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里木盟的來由
熟悉蒙古歷史的人都知道,通遼市原來的名字叫做哲里木。那么,哲里木盟為啥改名叫做通遼市,而不叫哲里木市呢?

成吉思汗
我們先說說哲里木盟的歷史。
哲里木盟的始祖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撒兒,他射箭非常準,都叫他神箭手。在鮮卑語中,神箭手稱呼為科爾沁。后來,哈撒兒的封地也就成了科爾沁部。此后,科爾沁部落大部分時間游牧在今日通遼一帶。到了清朝,皇室奉行滿蒙一家,很多皇室都娶了蒙古科爾沁部落的美女。所以說,在清朝科爾沁部落是非常受重視的,地位很高。
清朝初年,清朝統(tǒng)治者在內外蒙古地區(qū)采用的行政組織形式,是盟旗制度。內蒙古的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四個部落十個旗組成哲里木盟。哲里木是啥意思呢?“哲里木”是蒙古語,意為馬鞍吊帶,因清代內札薩克十旗會盟于哲里木山而得名。
哲里木盟的區(qū)域是非常大的, 北起嫩江流域,經洮兒河流域和西拉木倫河流域,南到養(yǎng)息牧河流域的廣闊地區(qū)!在很多年前,通遼還只不過是哲里木盟的一個鎮(zhèn)!

通遼市
清朝對蒙古的統(tǒng)治實行蒙地封禁政策。在關內居住的人口,不準出關外在蒙古地方開墾地畝,違者要按照私開牧場例治罪。但是,在清朝晚期,很多來自關外的漢族人沖破了柳條邊,進入東北腹地開墾荒地。隨著人數(shù)的增多,清政府在哲里木盟設立了很多機構,進行開荒政策,管理漢族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