民的血還沒有流夠,如果美國霸權(quán)非要靠這場戰(zhàn)爭來維系,那么真是人類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