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涼”為什么是千古快事?《聊齋》并不止是鬼神 | 周末閑談
大家好,最近有許多朋友反映,C叔,看你視頻每次都被整哭,感覺要抑郁了,能不能講歡樂的?
說實話,我也曾有過類似想法,不過不是有句話說,痛苦才是藝術(shù)的源泉,詩越好,那痛的就不是一點點。
當(dāng)然,詩詞故事說好要寫100篇,一定會堅持下去的。但除此之外,也希望聊點別的,換換口味,嘗試些新內(nèi)容。
所以這次,想和大家聊聊蒲松齡《聊齋》里的故事。

有朋友可能要問了,C叔你準(zhǔn)備給我們講鬼故事了?其實聊齋可不止是鬼故事。
我最近在知乎聽畢飛宇老師的《經(jīng)典文學(xué)課》,其中講到蒲松齡,他提出一個觀點:
蒲松齡的文學(xué)成就,是可以和屈原、杜甫、曹雪芹這些人并列的。?
這個觀點很意外,《聊齋》大家耳熟能詳,就算沒讀過原文,各種影視劇肯定都看過,比如《畫皮》、《倩女幽魂》等等,以聊齋故事為藍本的各種游戲也是層出不窮,拿現(xiàn)在話來說,這就是個巨大的IP。
但你要說《聊齋》和《楚辭》,和《三吏三別》,和《紅樓夢》比肩,會不會太夸張了?
我后來重新去讀了幾篇《聊齋》里的故事,才覺得,畢飛宇老師此言不虛。

海明威有個“冰山理論”很有名,說冰上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對寫作來說,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蘊藏在文字背后的,如果作家能夠處理好這一點,讀者就能強烈地感受到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
這個方法其實中國古代早就開始運用了。
比如今天要講的聊齋里的一個故事《鏡聽》,原文只有短短376個字,但內(nèi)容極其豐富。

說益都有鄭氏兄弟二人,都是讀書人。老大很早就在當(dāng)?shù)爻隽嗣?,父母就特別喜歡老大,愛屋及烏,對老大的妻子也格外的好。而老二就遜色不少,父母就沒那么喜歡老二,同樣,對老二的妻子也沒什么好臉色。
有句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你說父母對兩個媳婦都不好,那也就算了,但架不住父母區(qū)別對待,這對二媳婦不是心靈暴擊嗎?
原文說:冷暖相形,頗存芥蒂。

二媳婦當(dāng)然感到很委屈,當(dāng)時肯定和《武林外傳》里的佟掌柜一樣想,我當(dāng)初就不應(yīng)該嫁過來,我要不嫁過來,巴拉巴拉巴拉。
但你知道,按當(dāng)時的禮法,女子主動提離婚幾乎不可能。二媳婦又沒犯什么錯,卻又受著不公平待遇,假如放到現(xiàn)在,老二家里基本每天都要雞飛狗跳了。
但這位兒媳婦不簡單,她對二鄭說,等男子耳,何遂不能為妻子爭氣?
這句話當(dāng)然是抱怨,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找到問題的本質(zhì)。二媳婦可以說,為什么你父母這樣對我,你作為我丈夫不能挺身而出?也可以說,憑什么好事都輪到嫂子,壞事都輪到自己?
舊賬當(dāng)然可以翻出許多,但她沒有,她受氣的根源在于丈夫讀書還不夠好,僅此而已。于是對丈夫說,你能不能為我爭口氣!
這一下子把矛頭一致對外,二鄭也明白老婆受了委屈,而且還為了他忍辱負(fù)重,于是,原文說,二鄭感憤,勤心銳思,亦遂知名。
當(dāng)然,二媳婦也不是沒給老公懲罰,蒲松齡說,遂擯弗與同宿。把老公的“同床權(quán)”給剝奪了,古人晚上可不能上網(wǎng)打游戲,漫漫長夜,無人相伴,為了“夜生活”,那可不得發(fā)奮讀書啊。

雖然二鄭進步了一點,父母對他們稍微好了點,但畢竟還不如哥哥。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要準(zhǔn)備鄉(xiāng)試了,能通過鄉(xiāng)試就能進京考進士了,可謂人生重大考試。二鄭妻子當(dāng)然希望丈夫能考上,當(dāng)時流行一種占卜習(xí)俗叫“鏡聽”。
“鏡聽”又叫“聽鏡”、“聽響卜”、“耳卜”等,就是除夕夜,出門帶一面鏡子在身上,到大街上偷聽第一個路人的無意之言,這句話,就是你要占卜之事的答案。
二鄭妻子這天就出去了,大街上有兩人在打鬧嬉戲,有一人說,你也涼快涼快去吧!
原文是:汝也涼涼去!
就這么句話,什么意思?能不能考上?不明白。
就這樣終于迎來了鄉(xiāng)試,等考完,兄弟二人都回來了,接下去就等消息吧,就像現(xiàn)在高考完等錄取通知書一樣。
當(dāng)時是夏天,大媳婦和二媳婦都在廚房做飯,那時也沒空調(diào),都熱得不行。
這時候有人騎馬登門,錄取通知書來了,家里人一看,是大鄭中了。于是母親到廚房喊大媳婦,說,大鄭中啦,你趕快出來涼快涼快吧。

讀到這里,可以說劇情的沖突到了高潮,我們來體會體會現(xiàn)在二媳婦的感受。鄉(xiāng)試,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是二鄭妻子改變家庭地位的機會。
我們講的惡毒一點,對二媳婦最好的情況就是,二鄭中了,大鄭沒中,這一下子就可以扭轉(zhuǎn)在家里的地位。退一步講,兩兄弟都中了,那起碼是維持現(xiàn)狀,也還能接受。
結(jié)果,遇到了最差的情況,兄弟倆地位進一步拉開,希望破滅,而且這個氛圍和環(huán)境都更加襯托二媳婦的委屈。
你看,本來天氣就熱,在廚房汗流浹背,已經(jīng)很辛苦了,結(jié)果母親來通知大媳婦,兩人歡天喜地地走了,留下二媳婦一個人,不但沒有一句安慰的話,還把活都扔給她了。
這二媳婦簡直比竇娥還冤,比灰姑娘還苦。
然后蒲松齡用了三個字,就把這種委屈渲染到了極致,原文說,“泣且炊”。
有時候我們看演員演技,要看他怎么演哭戲,哭不是一上來就哇哇哭,不是大喊大叫,人在情緒最激動的時候,往往是先克制,再克制,像一根彈簧一樣,越壓越緊,直到爆發(fā)。
現(xiàn)在二媳婦被一個人落寞地丟在原地,她裝作沒聽到這個消息,繼續(xù)回去做飯,但巨大的失落感仍然陣陣襲來,不知道什么時候,眼角開始流下淚來,她用手背把淚水拭去,有什么呢,大不了三年后再考,她心里這樣想的時候,淚水卻像決堤的洪水,排山倒海般地涌過來,無休無止,來不及擦拭。
就這段戲,蒲松齡就三個字,“泣且炊”,簡直絕了。
但故事到這里還沒完,過了一會,又有一騎來報,說二鄭也中了,二鄭妻子此時正在廚房搟面餅,聽到這個消息,怎么樣呢?
我們前面說,二鄭妻子已經(jīng)委屈地不行,但突然來了個大反轉(zhuǎn),這時候的情緒,那比一開始就說二鄭中了還要激動。

蒲松齡這里寫得太有意思了,原文說,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把搟面杖狠狠丟在地上,起身就走出廚房,說了句,儂也涼涼去!我也涼快涼快去!
你可以想象,來通知她的人應(yīng)該還是母親,這一下子投杖而起要出門,然后看到是母親,還下意識解釋一下,我也出去涼快涼快。但前面大媳婦是婆婆讓她去涼快,現(xiàn)在二媳婦未經(jīng)允許就“擅自”去涼快了,可見是對婆婆的小反抗,終于也揚眉吐氣一回。
等二媳婦從激動中冷靜下來,才想起,除夕夜的“鏡聽”,原來是這個意思。
讀到這里,真的感覺酣暢淋漓,蒲松齡最后也說,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
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看起來是個Happy Ending,但仔細(xì)想想,二鄭妻子和二鄭在家里的地位其實并沒有改變,將來難免還要看臉色,結(jié)果到頭來還是原地踏步嗎?
你為了一個目標(biāo)而不斷努力,最終沒能達到這個目標(biāo),是不是努力就都白費了呢?
結(jié)果和過程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想,《鏡聽》這個故事也許能給人一點啟發(fā)。
所謂清官難斷家務(wù)事,時至今日,夫妻之間互相抱怨、吵架不可避免。
二鄭妻子沒有因為受委屈就無理取鬧,沒有去挑唆大鄭家庭關(guān)系,而是激發(fā)自己的丈夫,而二鄭也能明白妻子苦心,最終為妻子爭了一口氣,讓妻子也可以“涼涼去”。
當(dāng)雙方都可以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當(dāng)雙方都在為對方付出的時候,結(jié)果難道還會差嗎?
關(guān)于這個故事,也許還能有個結(jié)尾。
夜深了,二鄭回到書房,準(zhǔn)備就寢,誰知鋪蓋竟不知所蹤。
?
正躊躇間,見妻子立于門外,說,屋外涼涼。
?
書房的鏡子中映出,兩人攜手往屋內(nèi)走去。
這是《聊齋》里的一個小故事,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這樣的解讀,希望能收到你的留言。
特附上原文,品味蒲松齡用詞之精妙。

益都鄭氏兄弟,皆文學(xué)士。大鄭早知名,父母嘗過愛之,又因子并及其婦;二鄭落拓,不甚為父母所歡,遂惡次婦,至不齒禮:冷暖相形,頗存芥蒂。
次婦每謂二鄭:「等男子耳,何遂不能為妻子爭氣?」遂擯弗與同宿。于是二鄭感憤,勤心銳思,亦遂知名。父母稍稍優(yōu)顧之,然終殺于兄。次婦望夫綦切,是歲大比,竊于除夜以鏡聽卜。有二人初起,相推為戲,云:「汝也涼涼去!」婦歸,兇吉不可解,亦置之。
闈后,兄弟皆歸。時暑氣猶盛,兩婦在廚下炊飯餉耕,其熱正苦。忽有報騎登門,報大鄭捷。母入廚喚大婦曰:「大男中式矣!汝可涼涼去?!勾螊D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捷者。
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此時中情所激,不覺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鏡聽之驗也。
異史氏曰:「貧窮則父母不子,有以也哉!庭幃之中,固非憤激之地;然二鄭婦激發(fā)男兒,亦與怨望無賴者殊不同科。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
我是C叔,更多故事和視頻可以關(guān)注公眾號:C叔聊歷史,期待和你一起品味歷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