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弧事件帶來的思考

我在上選修的知識產(chǎn)權課的時候,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如果說法律是維護公平與正義的,那么我要加一個例外,那就是知識產(chǎn)權法。
藍弧事件很多高端黑攻擊我國知識產(chǎn)權保護不夠完善,甚至還有更黑的說法出現(xiàn),這里我就點出了,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首先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國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確有待提高,但是沒有各位想的那么糟糕,如果滿分一百來算吧,中國可以達到七八十了。藍弧事件圓谷敗訴其實很冤枉,但是問題并不是出在我國保護不力,而是在于圓谷自己的失誤,這里我就簡單說一下。
藍弧的版權購買自泰國,泰國公司獲得版權的證明是《1976年協(xié)議》,但是最近隨著泰國內(nèi)部發(fā)生 了一些事,這個法案被爆出是假的,于是圓谷去泰國打官司廢除了該協(xié)議。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想法,那么藍弧的版權應該也作廢了,確實是這樣。所以圓谷在來中國打官司只要出示這個協(xié)議是作廢的假協(xié)議就可以終止藍弧的版權。但是不知道圓谷的法律顧問是不是大力喝多了,飄飄然然了,忘了把泰國這個判決公證了。這里我要重點說一下,外國的法律的范圍是外國,總不能有個國家的法律能涵蓋其他國家吧,所以外國法律證明的東西想要在本國使用,必須公證,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但是圓谷沒有,沒有公證也就是說這個證據(jù)就相當于沒有,這是圓谷敗訴的一個重大原因,關鍵證據(jù)無法出示。
藍弧版權是合法的,但是確是不合情理的,他是鉆了空子的。圓谷其實沒有什么太大的損失,因為中國市場目前還不是他的重點,而且日后中國地區(qū)的其他版權也會因為時限問題回到圓谷手中。在這里,最大的失敗者是藍弧,他為了省一點使用費,丟盡了自己攢下的口碑。
在這里我要說一下,最近有人發(fā)現(xiàn)日本有盜版我國畫師的現(xiàn)象,那么我們的畫師要是想進行跨國訴訟,一定要吸取圓谷的教訓,在中國得到的法律證據(jù)想要在日本使用,必須要日本法院的公證。藍弧這個案子可以進一下教科書了,不過是基礎階段的。
除了藍弧,最近比較火的事件還有《汽車人總動員》訴訟案。這個案子我是全程聽下來了。首先說,皮克斯贏得真的不容易?,F(xiàn)在抄襲的人也很聰明,都是鉆空子。在本案中,皮克斯方認為,被告《汽車人總動員》的主要汽車動畫形象明顯使用和剽竊了《賽車總動員》中的形象,《汽車人總動員》的電影海報與《賽車總動員2》的電影海報亦構成實質(zhì)近似,侵害了兩公司作品的著作權。
最后法院支持了皮克斯一半說法,即《汽車人總動員》形象和海報相似,侵犯其著作權,但是沒有支持名字抄襲和誤導消費者。因為法院認為,《汽車人總動員》的名字和《賽車總動員》名字相差較大,雖然被告的海報中有遮擋人這個字的舉動,但是汽車和賽車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實這里我們都知道,在皮克斯引進《賽車總動員》之前,《汽車總動員》是民間翻譯,而且普及度明顯要比后來的《賽車總動員》要大。但是皮克斯在中國注冊的是《賽車總動員》的版權,所以這里法院無法支持皮克斯的說法。但是皮克斯可以提出早期民間翻譯問題,但是可能由于本次官司是在眾粉絲要求下開打的,所以皮克斯不想拖延時間,于是沒有繼續(xù)深究。
雙方的辯論真的是很激烈,最后的關鍵其實證據(jù)有兩個,《汽車人總動員》的律師在提交關鍵性證據(jù)的時候出現(xiàn)了失誤,最后才使得判決朝有利方向前進。相信很多人都會疑問,《汽車人總動員》這種明目張膽的抄襲名字是怎么過審的,中國審核時吃干飯的嗎?其實這里就誤解了,原來《汽車人總動員》的原名叫做《小小汽車工程師》,這個名字是上映前幾個星期改的,為的就是躲避審核和誤導觀眾。皮克斯方指出了這個問題,如果被告方?jīng)]有什么想法,為啥臨近上映的時候更改名字。這是被告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被告方提供的一個棘手的證據(jù)就是其他汽車擬人動畫,在提交的動畫中,汽車擬人大部分都是車窗當眼睛的。被告以這個為理由認為,汽車擬人大部分都是這種形象,或者是車窗為眼睛,或者是反光鏡為眼睛,所以出現(xiàn)相似是無法避免的。不得不說被告這手出的非常狠毒,但是犯了個小錯誤,皮克斯方立刻抓住了,那就是被告說汽車擬人一般為車窗當眼睛或者是反光鏡,但是被告方為何不是反光鏡而是車窗,而且被告提供的動畫和原告的作品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大的差距,但是和被告方相比卻極為相似,這是怎么回事?
最終皮克斯贏得了 官司,不過過程很驚險。
我為什么要寫這個?就是告訴各位,在所有的官司中,知識產(chǎn)權領域的是最講證據(jù)和原則的,講證據(jù)和原則其實就是說不講情面。在這方面,證明我是我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不是我國怎么這么樣,這是全世界都有的問題。所以各位在面對這類事的時候,多一些理智,有時間地圖炮,不如關注一下怎么幫忙舉證吧
藍弧事件帶來的思考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