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我們今天怎么學習《論語》(三)?| 吳守立國學智慧日記第5天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學習《論語》5步法:讀,解,行,講,傳。
已經(jīng)和大家分享了第1步“素讀”和第2步“解經(jīng)”。
今天繼續(xù)分享學習《論語》的第3步:“行經(jīng)”。
第3步:行經(jīng),把經(jīng)典化作動詞。
經(jīng)典只有化作動詞,才會對我們的人生產(chǎn)生真正的價值。否則,光顧著記誦,就算100遍,1000遍,甚至磨成粉,就著水喝下去,也沒多大意義。
經(jīng)典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月亮才是我們要到達的真理彼岸,很多人執(zhí)著于記誦經(jīng)典本身,卻忘了他真正要去的地方。

下面我來舉《論語·學而第一》里的一章來說明如何把《論語》化作動詞。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儒家的文字讀起來很平常,但是平常的文字里卻蘊含了高深的義理,里面含藏了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人生大道。就像這段話讀起來很平常,一掃而過,但是細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要做到真的不簡單!
其實,你把高深的佛家經(jīng)論或道家經(jīng)論,用在日常生活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就是《論語》,就是《孟子》。

子夏簡介—天第書院
子夏曰:賢賢易色,我先來介紹下子夏,子夏姓ト,名商,卜商,號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十哲之ー。
“賢賢”,第一個賢是動詞,是愛好;第二個賢是名詞,是賢德。愛好賢德的人叫做賢賢?!耙住笔歉鼡Q,忘記;“色”指的是容貌、表情、舉止、作為、穿著、尊卑、榮辱等。
“賢賢易色”是什么意思?子夏說,喜好一個人內(nèi)在的賢德(心性),就應該忘掉一切外在的比較、對待,忘掉他外在的容貌、表情、功業(yè)、作為。
不過通常我們跟一個人交往的時候先看什么啊?看外表,第一印象!你去求職的時候,你先打理你的內(nèi)在還是外在?先打理外在。
這固然是一時之用,不過長期來說,你跟一個人相處,你每天看她的漂不漂亮還是她的心性?你是看她的心,你跟一個你喜歡或不喜歡的心在相處。你跟你公司的同事相處,每天一進辦公室,人家說“她好漂亮”,你到時候就不會看這些了,因為天天在一起,就看她心性的品質(zhì)。
結(jié)交賢人也是這樣,你要關(guān)注的不是他外在的容貌,或出不出名,道場有多大,不是看這些。要易色,忘掉這些,我跟他結(jié)交是因為他內(nèi)在的品質(zhì),他有德,有道!
一個人如果太努力經(jīng)營外在,不斷去活給別人看,就會痛苦得不得了。而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人世間的痛苦好像都是因為這一項。同學會的時候,大家名片拿出來比來比去,你開始有很多心情,有的人會開始不太喜歡去,有的人口沫橫飛。

如果你相信自己還不錯,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你的時候,你就可以很自在。而這個“別人怎么看你的時候”,就是“賢賢易色”所說的那個“色”字。
我們的生活總是建筑在遠方,如果明天我有錢,我就可以如何如何。但是如果你現(xiàn)在賺錢少你會不快樂的話,就算你有再多的錢,我保證你也不一定會快樂!你只是在幻想我有錢一定很快樂,可是,快樂是一種心情,而不是錢,你得要搞清楚。
當你很有錢,你還是擁有不快樂的那個本錢,那個本錢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你對你胸中氣血的判斷模式。如果你一個人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得其樂,即使嫁了人,娶了老婆,跟你愛的人在一起,你一樣是不會快樂的,因為不快樂是你的本質(zhì)和習性。如果現(xiàn)在不懂得享受生活,未來也不會享受生活。
不論對人對己,忘掉外在容貌跟浮華,把那些假象能夠褪得下來,每個人都可以證入內(nèi)在的清靜本真。
賢賢易色,不論對人對己,我們都往這個方向靠。教育孩子更要如此,做父母的要給孩子從小就灌輸這樣的觀念:賢賢易色。美好的實質(zhì)比外在的浮華更重要!
日日不斷,水滴石穿。


PS:如果內(nèi)容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支持一下。
歡迎大家關(guān)注我的視頻號【吳守立國學智慧】,以國學智慧為出發(fā)點,分享關(guān)于個人成長、夫妻關(guān)系、孩子教育、企業(yè)管理等干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