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詩集2
僅選取了部分詩 原創(chuàng)勿抄襲 《竹》 其論樹草花石者,聞菊,雖是高潔,但難見時時刻刻。亦蓮,只在荷月, 又賞無其用。竹,勁力者也,亦賞或施:先秦諸子之論君王之社稷常以竹帛記 錦。國人之食以筷,以木竹來成之。北人以陶土瓷碗,南人以竹為筒,佐米食 之。故竹之用已膾炙人口。 其景,路旁常栽,節(jié)節(jié)立生,其等亦食或賞。以竹為舍,隱居如世外桃 源,長開明,不以此為苦邪?曾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之戀己,已婦孺皆知。 論人,竹少愾,自人以少愾。非似柳枝無骨,無力。當(dāng)惟竹,節(jié)多,但 之。即瘼者,見竹之剛,不慕何?遠山瞭其林,非敗者。竹近無芬氣,竹遠卻 有神。亭園自栽百里竹,踏于竹下,蔭蔭如霜,卻外如湯。稍風(fēng)絮起,竹自 音,不敗編鐘,古琴…… 難見此物;見竹,如尋春朝,望竹品茗,不為樂邪?長此日日,俗亦良友。 《歸處庵 終明》 寂寂凄空空,哀哀悲慘慘。 黃風(fēng)起雪沙,傾雨滅馨然。 鐘雷鳥驚橋,桑葉濟獨蠶。 十五載戊時,川蜀衰汶顫。 此雨若未靈,陌阡巷街坦。 蒼天指星引,游子歸故原。 里子弄子深,應(yīng)是家屋暖。 輪輪夕日斜,自是花泥拈。 鳴鳴高嚎嚎,迷迷塵土間。 歌酒敗抵時,紅歇白接談。 惟鐘思闊云,反以力成壇。 識晨陽俯照,背午日盛暖。 樓度升千萬,高廈百百間。 立岳刻足碑,下洋祭海前。 齊星漢羅布,又涕零西山。 墾田畝荒荒,孤丁獨文爛。 稀碎非升平,落寞不成言。 吾汝記一二,忠人告墓憐。 苦事唱不絕,無留歸處庵。 《孟夏榴月志暇集 其十》 初四午,咎閣。少諍,衣寢僅,無存。至暮倫日上,于藥服,散取甘、荷、 竹、茅、魚十二味。 初五晨,頸已俱憊。難住光,呼死灰中。兼取日月星辰代談。鞠更幾時, 枯之,福碌。 入夢,悅哀無其止不息且為晨。無詰,媚得幾許,才挽光揮,又臨櫘疚, 幾時愿西,只服于下,難臨,濟謂己,難慰。 愚我者盤喉,我愚者自瘼。筆墨轉(zhuǎn),音曲散。然也興之。何曾己稱世,非 哀寵雜興,忙忙取暇。家園葡萄盛,飛幾重重,因又熒下燈旁,竹椅自心。 凋非盛成,成盛亦凋。閡十二,門十八。 《樂哀》 三十載哀哀絕唱,名《大地》不論情傷。 憤至港樂赴東洋,卻是響碎高臺葬。 《午日即興》(2) 曾是日夜月無眠,雖溶非可印心典。 興樂自有如今時,不記安當(dāng)已飛篇。 《川渝隨詩2023 其五》 私論二衣艷何有,不覺幾明三五愁。 開城布公或此心,亦如南郭利途由? 思綱不止連余盡,應(yīng)是自摽程門修。 葉枝飄旅無處依,沙隨浪去少歸眸。 《詩歌 典之新間》 樹上的花敗了, 我不知為何傷心了起來。 是在惜它的花期嗎? 也許是吧! 可是呢? 難道就要這樣匆匆了事了嗎? 思考了很久…… 現(xiàn)在啊, 寧愿在盛夏的午后汗水流身, 也不想在冬天的晚上安謐。 那夜太漫長、太孤獨了… 如何再現(xiàn)此景。 可不必認為無聊, 春去了, 夏就來了。 我喜歡夏, 不是它包容萬象, 莫不是它來之不易。 單純是—— 厭那冬天罷了。 夏夜與冬夜就是不一樣的, 可卻說不出原因。 為什么? 可能是只是溫暖了吧, 不! 因為往年的夏都是快樂的! 神圣的高潔的, 雖終會成為死亡; 但冬天的來臨卻對夏天的不舍, 散滿了光波, 不要那極盛極盛, 只求一個小福安平。 放飛吧, 奔馳在希望的田野。 清明過了, 雨季臨了 《詩歌·翌日的軀殼》 那是一個早晨, 灰蒙蒙的天, 屋子里是寂靜的。 他起來了, 想起了昨日的遺憾, 他去做飯了。 用一個手機播放了音樂, 周圍如死的。 他是一個軀殼, 就在昨日。 他被吸走了一樣?xùn)|西, 到了翌日現(xiàn)在, 一個沒血沒肉的孤寂軀殼。 在那個秋天, 風(fēng)掃去了他空空的身體, 眼里無神, 冬天的遺憾, 在這個早秋, 提前化為了絕望。 其他的人, 還在欣賞在黃葉, 只有這副軀殼, 在惋惜? 不。 他沒有心情, 因為他本身就是絕望,后悔。 哪有什么悲傷, 無非是那些人的心情, 他是人, 但此刻不是, 未來有可能是, 大概在明年春天吧。 記得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