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東】中醫(yī)診斷學(128講全)

b站默認是關閉字幕的,需要看字幕的,直接點擊下面的按鈕打開就可以

【李燦東】中醫(yī)診斷學(128講全)
緒論:
診斷:
診察判斷辨別
對象:整體、動態(tài)、活人、社會人、個體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比較有名的醫(yī)書:《傷寒論》《金匱要略》
金破不鳴 ---- 失音 治肺
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

望診
看、觀察
== 望神:
神亂:狂躁不安、恐懼
癲?。?/strong>這里不同于西醫(yī)的癲癇。表情淡漠、眼鏡呆滯、哭笑無常、喃喃自語,痰迷(蒙)心竅所致。心神不足導致
癇?。?/strong>相當于西醫(yī)的癲癇,羊癲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中如做豬羊叫聲,醒后如常,痰迷心竅所致
狂?。?/strong>酷熱躁動,意識不清楚,罵罵咧咧。登高而歌,不避親疏。痰火擾神。
望神注意事項:
- 重視望神:真假虛癥
- 審慎真假:甄別假象
== 望色:(望面部色澤)
面部皮膚的顏色
常色:正常的面色
病色:
正常紅色:如白裹朱
病色:
3 黃色:
脾虛:食少、便溏
濕證:
黃疸:面黃、身黃、尿黃、眼白黃
主要是濕引起
萎黃:
黃胖:黃而虛浮
4 青色:
主寒癥
氣滯血瘀
痛、驚風
肝膽病、小兒驚風
驚惕、夜啼
== 望形:形體
胖、瘦
強弱:體強or體弱
== 望囟門:
囟填:囟門凸起
囟陷:
解顱:遲閉(腎精腎氣虧虛)
五遲五軟病
五遲是指立遲、行遲、語遲、發(fā)遲、齒遲;
五軟是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均屬于小兒生長發(fā)育障礙病證。
== 望發(fā):頭發(fā)
腎其華在發(fā)
發(fā)為血之余
- 發(fā)結
- 少白頭
- 脫發(fā)
1)斑禿:鬼剃頭,女性多見,血虛受風所致
2)稀疏易脫
生姜擦一下,可以生發(fā)
== 望目:眼睛
風主癢
目淡:血虛
眼瞼腫:臥蠶狀
== 望軀體:眼睛
癭瘤:痰氣交接
== 望項強(jiāng):脖子僵硬
3)桶狀胸:
4)雞胸:龜背、羅圈腿
先天畸形,是因為腎氣不足
5)臌脹:腹部脹大,四肢反小,青筋暴露,蛛絲紅縷,振水聲--->肝郁脾虛
== 望皮膚:
1)斑疹:
2)白?pei:像小米一樣,扎破流水
3)水痘:
4)濕疹:紅斑,癢
5)水痘:
== 望排出物:
1)分泌物:
2)排泄物:
黃色、粘稠、不易排出、味臭 --> 實證、熱證
白色、清稀、易排出、味不臭 --> 虛證、寒證
== 望小兒指紋:
1)部位:食指、掌側、前緣 < 3歲
2)原理: 手太陰肺經(jīng)
3)代替脈診
常紋:紋色淺紅、單支楔形、
病紋:三關測輕重(越長越重),
浮沉分表里
淡滯定虛實:深實
紅紫辨寒熱:紅寒,紫熱

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
黑紋因中惡,黃色困脾端。
三關測輕重,浮沉分表里。
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
舌診,屬于望診的一部分
通過觀察病人的舌質和舌苔的變化,診斷疾病的方法。
舌根,舌中,舌尖,舌邊

方法:
自然伸舌、放松平展
注意事項:
光線:自然光 > 白光 > 其他顏色光
染苔:吃了一些帶顏色的東西,比如墨魚、牛奶等
舌診的內(nèi)容和正常的舌象:
內(nèi)容:
1)舌質:舌的本體(肌肉、脈絡組織)
----- 臟腑功能、
2)舌苔:舌面上的苔狀物
------ 胃氣的強弱,邪氣的性質
3)舌下絡脈:
正常的舌象:
淡紅舌
-- 紅白適中、大小適中、干濕適中、轉動靈活
薄白苔
-- 薄白潔凈、干濕適中,緊貼舌面如一體
齒印、裂紋、剝苔
環(huán)境影響
望舌質:
神、色、形、態(tài)
紅活
榮枯
1)
2)
3)
4)裂紋舌
-- 脾虛濕浸
5)齒痕舌
望舌態(tài):
1)
2)強(jiāng)硬舌:不柔和、伸縮不利
3)震顫舌
望舌苔:
脾氣虛所生成
1)厚、薄苔(見底為薄,為正常人)
2) 潤苔、燥苔
3)濕苔
4)腐苔:
5)剝苔:前剝苔(前面脫落)、根剝苔、花剝、地圖舌、光剝苔(無苔)
剝苔形成:胃氣陰傷、津液虧虛、氣血虧虛
※ 惡聞食臭、臭如敗卵 ※
小兒地圖舌:疳積
- 望苔色:
聞診
聽:病人的聲音
嗅:病人的味道、環(huán)境的味道
第一節(jié):聽聲音
咳嗽聲:
-- 高低
-- 強弱
-- 清濁
-- 緩急
嘆息聲:
正常的聲音:
-- 自然
-- 和暢
-- 流利
-- 自如
-- 意與言符
不同狀態(tài)、不同位置(老/幼)會變化
病態(tài)的聲音:
產(chǎn)生原因 :---- 外感濕邪、外感風寒
(一)
-- 語聲重濁
-- 鼻塞聲重
-- 音啞與失音:寶娟聲
--- 金實不鳴與金破不鳴
-- 鼻鼾(打呼嚕):
--- 胖人多痰 <-- 化痰減肥
--- 鼻咽有病
-- 太息(嘆氣):
--- 喜太息
-- 驚呼:
--- 平時被嚇了一下
--- 睡夢中受驚
(二)語言的異常
-- 1.譫語:神志不清、語無倫次、言語錯亂、聲高有力
-- 2.振聲:語言重復
-- 3.奪氣:
-- 4.語謇jiǎn:說話含糊不清
-- 5.獨語:經(jīng)常自言自語(喃喃自語),見人即止(說話無對象)
--- 心氣不足,氣血虛
-- 6.錯語:語言錯亂,語后糾錯,或常自糾
--- 神氣不足
-- 7.狂言:狂?。ㄎ浒V)
--- 痰火擾心
(三)呼吸的異常
-- 1.喘(氣喘):呼吸困難、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
--- 肺的問題
--- 寒熱虛實區(qū)分
-- 2.哮:哮鳴音、哮必兼喘
--- 外部引動伏痰
--- 冷熱之分
---- a.冷:寒冷伏肺
---- b.熱:痰濃黃
-- 3.短氣(氣短):
--- 呼吸急促、不相接續(xù),似喘而不抬肩,氣急無痰聲
?-- 4.少氣:
--- 呼吸微弱、語氣微弱
---- 氣虛
(四)咳嗽
有氣上升至喉嚨,聲道關閉,突然開放,發(fā)出響聲
-- 肺的問題主多,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大聲的均為實證
?-- 嗽:有痰無聲
? -- 干咳:有聲音沒有痰
? -- 咽咳:有聲音沒有痰
--- 百日咳
--- 白喉
(五)嘔吐:胃氣上逆
|---- 有聲無物:干嘔
|---- 有物無聲:吐
|---- 有聲有物:嘔吐
--- 欲嘔:
外傷+碰射狀嘔吐==問題很嚴重
--- 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脾胃陽虛所致
--- 水逆:口干欲飲,飲入即吐
(六)呃逆
--- 以草刺激鼻打噴嚏就好
--- 久病嘔逆:胃氣衰敗之象
(七)噯氣
--- 氣滯:胃氣上逆
(八)太息:嘆氣
(九)噴嚏
(十)腸鳴
--- 氣過水音:肝郁氣滯,寒濕
第二節(jié):嗅氣味
(一)病體氣味
(二)病室氣味
--- 環(huán)境氣味
(三)排出物氣味
問診
第一節(jié):
脈診
八綱辨證
病性辯證
臟腑辯證
辯臟腑并病癥候
===== 中醫(yī)課程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潘毅
中醫(yī)診斷學 -- 李燦東
【【李燦東】中醫(yī)診斷學(128講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y4y1i7uv/?p=36&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bf54f3c1d157dc0fd60f6db4e152fbb0
中藥學
方劑學
中醫(yī)內(nèi)科學
針灸學
黃帝內(nèi)經(jīng)
傷寒論 ---- 郝萬山
金匱要略
溫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