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
? ? ? ? ? ? ? ? ? 為生而生命。——題記

千年之前,蘇格拉底用“問答法”去教給他的學(xué)生什么是“幸福”?今天,我用同樣的方法,去問自己什么是“征程”?
于我而言,這個“征程”包含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實(shí)現(xiàn)“展現(xiàn)真實(shí),誠于自己”。
每對父母或多或少對于孩子都有那么一種期待,叫“望子成龍”。從小我們便認(rèn)為“要成為‘卓越’,而不是‘平凡’?!薄捌椒病本鸵馕吨覀儭捌胀ā?,并伴隨著潛意識中“成龍”理論的疊加影響,“普通”成為了一種要改正的“錯誤”。
“你怎么可能不知道未來要干什么?”
“你怎么可以沒有理想?”
……
“你這樣下去會長成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混混、社會敗類的!”
天天上學(xué)、刷題、補(bǔ)課,目標(biāo)就是超過他、她、他……那么就“內(nèi)卷”一點(diǎn),再“卷”一點(diǎn)。我、我們已經(jīng)有了目標(biāo)了,那么我們絕對不會變成那么不堪的樣子,這就是我們“自己”吧。
“你的夢想就是當(dāng)一個圖書管理員?”
“你的夢想就是成為搖滾歌手?你看看,都是什么人才去搞音樂!”
……
“你這樣是沒有未來的!”
所謂夢想應(yīng)該是在長大之后成為一個企業(yè)家,一個金融大亨,一個政府要員,這些才應(yīng)該是我們真正的夢想,這些才是我們應(yīng)該成為的。這,可能也是我們“自己”吧。
可是,好累啊,無休止的抬腿、提步、奔跑,好累啊,明明這種疲乏已經(jīng)快滲入骨髓了,可為什么還沒有停下呢?
“哦,抱歉啊。我忘記了怎么停下?!?/p>
我的靈魂失語了,我的心在冷卻。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當(dāng)下,我們?nèi)绱诉@般被告知著,“這是一場24小時不間斷的傳銷式精神屠戮?!碑?dāng)我們已經(jīng)走完了學(xué)校之路后,一瞬間沒有了那種種不屬于我們“自己”的目標(biāo),無助和恐懼霎時間吞噬了我們。有人選擇逃避,沉迷網(wǎng)絡(luò),成為一個只能活在方寸的屏幕后的人;更有人沉溺其中,變得焦躁,患上抑郁癥,于是,他選擇拋棄這樣一個無望的世界。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為什么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為什么我不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到?為什么,我再也沒辦法看清那個“自己”?
“我從未這般深切的感覺到,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yuǎn),而我的存在卻如此依賴這個世界?!弊晕屹|(zhì)疑、否定、厭棄,我們一步一步,走向徹徹底底“虛無”,仿佛早已不再“存在”了。
“從來沒有一種教育,去教育我們的孩子怎樣在跌倒之后站起來。”“我們有責(zé)任去引導(dǎo)年輕一代,不讓他們成為垮掉的一代,不讓他們墮落,不讓他們一文不值。”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平凡’是人間常態(tài),而‘不完美’是我們能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前提。”不要讓愛因斯坦的名言里那“1%的天賦”否定你,請堅信那個付出了“99%的汗水”的自己,雖不完美,但也絕不“平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wù)去理解你,人,生來都是去面對,去自救,就連我們出生時的第一口氣都是靠自己的肺葉去感受的,也沒有人會和你有所謂的“感同身受”,你活著也并不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而是讓自己的人生綻放。一次次重重摔下,一次次學(xué)著怎樣爬起來,怎樣站起來。我們將在跌倒后變得更加強(qiáng)壯,更加清晰、深刻的認(rèn)識那個“真正的自己”是一個如此有價值的“存在”。
《坂本龍一:終曲》里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音準(zhǔn)不對的話,人們會說琴松了,走音了。其實(shí)并非走音,而是這些自然的物質(zhì),正在拼命掙扎要回到本來的形態(tài)?!?“展現(xiàn)真實(shí),誠于自己。”其實(shí)所謂成長,所謂“征程”,我們突破自我,我們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