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一):曹操(2)
上回說到,曹操的父親曹嵩曾經(jīng)花巨款買了一個太尉來當,這對曹操來說的影響是什么呢?是能夠博覽群書,特別是兵法。相比之下,明朝的宋濂,要想看書還得借別人的書來看。
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
——《異同雜語》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曹操的這個愛好有效保存了《孫子兵法》(見《異同雜語》),還成為魏軍的作戰(zhàn)手冊(見《魏書》),在《三國志》的評價中,曹操的用兵水平是和白起、韓信相提并論的(白起有過惡行,韓信用兵如神)。
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申不害)、商(商鞅)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
——《三國志·魏武帝紀》
也許是因為曹操讀的兵法比較多吧,謀略就比一般人多,他也曾說過我沒有四只眼,兩個嘴巴,我就是比常人多一點計謀而已。具體表現(xiàn)為《曹瞞傳》中說的成功“陷害”叔父和從張讓(漢靈帝最信任的宦官)家里逃出來。
賊將見公,悉于馬上拜,秦、胡觀者,前后重沓,公笑謂賊曰:"汝欲觀曹公邪?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耳!"胡前后大觀。
——《魏書》
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其叔父數(shù)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喎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曹瞞傳》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異同雜語》
常云:“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宦者得志,無所憚畏,并起第宅,擬則宮室。
——《后漢書·張讓傳》
曹操這種才華在當時的漢代人眼中是“不務正業(yè)”的,也正如韓愈所說的那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曹操的伯樂有當世名臣橋玄,曾說能安定天下的就是你了吧,和曹操結為忘年交。還有何颙,也曾評價荀彧為“王佐之才”,和荀彧的侄子荀攸一道策劃刺殺董卓。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國志·魏武帝紀》
太尉橋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異之,曰:"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為讬。"
——《魏書》
光和中(橋玄)為太尉,以久病策罷,拜太中大夫,卒,家貧乏產業(yè),柩無所殯。當世以此稱為名臣。
——《續(xù)漢書》
(荀)彧年少時,南陽何颙異之,曰:"王佐才也。"
——《三國志·荀彧傳》
(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颙、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謀曰:"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后據(jù)殽、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事垂就而覺,收颙、攸系獄,颙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會卓死得免。
——《三國志·荀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