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第九講 蘇軾
特點一:
在苦難中無待于外而有待于內的自我完成:客觀上不得意還能不落迂腐消極,有積極的生活志趣,對于宇宙萬物采取賞愛的態(tài)度。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儒家的用世志意(早年不寫詞)
+
道家的曠達修養(yǎng)(晚年余力寫詞)
+
歷史上的通觀(通古今而觀之)

特點二:受柳永影響并加以開拓
影響——兩種態(tài)度:
1.不喜柳永給市井歌伎酒女寫寫淫靡之詞
2.欣賞柳永興象高遠的成就
開拓——對比 ?“詞化的高峰”
柳永:高遠氣象常跟纏綿的相思離別結合
蘇軾:有時候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懷浩氣

特點三:有粗有細,豪邁+韶秀
【豪放】
例1: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 ?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豪放+韶秀】“最高成就”
——“天風海濤之曲,而中多幽咽怨斷之音”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它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注:
“忘機”:忘卻得失榮辱的機智巧詐之心。
附: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進退得喪齊之久矣,皆不足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