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生的路上自我感覺是什么呢?”這是任正非最重要的話之一
“我在人生的路上自我感覺是什么呢?就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這可能是任正非最重要的話語之一。
大道至簡,無論是人生還是事業(yè),只要踐行任正非這個原則,就容易有所成就。
但非常遺憾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不是做不到這點,就是意識到問題所在的時候,通常都是很晚了。
一個人從一二十歲開始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另一個人從五六十歲開始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的區(qū)別還是蠻大的。
任正非曾告訴員工,在工作中要發(fā)揮自己的長板,而不是光想著去補自己的短板。那種拿著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的人,是很笨的。
虛榮心強,好比較,完美主義,這是人性的弱點,在年輕人身上比較明顯。正是因為如此,年輕人往往會吃很多的虧,經常是自討苦吃。
在職場上,一個年輕員工看到跟自己一起入職的同事升職加薪后,心里會很不服氣,就想著對方能干好的工作自己也能干好,于是不斷給自己增加壓力,最后還是達不到,就會感到非常痛苦。
這就等于在思想上鉆了牛角尖,他沒有認識到人與人的差異性,比如有的人擅長做技術,有的人擅長做研發(fā),有的人擅長做業(yè)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板和短板,而且就算是長板都一樣,各自的成長節(jié)奏也有不同,你如果跟別人比較,豈不就是自尋煩惱?
要知道企業(yè)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成長路徑才行。
任正非給年輕員工的建議就是正確看待人與人的差異性,不要去攀比,集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才是最重要的。
《鈴兒響叮當》的作者約翰·皮爾彭特為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他一生曾不斷給自己訂立的目標都太高,奮斗一生都沒有實現(xiàn),87歲還一事無成。”
如果他從年輕時候就注意發(fā)揮自己的天賦,在音樂領域努力,那他的成就肯定會更高。
所以任正非勸年輕人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一開始就想著做大角色,“過高地估計自己,浪費了寶貴的青春;過低的要求自己,埋沒了您的才華?!?/strong>只有正確對待自己,才最有利于自己的成長。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不甘于寂寞,結果蹉跎歲月,既沒有取得什么成就,也過得很痛苦。其實人在天地間猶如滄海一粟,不妨把自己看得渺小一些,這不是自卑,而是謙卑……謙受益嘛。
人這輩子,什么最難?不是賺大錢,當大官,出大名,有多大的“成功”。而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才是最難的。
任正非為什么能夠創(chuàng)業(yè)成功?我認為一個關鍵原因是年齡,任正非創(chuàng)業(yè)時候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他那時候已經感悟到了個人的渺小,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因此他才能組織千軍萬馬,取得很大的成功。
“我的身上最主要的優(yōu)勢是對邏輯及方向的理解……集中發(fā)揮我的優(yōu)勢,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任正非說,“我就放棄一些東西,集中精力充分發(fā)揮我的優(yōu)點”。事實證明,任正非的這個策略很成功。
在華為公司,任正非一開始做“甩手掌柜”,后來做“文化教員”,他從來沒想著老板應該事必躬親,什么事都要親力親為,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把握方向,平衡大局。如此一來,千軍萬馬就有了發(fā)揮的空間,華為能夠將星云集,任正非的主動分權是重要因素。
其實華為的發(fā)展戰(zhàn)略跟任正非的人生策略是一脈相承,華為最重要的戰(zhàn)略之一就是聚焦主航道,這也是源于任正非專注于自身優(yōu)勢的思想理念。
聚焦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力出一孔,可以通過壓強原則配置資源,朝著一個“城墻口”飽和攻擊,重點突破,趕超對手。一個是克服誘惑,拒絕機會主義。
總而言之,不管是人生成就還是事業(yè)成功,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認識自己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可以說,這是任正非給我們的最大啟示。那么,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呢?我的建議是見賢思齊,讓自己能夠看得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多跟優(yōu)秀的人交流,通過接收別人的反饋來看清楚自己。
只要你清楚了自己的稟賦、興趣和能力點,那你自然就懂得要去爭取什么,并因此去放棄什么了。如此,你就等于極大地提高了成功的概率。