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追求做一個百戰(zhàn)百勝的完美者,不如做一個不完美的交易者
提示: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供參考學習,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涉及個股僅作為案例分析,不作為買賣依據(jù)。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最近股市行情很爛,連續(xù)暴跌大約6天了,無論是上證指數(shù)還是其他指數(shù)都是普跌暴虧行情,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板半個月時間跌去了將近一年半時間的漲幅,不得不感慨A股賺錢的難度確實難如登天。
相信會點進這個帖子的你應該買過基金或股票吧,那么經(jīng)歷了在基金和股票上長達一年半時間的實戰(zhàn)之后,我學到了什么呢?
下午看到市場依舊死氣沉沉,所以有感而發(fā)。




這一年半時間里,我從一個炒股的股民變成一個價值投資者,之后又逐漸回到炒股,炒股是指炒作股票,只講價格而不講價值,但反觀A股對于估值的合理性,長期來說價值回歸是必然的,但這個周期可能需要耗費你的整個青春,但年輕的時光本不應該如此廉價的。
所以我在去年就大約明白了,其實無論是炒股還是投資,賺錢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價值投資需要等很久才能賺到錢,這段時間可以是5年甚至10年,我敢說99%的普通人都耗不起,以此聞名的巴菲特原生家庭就比我們富裕得多,所以在此前我一直被價值投資誤導了,尤其是在A股這個市場當中,價值投資只能作為參考,可以幫助我們避開暴雷而不應該作為投資核心,因為這個周期太長了,比如所謂價值投資封閉期一年半的基金,一年半時間虧損接近30%,所以你做價值投資是來賺錢的還是做慈善的?

然而,最可笑的是什么?我在去年9月份轉換思路選擇了技術分析并結合價值投資理念后開始正常盈利了3個月,由虧轉盈后又因為舍不得之前買的那些巴菲特的書,所以又看了一遍作為復習,結果又被價值投資的思想忽悠了。
大概就是什么意思呢?本來我轉換為技術分析思路之后,看到股票跌破趨勢了,虧損達到一定程度后會選擇割肉止損,成功避開了多次暴跌,而盈利的股票一旦遇到壓力位無法突破就止盈或做T,用那個方法玩妖股、主升浪股賺了很多。
再次看了巴菲特關于價值投資的書之后,我不知不覺又相信起了估值理論,我本來看到某只股票跌破趨勢后是想止損的,但看到基本面和估值都沒問題,屬于低估值,所以就堅定拿著扛了很久,結果可想而知,溫水煮青蛙的陰跌把我給套牢了10%——30%,至少1年內很難回本了。
所以啊,我今天才發(fā)現(xiàn)自己再次陷入了這個誤區(qū),不割肉不止損,相信長周期的估值回歸,那這豈不是要耗個五年十年才能盈利嗎?
最后附上我的盈利圖,因為之前一直相信價值投資,所以只會賣出盈利的股票,而虧損的股票卻根本不管,于是成了100%勝率的完美收益,但我實際上并沒有賺到錢,因為虧損的股票我都在等估值回歸,然而市場只有在7年一個周期中才能短暫的恢復理智讓股票價值回歸,這些股票可能一套就要套個好幾年了吧?

所以,現(xiàn)在的我在股票這方面甚至還不如去年10月份的我,那時會止盈止損,常常保住了盈利還避開了虧損,而現(xiàn)在的我竟然相信市場會有估值回歸的理智的一天所以不設止損,不知不覺虧完了所有收益和一部分本金,真是太天真了。
在這個妖股滿天飛的行情中,果然得跟著市場走才能生存,價值投資當然有用,但時間成本太高了,只適合巴菲特這種原生家庭就富裕且本金多的人做,咱們這些普通人還是先在股市里賺到錢再去追求價值投資吧。
我加自選的這些妖股,明知趨勢好,卻因為過于相信價值投資的估值理論而不買虧損股,結果錯過了兩個月翻10倍的收益。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賺錢重要啊,這個市場千變萬化,講了一大堆理論分析到最后賺不到錢,確實還不如去炒妖股。
我還是認清現(xiàn)實吧,明明有賺錢的方法不用,倒回去用價值投資,而且還是在A股,巴菲特那是在美股搞的價值投資,A股本身就很少有價值投資的空間。
最后,用一段話總結:
別追求100%勝率的交易(也就是說即使是虧損的股票也要賣出),多相信自己,別過于相信市場中所謂專家的分析,有資金流動有成交量的股票更容易賺錢,跟著市場資金的龍頭板塊走,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節(jié)奏,錯誤的交易要及時止損,集中持股(從價值投資的書里學到的,這樣總體收益率會更高),膽大心細,大膽假設大膽求證。
隨著AI,元宇宙的發(fā)展,以后這種一個月10倍股的泡沫只會越來越多,而且可能將會長期成為A股市場的主流(過去一直是這樣,未來大概率也是),如果不參與,用價值投資只能算得上是高級版的債券,綜合收益率并不高,唯有參與泡沫才能在這個瘋狂的市場中賺到錢。
而這些泡沫雖然沒幾個愿意相信的,畢竟都是想通過炒作一番賺錢的,但只要是從泡沫中活下來的企業(yè)則必然是最大的贏家,比如曾經(jīng)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誕生了騰訊、阿里、微軟等頂級公司,而下一個贏家,會是誰呢?
所以,同樣是冒風險,我像很多價值投資者一樣買了某家電某地產(chǎn)某保險等價值投資標的核心資產(chǎn)績優(yōu)股公司,我也虧了不少,而妖股同樣是會虧,但卻有更大的收益,這種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等也許就是造就了無數(shù)牛散年年翻倍收益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過于苛求完美,卻不愿意去割舍明明已經(jīng)發(fā)生的虧損,還指望著某一天會漲回來,不對等風險就是:下跌50%后需要上漲100%才能漲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