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盧偉冰豬肉論,很多人都陷入邏輯陷阱,自研的豬肉就不好吃?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
小米10發(fā)布前夕,盧偉冰曾在微博上創(chuàng)造出一篇“豬肉論”引發(fā)熱議,當時老孫也寫過一篇文章分析,究竟是自研的“豬肉”好吃呢?還是外面購買的“豬肉”好吃呢?

當初盧偉冰發(fā)出“豬肉論”后,最大的一個爭議就是“為什么豬肉這么難吃還賣得這么貴,難道只因為是自研的嗎?”。當時很多爭議都體現(xiàn)在自研和進口的焦點,其實是進入了邏輯陷阱,因為自研的豬肉未必難吃。
在這篇博文中,老王先后三次問道“豬肉為什么難吃”,第四遍問“為什么難吃為還這么貴”。

如果老孫是飯店老板,肯定在第一遍就會回答:“對不起先生,讓您失望了,但是我并不認為我們家的豬肉難吃。雖然在您看來,我們家豬肉口感并不如您進口的,但是我們家豬肉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在很多層面已經(jīng)超越了您的進口豬肉”。
書歸正題,所謂的“豬肉”其實是指手機處理器,在盧偉冰看來,華為的麒麟芯片不但很難用,而且很貴。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老孫覺得未必。

單純從性能上來講,麒麟990 5G確實不如驍龍865,這是基本事實,沒有必要否認。同樣,麒麟990 5G在AI性能、功耗、通訊領(lǐng)域大幅領(lǐng)先,這也是基本事實,如果不是刻意的回避,也必須承認這一點。
況且華為海思、高通驍龍互相領(lǐng)先對方半年是很正常的事情,麒麟990 5G性能低于驍龍865,但是高于驍龍855。等到麒麟1020發(fā)布后,肯定又要領(lǐng)先于麒麟865,這就是一個循環(huán)。

放下高端芯片不講,華為在2020年推出了兩款中端5G芯片麒麟820、麒麟985,由于麒麟985還未發(fā)布,所以只講一下麒麟820。
麒麟820在安兔兔跑分,領(lǐng)先高通最新的中端處理器驍龍765G五萬多分,對于中端芯片這是整整一代的差距。

這同樣是自研的“豬肉”,難吃嗎?不,香的很。貴嗎?不,與進口豬肉價格相同。既然不難吃也不貴,那又何談自研豬肉又難吃又貴的理論呢?原因很簡單,對面飯館老板沒有,只能靠進口。
不可否認,華為在高端旗艦機的溢價很高,尤其是華為P40的溢價超高,但是這與芯片何干?友商之間的競爭,應該是建立在基于事實,而不是抓住一個點無限的放大,以點擴面進而攻擊。

華為手機也好,小米手機也好,都應該做好長久的規(guī)劃,而不是單純的靠貶低友商來謀取自己的名利。老孫身邊有人很喜歡小米手機,也有很多人喜歡華為手機,老孫都非常支持。
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芯片是進口的也好,是自研的也好,符合自己的手機定位就行。當然還是自己家里養(yǎng)的豬吃起來方便,同樣不是每家飯店都有能力自己養(yǎng)豬,普通的消費者不應該關(guān)心這些,我們應該關(guān)心的只有一點,誰家的菜物美價廉我就吃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