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里,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直到臨終都不稱帝?
說起三國,可以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魏蜀吳三個國家涌現(xiàn)了一批又一批的豪杰。其中最為強悍的領導者有曹操、劉備、孫權。而能夠運籌帷幄的謀士有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人。還有驍勇善戰(zhàn)的百戰(zhàn)將軍關羽、張飛等。要說里面實力最強的國家,曹操是當之無愧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都達到了廢立漢帝的地步,可他卻沒有稱帝,這是為何?

首先臣子也分為三六九等,就比如九品官制。如果要從九品到一品那得付出努力,只不過升級的話如果走了運氣即使是九品芝麻官也能夠成為一品大臣的??墒谴蟪几实凼遣灰粯拥模实壑挥幸粋€,而且這種改變跨度都不一樣,意義也不一樣。古代那些想要當皇帝的大臣,都是籌劃了很久,要做好十足的把握才會篡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

而且古代講究天賦皇權,不是說王位只是個王位,也是要得到天下子民的認可。所以要想從一個大臣成為皇帝,除了實力以外,還得像劉備一樣會收買人心。本身曹操是這樣做的,怎奈半路殺出個劉備。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廢漢朝三公制度,權力基本都在丞相上面,把自己權力給提升了。建安十七年,曹操獲得了劍履上殿、參拜不名的權力,可以說權力跟蕭何差不多了。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冊封魏公,加九錫(基本上加過的人都篡位了),建立魏國宗廟社稷。建安十九年,魏公曹操凌駕諸侯王上,地位瞬間又上漲了很多。建安二十一年,進封魏王,有天子依仗。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魏國太子。

可以說,曹操正在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想讓百姓和文武百官的心都籠絡到自己這里,最后再稱帝, 這樣才不會有人反對。但是直到劉備的出現(xiàn),中途直接改了一個字,讓曹操停了。劉備在定軍山戰(zhàn)役的時候斬殺夏侯,還在漢中漸漸取得了主導地位。當時劉備的樣子劉封有攻打到了庸三郡曹魏震動,而關羽北伐的時候更加名聲在外了。

所以當時劉備在漸漸崛起,并且還效仿劉邦把皇叔的名字改為了漢中王,本來茍延殘喘的大漢竟然有了一絲希望。而且劉邦也是漢中王,這個時候漢朝的后人占據(jù)了漢朝龍興之地,所以劉備也是想要匡扶漢室的。當時天下人們的心好像又更加傾向于大漢了,于是曹操只要停止廢帝,開始收買人心,消滅劉備。所以他想先把劉備這個最大的威脅給去掉,把廢帝的任務交給了曹丕。

而東吳一開始的時候是想讓曹操稱帝的,可是后來卻又跟蜀漢一起北伐對抗自己了。而曹操也不傻,應該看出了端倪,于是就沒有提什么稱帝了,趕緊多多收買人心,廢帝早晚都要做的。應該要做到萬事俱備,不得不說,曹操是真的厲害。他顧全大局,不急功近利,做事穩(wěn)重,除了一些缺點。他身上的優(yōu)點其實很多的,不然怎么是三國里面最強的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